探究“韩流”——专访韩国文化观光部长官李沧东
央视国际 2003年08月25日 13:59
也许谁也没想到几年前,当三星电器和现代汽车逐渐成为人们所熟知的品牌时,韩国,已经悄然形成了一股强劲的文化旋风。几年后,这股文化旋风席卷了亚洲,令好莱坞也感到了惊讶。人们称这个文化现象为“韩流”。前几天,韩国文化观光部长官李沧东率韩国艺术团来到北京庆祝中国抗击非典成功。我们在北京与这位韩流的领军人物,探讨了作为文化现象的“韩流”更为广泛的作用。
水均益:今天我们想做一个比较轻松一点的谈话,希望您能够多谈一点有关韩国的文化,包括您的作品。
李沧东:我也希望尽量能够在轻松的情况下进行聊天。
水均益:我还是比较关心韩国的文化,特别是最近几年出现的韩国的流行文化,在我们中国有一个词叫“韩流”,听上去似乎有一点冷,但实际上是一个非常热的一个潮流。您作为韩国主管文化的部长,我想首先请问您一个小问题,能不能告诉我您怎么理解“韩流”这个定义?
李沧东:韩国文化在海外,现在被叫做“韩流”,它的确有非常大的传播力。海外大众现在认定(“韩流”)是比较热的一个潮流,首先是以电视、电影、连续剧为主的大众文化,随后带动起来的是对韩国的印象,包括韩国的饮食文化,比如说韩国泡菜,这些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影响。我个人认为韩国文化的特征在于它具有独特的生命力。
水均益:给我的印象好像是“韩流”或者是这种词也好,这种现象也好,仅仅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特别是在97年正好是亚洲金融危机。您觉得这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李沧东:韩国人有这样一种特征,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爆发出力量,而在平时则比较安静;看上去过着轻松的日子,但是,当困难来临的时候,韩国人就会涌现出越来越大的凝聚力。这些特征构成了韩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韩国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不是偶然的,而是基于政府对其战略意义的共识。1998年金大中任总统后的韩国发展战略,已经认定文化是21世纪最重要的产业之一。韩国政府不断地出台政策和法规给予文化、娱乐等产业以推进协助。
水均益:刚才我们提到了在金融危机之后,韩国的这种文化产业有了全新的一种发展。那么韩国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也加强了这种文化产业的发展。甚至有人提出来韩国实际上是在大力发展以文化立国这样一种观念。在当时是出于一种无奈的一种做法呢,还是说是因为韩国发现了一个真正可以开拓这种文化产业的一种新的空间呢?
李沧东:可能你也了解了,在亚洲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当中,韩国可能是在前面的,韩国的经济建设比他们要早一点,而且经济发展给韩国带来直接影响。但是近年来,仅仅是经济发展不可能代表整个国家的发展。现在韩国已经认识到,开发文化的层面,然后将韩国文化介绍到海外,那么如何介绍就是更重要的事情了。通过这个过程,使世界人民了解韩国的魅力。这就像销售商品一样,销售文化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韩国经济恢复过程中,文化产业最活跃、成长最快。现在,韩国是公认的文化出口大国。数字游戏被确定为韩国的国家战略产业,自1998年以来产值翻了一倍。其中最突出的网络游戏“天堂”不仅风靡亚洲,而且与微软和索尼在游戏产品市场形成犄角之势;韩国电影出口在2001年达1100多万美元,是5年前的50倍。韩国文化产业就像一股活水,把整体经济激活了。而这一切也重振了金融风暴后的韩国国民的信心和活力。
水均益:在2002年世界杯期间,全世界一下子领略到了韩国文化强大的冲击力,咱们用这么一个词,很强势地在推介(韩国文化)。
李沧东:如果说韩国队在世界杯期间被称作“红魔”的话,就说明他们已经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瞩目。他们有着令人震惊的活力,同时有着和平的精神,非常的活跃。但是这种活力是没有攻击性的,而是一种大家在一起追求和平、万众一心的精神。
水均益:刚才我们提到世界杯,您喜欢足球吗?
李沧东:很喜欢。
水均益:当时您是每场球都看了吗?
李沧东:我是几乎都看,大部分韩国人除非是住院了,或者是参加父母的丧礼,如果有韩国队比赛的话,一般都是百分之百地要看比赛。
水均益:事后我也注意到,有一些,无论是在中国还有国外的一些球迷,也感觉说好像红魔队怎么这么厉害,有些人提出了一些质疑,您对这些质疑怎么看?
李沧东:那个就是我刚才强调的,红魔队的表现是从根本上反映了韩国人追求和平的精神。如果在某些国家,大型的集会可能会变成暴动或者是发生不好的情况,这在其他的国家发生过。但是在韩国,数百万人在一条街上,没有发生任何的事故。整个世界杯是很和平,很成功的,这就是能够把娱乐升华为一种文化。而且对其他国家的球队,我们一直没有表现过什么敌意。这就是韩国精神凝聚成的成果。
“韩流”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电影是一种综合艺术,文学、音乐、演员阵容、影视制作和投资文化业的能力,常常能从电影表现出来。在韩国鼓起“韩流”的过程中,人们感到了韩国电影的冲击力。李沧东在担任政府官员之前是韩国有名的电影导演,2002年,他凭借电影《绿洲》一举拿下世界三大电影节之一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在此之前,这个奖项从未由亚洲的导演获得过。现在已经成为政府部长的李沧东认为,自己的电影主要表现的是生活中的真实感受。
水均益:部长先生,我们注意到,一般应该说一个社会的这种现状的巨变或者说改变,往往能够影响一个社会的文化,甚至是思想的一些变化。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您的思想,比如说包括您的作品,有没有相应的也受到一些影响?另外我还想问一个小问题,您觉得您的作品属于现在我们说的这股“韩流”吗?
李沧东:我写小说、创作电影的时候,对韩国人的生活状态、观念比较关注,要表现出韩国人的独特情趣和经常发生的思想变化。我的作品力图表现韩国文化的独特性或者是整体性,反映出韩国人生活的本质。我的作品也可以算是“韩流”吧。
水均益:很有兴趣听到部长说,您的作品也属于“韩流”。但是我注意到前不久有一些作品在中国,韩国的电影、电视歌曲,其中有一个名字听上去就很吓人,叫《我的野蛮女友》,我注意到您的作品似乎和《我的野蛮女友》是有区别的,您觉得有区别吗?
李沧东:《我的野蛮女友》与我的作品相比,是一部大众更容易接受的电影,它更加的大众化。但是我的作品表现的是韩国人基本的性格特征和文化特征。
水均益:您喜欢像《我的野蛮女友》里那样的女孩吗?
李沧东:我个人特别喜欢扮演野蛮女友的全智贤,我觉得她是非常优秀,感情非常丰富的演员。但是我不太喜欢像《我的野蛮女友》里面那种特别活跃,特别强悍的女性。
从《生死谍变》的票房奇迹到《我的野蛮女友》、《我的老婆是老大》引领娱乐片“新女性”主义时尚,从挖掘民族文化宝藏的《醉画仙》到反映都市“孤独人群”生存状态的《八月照相馆》。无论社会问题片、动作片、言情片、历史题材和悬念片都广泛涉及。政府对韩国国产电影和文化的大力扶植政策,使得韩国电影迅速崛起。同时韩国电影虚心向好莱坞和黄金时期的香港电影学习,创造出以市场效益为中心,注重艺术品质的良性电影制作体系。在强大营销攻势下,韩国电影用东方文化的样式包装,向全亚洲推广,并打进好莱坞。更为可贵的是,在这当中人们看到韩国电影人在商业和艺术性上的双重努力。这种努力不仅使韩国电影赢得高票房,同时也获得了国际电影界的尊重,曾经是韩国著名导演的李沧东正是这方面的领军人物。
水均益:谈一谈您的作品,三部作品似乎都和绿色有关。这里边您有什么想要表达的吗?通过这种颜色?
李沧东:我比较喜欢绿色,但是不太喜欢军装的颜色。我塑造的角色要能够表现我们的生活。他们是普通人,可能失去了很多东西,或者是碰到了厄运的人。可是他们拥有一种动力,期望找回他们原来失去的东西,所以我的电影里的绿色表现的就是这种动力。
李沧东导演的《绿洲》描写的是两个残疾人的爱情故事,有着轻微智障的洪都和患有中度脑瘫的恭洙在正常人的冷漠和现实中,艰难而挚着地寻找着属于自己的绿洲。1997年才开始拍电影的导演李沧东,在43岁之前是一位关注韩国现实社会的作家,而至今他所导演的三部影片《绿鱼》、《薄荷糖》和《绿洲》,每一部都有着直逼心灵的震撼力。影片中所有的主人公都是韩国社会中的小人物,甚至是边缘人物,影片力图通过他们的命运折射出韩国社会的变迁以及导演本人对现实社会的审视和反思。
李沧东:韩国社会经历了很多变化,在深刻快速的变化里面,变化的趋向是什么?怎样变化才是对的?我想这是非常重要的。在韩国的文学作品、电影或者是电视连续剧里,一直都保持着这样的反思或者是意识。
水均益:在中国的一些传统的历史的一些文学作品当中,您有什么特别喜欢的吗?
李沧东:韩国文化的根源在中国。我以前读过许多中国的古典文学,不可能一个一个都举例。那么在现代文学中,我非常喜欢鲁迅的作品,年轻的时候他给我的影响特别大。
水均益:部长先生喜欢鲁迅的作品,是因为您的作品的风格和鲁迅先生的风格比较接近吗?都是批判现实主义。
李沧东:是的。有人曾经说我有一点像鲁迅。在韩国国内有些人这么说。
水均益:鲁迅先生曾经有一句名言,他在解释悲剧和喜剧的时候,他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我感觉您的作品好像也有点这个意味。
李沧东:我非常同意那句话,悲剧能够最好地表现人间的生活,它能够深刻地把生活中的各种矛盾都表现出来。所以,刚才那句话我比较同意。
对韩国社会的强烈责任感,使得李沧东在韩国的艺术家中脱颖而出,2003年,在韩国文艺界的推荐下,毫无从政经验的李沧东入组政府内阁成为韩国文化观光部长官。有着深厚的国学功底的李沧东对中国文化有着自己的理解。
水均益:部长先生,刚才我们一直在谈文化,谈类似于像“韩流”。实际上最近这些年,中国的文化也在进行着一些探索,我们也希望把我们中国的文化能够像“韩流”一样,能够更多地推向世界,推向国外。
李沧东:当然。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比韩国文化的影响力更大,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潮流中,始终有很大的影响力,而且生命力非常强。我可以这么讲,中国文化比“韩流”更深厚、更博大。所以,看起来“韩流”给中国带来了很多影响,但是,事实上在韩国学汉语或者是学中国文学的人特别多。“韩流”虽然是跟中国文化不一样,但是它的根源跟中国文化是联系在一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