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 | 搜视 | 电影 | 电视剧 | 直播 | 点播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房产 | 家居 | 论坛 | 访谈 | 博客 | 星播客 | 网尚文摘
>> 往期内容

《癸未之战》第四集——科学之翼(解说词)

央视国际 2003年07月25日 15:44

  

凶手档案

  SARS病毒,这个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放大几万倍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却是2003年人类必须面对的挑战。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它给人们带来的创痛,将会一直停留在记忆中。

  SARS突然发动袭击,几个月时间里,在全球造成8700多人感染,800多人死亡,传染范围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而在与SARS之间进行的这场生命保卫战里,科学始终引领我们不断前行,从对这种病毒一无所知开始,到最终揭开SARS的秘密。

  

祸起广东

  目前已知的全世界第一例SARS 感染者出现在广东佛山。2002年11月16日,45岁的佛山市民庞佐尧在家中突然出现发热症状,体温超过39.8度,剧烈咳嗽,呼吸急促。在当时,庞佐尧被诊断为普通肺炎,一个月后,他病愈出院。只是后来有人因为和他接触而被传染,这才开始让人怀疑也许这并不是一例简单的肺炎。

  2003年1月2日晚,两名与庞佐尧患有相同症状的广东河源患者被转送到广州继续接受治疗。其中一位患者是34岁的黄杏初,发病前他是深圳一家酒店的厨师,在深圳发病后黄杏初回到和原市人民医院入院治疗。当时,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参与了和原两位患者的诊断。

  SARS最初在广东的两次露面,似乎只是试探了一下虚实,它强烈的攻击性还没有完全显现。只是十几天后中山市又发现不明原因疾病导致医务人员大范围感染时,才引起了人们的警觉。广东省卫生厅当天派出专家组到中山调查病情。

  

寻找真凶

  非典型性肺炎突降广东,虽然此时它的发病范围仅限于广东的佛山、和原、中山三座城市,感染人数也不超过30人,但从它奇怪的临床表现和神秘的传播途径中,广东的专家还是觉察到了这种陌生传染病的潜在威胁。广东省卫生厅也及时把情况上报给中国疾病控制中心,随后由12名专家组成的病原研究组飞赴广东,他们要在第一时间内寻找到病原体。

  毕胜利,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研究所副所长,多次到广州、顺德、河源等地调查取样,并一直参与病原查找工作。

  尽早找到病原体就能尽快的给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2月12日,军事医学科学院首席病毒专家祝庆余专赴广东采集病理解剖标本。

  在拿到病理解剖标本后,研究人员随即开始了在电子显微镜下的寻找,而要在人类已知的近10万种微生物中发现真凶,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

  李立明,流行病学专家,2002年开始担任中国疾控中心主任。现兼任卫生部"非典型性肺炎"防治领导小组所属技术支持组组长。

  中国广东出现的不明原因传染病很快就引起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关注。经过调查,一些国际病毒学家认为广东不明原因疾病很可能是禽流感。

  禽流感是一种危害养鸡业的烈性传染病。以往的研究表明,禽流感并不会直接由禽类传染给人,但却可以由猪作为中间宿主传染给人类。1997年,香港发生大规模的鸡场感染禽流感事件,有18人受感染,6人死亡。今年1月,禽流感再次袭击香港。

  曾经危害过人类的烈性传染病被实验结果逐一排除,几乎所有专家都认定,这一次威胁人类的是一种全新的疾病。广东中山调查组根据28名中山感染者的病情分析,整理出了一份调查报告。在报告中首次称在中山等地出现的不明原因疾病是非典型性肺炎,并做出了可能是病毒感染的诊断。报告还明确提出了隔离观察治疗、空气消毒、接触感染者须戴口罩,注意手部及物品消毒是预防这种疾病的有效措施。这份报告是全球第一份针对非典型性肺炎作出的诊断报告,也是人类发出的第一份非典通缉令。

  

广东经验

  此时,广东已经先后有4座城市发现非典患者。因为难以治疗,许多患者被转送广州各大医院。这样,广州医院中间已经难以避免出现非典流行的状况。1月31日,就在农历癸未新年除夕这天,广州出现了第一例SARS患者死亡病例,疫情由此进入高发期。而此时距SARS在全球蔓延还有两个月的时间。面对一种全新疾病,中国广东的医务人员率先与未知敌人展开了一场生死较量,也正是在这场较量中,他们用鲜血甚至是生命积累起了更为丰富的科学防治经验。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在疫情的高发期曾收治了350多个非典患者。是广东收治非典患者最多的医院。共有23名医护人员在抢救病人过程中被感染。

  简单的防护常识,却是防非典最有效的手段。广东的医务人员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着经验。但是对于已经感染sars的患者,更紧迫的是要找到有效地治疗方法。2月,广东非典患者人数超过1000人,死亡28人。死亡人数的上升,使钟南山这样呼吸道疾病的国际专家也感到了沉重的压力。

  面对从未遭遇过的全新的传染病,以钟南山为首的广东医务人员在未知中探索着有效的治疗方法。此时,北京实验室里病原查找工作也一直在紧张进行。2月18日上午,在广东提供的死亡患者肺组织切片里,病毒学家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了非常典型和清楚的依源体颗粒图像。衣源体是一种体积比细菌小,比病毒大的第三类微生物,它能够导致呼吸系统疾病。

  但仅从电镜下看到还不足以支持病原是衣原体的论断,另一些病毒学家仍在积极寻找其他可能性。

  这就是2月26日当天祝庆余拍摄到的病毒照片,在SARS肆虐全球3个月后,人类第一次清晰的看到了它的真面目。

  为了认定从标本中分离出来的冠状病毒就是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原体,祝庆余所领导的实验室开始了艰难的求证工作。他们先后采集了30多位患者的病理标本,利用免疫荧光法进行不间断的检测,一个月后,祝庆余最初的判断终于得到了试验证明。

  

北京流调

  致病病原的研究初见成效,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冠状病毒是这次神秘疾病的元凶,但此时科学家对它还缺少更深入的了解,冠状病毒依然披着神秘面纱继续肆意攻击人类。3月初,北京、香港、河内、多伦多等世界主要城市发现感染者。鉴于SARS 在全球范围的迅速流行,世界卫生组织先后在3月12日和15日两次发出了对这一流行病的全球警报,形势更加严峻。北京这个有着1400万人口的中国最大城市成为非典重灾区。密集的人流使得北京的SARS感染病例增长多于全国所有城市。如果北京不能有效控制新增病例数量,将会对全国的疫情防治产生威胁。北京正面临着最严重的考验。

  面对北京急剧增长的发病人数,最重要的是要找到是什么引发了大规模的感染,北京是否也有一口危险的井?而要寻找到这口井,必须追根溯源,完整详尽的统计出所有感染者的发病情况。

  疾病控制中心是疫情收集系统的中枢机构,在疫情初期北京市就成立了一支拥有二千五百人的卫生防病队。他们主要负责疫情的现场调查。然后把收集到的情报汇总到疾病控制中心。

  按照北京疾控中心的要求,接到疫情报告后,流调人员在30分钟内必须到达现场。

  北京的疫情在高发期每天都有过百人发病,SARS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在人群中传播,而通过流调人员不断汇总的调查报告,专家终于发现了SARS迅速传播的原因。

  在发现传染源后,北京采取措施,对29处综合医院的非典病区实行隔离控制管理,紧急在郊区建立专门医院,集中改建了一批符合条件的门诊病房,并指定了8所定点医院集中收治SARS病人。这有效的阻止了SARS的大范围蔓延。与此同时,SARS病原体之谜也逐渐被科学家揭开。3月28日,中国加入了世界卫生组织紧急组成SARS全球实验室项目,9个国家共13所实验室的科学家联合行动,共同寻找病原体。

  

找到真凶

  4月16日,世卫组织正式宣布导致全球肆虐的SARS病症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发。至此,这种神秘病毒在侵袭人类5个月后,终于露出原形。

  现在我们知道,SARS致病病原体是一种发生变异的冠状病毒。这种病毒通常直径80到120毫微米,它的样子就像一个圆球,在病毒的内部是携带着病毒基因的数个RNA的系列,这些螺旋状RNA的系列就是病毒的核心。他们被蛋白质包裹着,在蛋白膜的表面有一些细小的突起,是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由它们帮助带有病毒基因的RNA进入宿主细胞,使病毒复制传播,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事实上,人类生活史一直有瘟疫。流行病和各种传染病伴随我们始终。18世纪时,天花在欧洲大规模暴发,导致6000万人死亡。19世纪初,鼠疫从香港流行,全球共有1200万人没有躲过这场灾难。而从公元6世纪到19世纪期间,黑死病造成的死亡人数庞大的足以令人震惊,共有一亿三千两百万人死于此病。同样可怕的是,1882年出现结核菌以来,迄今因结核病死亡人数已达2亿。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冠状病毒引起的流感,在两年内共造成全世界2000万人死亡。那么,同属冠状病毒家族的 SARS,会成为更致命的杀手么?

  

尝试治疗

  2003年3月13日,一位74岁的老人走进了北京302医院,他是这所医院从医 47年的呼吸道疾病专家。但和往常不同的是,这天他以一个非典患者的身份住进了隔离病房,8天以前,他亲自指挥抢救了302医院收治的第一位非典患者。随后,他被确诊感染,这位老人就是姜素椿。

  (我就进了病房,他们当时晚上查病的来了,流行病史符合,体温符合,都符合了,马上拍片子,拍片子以后,医生告诉我肺部有问题,我就明确了,得这个病 是没问题了。这时候心情也平静下来了,住院,没有别的了,剩下就是怎么对付它的问题)

  姜素椿被确诊感染非典型肺炎,这对于已经74岁高龄并且身患癌症,多次做过化疗的老人来说的确十分危险,入院两天后,姜素春的病情加重,医院对于他的治疗方案也很谨慎,多次开会研究,而此时,姜素春却提出了一个冒险的方案。

  (在抢救第一个病人以后,我就想出一个问题,要抽这个女儿 的血给她妈妈治疗,当时他妈妈没有死,女儿已经好了,再过一 段 时候用她的血,一般两到三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康复了,这个女儿病已经好了,她肯定是产 生抗体,一般 是永远不得这病了,可是没想到,那个病人死了,我又发病了。 所以想在我的身上实现这个计划,我想试试这个。有这个机会,你还等人家去试吗?)

  虽然输入血清治疗有理论上的支持,但输注任何血制品都有一定的风险。尤其对于感染SARS 身体极度虚弱的姜素春来说,任何一点闪失在此时都有可能危及生命。

  (我觉得只要自己掌握好了,我是不太害怕 的,有一定的危险,我 觉得也是义不容辞的,如果谁都考虑自己去了,就不行,有一定的危险也要上去,可是一定 要讲究科学,更要讲究你的职业精神,不管怎么样,现在病人更需要,疫情的控制更需要, 所以我从来不考虑这个事。)

  几天以后,302医院在广州找到了一位曾经被感染非典的医生愿意捐献血清,这份血清在五次检验后确认符合条件,一场生死实验开始了。当血清输入后,姜素春感到症状明显减轻了。

  (马上就有好的作用,因为这个东西是特异性的,是带号的。我们现在很多药物都是撒大 网,不一定是准确的。这个药物是带号的,为什么呢?这个病毒供血的人他得了病,他病好 了,是由于他自己产生的免疫力,把这个病毒制服了。这个病人的血液到我的身上,产生淋巴细胞抗体进行 攻击,自己产生抗体了,以后再来的时候,就有抵抗力了,就不会再发生感染了。)

  血清输入后一个星期,姜素春的病情逐渐稳定,23天后,他病愈出院。随后香港和新加坡也在临床试用了血清疗法,患者很快都康复出院。

  (这个事现在不是说更多的推广,可是到目前这个阶段,想一些办法出来是完全必要的。它是一个特效的办法,历史大大证明这个是合理的,是必要的,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办法。所以这种方法,在一定的病人,在少数的情况下可以用。同时,血清来源有限,不是每个人都愿意 捐献的,所以适当地取一部分血清,可以减少一部分死亡,拯救一部分病人。)

  对于这样一种威胁全人类的新疾病,在没有任何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参考的情况下,中国的医务人员用鲜血甚至是生命为代价做着各种尝试,不放弃任何一种可能有效地治疗方法。在广东,以钟南山为首的攻关小组结合临床实践,对100多个危重病人反复观察研究,终于取得非典治疗上的突破性进展。

  在与sars争夺生命的战斗中,钟南山总结的治疗方案经受了临床验证,并为广东省及外地多家医院广泛采用,被证明是目前比较成熟的非典防治方案。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到广东考察,认为以钟南山为首的广东专家摸索出来的治疗经验,对全世界抗击非典有指导意义。

  

疫苗

  这是5月29日的北京。这一天是北京进入疫情期后首次出现了新增病例为零。北京人开始试探着从SARS的阴影下走进夏日明媚的阳光。但这并不意味着非典战役的结束,sars危机的彻底终结只能来自于抗病毒特效药物和疫苗的出现。中国非典型性肺炎科技攻关组早在4月25就已成立,国家科技部部长徐冠华亲任组长。

  两个月内科技攻关组已迅速启动了95项科研攻关项目,落实了1亿1千多万元的攻关经费,指导改建了多家p3实验室,在国内科技攻关全面展开的同时,也组织了多项国际合作项目,5月,何大一被邀请,到北京商谈合作与国际著名科学家展开科研合作。

  两个世纪以来,正是因为疫苗的出现,人类才能在瘟疫过后顽强生存。1796天花疫苗问世。200年后,1977年,人类已在全世界范围内灭绝了这种可怕的疾病。1921年"卡介苗"问世,肺结核不再是人类绝症。1955年脊髓灰质炎疫 苗的出现让全世界的儿童摆脱了小儿麻痹症的困扰。同样,要击败SARS,我们期待疫苗。

  2003年的非典战役将会是这一年人们最难忘的记忆。从面对一种全新疾病的茫然无知到一步步将疫情控制,这其中,科学始终坚韧而具体的起着作用,成为鼓舞与镇定人们的力量。2003年的sars之战,我们看到了13亿普通百姓对科学的信任,几代专家学者对科学的执著,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对科学的尊重。因为科学,2003年的中国选择坚强。

  科学防治,战胜非典成为2003年中国向SARS发出的最有力的宣战。进入4月,疫情开始在全国26个省市蔓延,而治疗SARS的特效药物、疫苗还在研制中,面对这个威胁人类生命的敌人,除了坚定的信念,只有科学才能引领我们突出重围。

(编辑:复苏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