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 | 搜视 | 电影 | 电视剧 | 直播 | 点播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房产 | 家居 | 论坛 | 访谈 | 博客 | 星播客 | 网尚文摘
>> 访谈录

坦率面对--专访罗马尼亚总理

央视国际 2003年05月18日 13:01

  CCTV.com消息(东方时空之世界):

  策划 郭建新 马丽君

  编导 马丽君 李洁 程越

  本周的世界局势令人感到担心,沙特首都利亚得和俄罗斯的车臣在5月13日同一天发生了恐怖袭击事件,造成了大量的平民死伤;对于恐怖分子的袭击手法人们并不陌生,发生在沙特的是同一时刻的系列爆炸,而发生在车臣的则是在不同时间内的连环爆炸。

  对此,人们提出一个问题,在伊拉克战争之后,恐怖主义分子是不是又开始了一轮新的攻击?根据多方面的分析,结论是肯定的。从事件的关联来看,新一轮的恐怖袭击是恐怖主义对伊拉克战争结果的反应,但是,在这种事件关联的背后,是恐怖分子在伊拉克战争之后的绝望反扑,企图通过大规模平民死亡造成更大范围的社会恐惧,使世界屈从于恐怖主义的政治选择。

  但是,今天的世界不会因为担心恐怖攻击,就放弃了对恐怖主义的打击,道理很简单,邪恶的得势与蔓延比打击邪恶更加可怕。法西斯主义称霸和覆灭,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的得势和崩溃都证明了这个道理:当世界成为恐怖分子欢乐天堂的时候,那一定就是善良百姓充满恐惧的地狱。今天,难道还有人愿意长期生活在邪恶制造的地狱中吗?我不相信!

  免除恐惧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世界共同协作,消除恐惧的根源。

  罗马尼亚起源于达契亚王国。公元106年被罗马帝国征服,成为罗马帝国富饶的连陲省份。以后当地的达契亚人与罗马人,又加上后来入侵的日耳曼人、斯拉夫人等相融合并混居。到十世纪末左右,形成了罗马尼亚民族。他们自称为罗马尼亚人,意为“从罗马来的人”。

  主持人:一提到罗马尼亚,许多40岁以上的中国人会想到曾经吸引我们的罗马尼亚电影,精湛的体操,以及曾经名噪一时的罗马尼亚足球。但是近些年来,中国的年轻人对罗马尼亚感到有些陌生。其实,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经历了巨大政治变动的罗马尼亚在社会结构调整中进行转型,始终在寻找新的发展道路。最近,在伊拉克战争前后,罗马尼亚的外交表现比较抢眼,支持武力解决伊拉克问题,最近,又向美国的欧洲驻军敞开了军事基地,所有这些多少都让我们窥见了一个与记忆中迥然不同的罗马尼亚。国际上有些国家将罗马尼亚归为所谓的“新欧洲”范畴,但是罗马尼亚对此并不认同。罗马尼亚是怎么考虑这些国际事务的,最近我们专访了罗马尼亚总理阿德里安·纳斯塔塞。

  主持人:在伊拉克战争之前,东欧的一些国家,包括罗马尼亚,表示支持美国武力解决伊拉克问题,您能告诉我们为什么罗马尼亚选择支持诉诸武力和军事解决伊拉克问题吗?

  阿德里安·纳斯塔塞:我们对伊拉克独裁政权的历史比别人有更切身的感受。在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时候,罗马尼亚是联合国安理会成员的主席国。我们理智地处理、分析两伊战争,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是在毫无理由的情况下入侵一个独立的国家。我们当时的反映就是由于国际社会过于软弱导致战争。但是从人道主义看,很清楚萨达姆政权以伊拉克人民为人质。这种做法已经不适应这一时代。这是一个从政治角度做出的决定。我们在军事上并没有参与,事实上我们只是在武器上给予了合作。我们在政治上支持美国人。

  主持人:我想问另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关于美国在罗马尼亚军事基地的问题。我们知道你们国家将同意美国在罗马尼亚设立军事基地,请您告诉我们一些其中的原因,为什么罗马尼亚会同意呢?

  阿德里安·纳斯塔塞:是的,这是好的。首先至少从感觉上来说,罗马尼亚缺少安全感。罗马尼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北约和东欧之间的缓冲带。俄罗斯尽力想在这一地区重建它的安全空间,如建立独联体及其它一些措施。罗马尼亚仍然处在它们中间,这种感觉我不能说是缺少安全感。

  主持人:这就是有点缺乏安全感。

  阿德里安·纳斯塔塞:是的,某种角度上说是缺少安全感,这种尴尬的感觉是在二战后建立起雅尔塔体系后有的。这就是为什么如果你去问罗马尼亚人是否允许北约在罗马尼亚设立基地,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的人会说可以。这是从华沙条约组织和苏联的变化中得到的经验,这种尴尬的感觉将我们的人民推向了另一边。上个月在我们的康斯坦察有一些美国军事人员,他们的到来对这个地区是有益的。他们在几个星期之内消费了3000万美元,他们买比萨饼,还修建道路,做了很多事情。设立军事基地的事情还没有最后决定,也不完全明朗。但是你以坦率的方式问我,我也坦白地回答你。在面临新的遏制和新的安全环境下,北约军事基地的设想要进行重新评估。

  根据欧洲国家对待伊拉克战争的态度,美国通过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之口将欧洲按照自己的标准,划分为新老欧洲。在这种划分中与“老欧洲”相对应的并不是美国这块“新大陆”,而是那些即将加入欧盟和北约的“新欧洲”,这就是前东欧各国。美国战略重心的东移意味着东欧国家在国际事务当中获得了不同以往的位置。

  主持人:总理先生,您喜欢美国国防部长拉姆司菲尔德所提出的“新欧洲”这个称谓吗?

  阿德里安·纳斯塔塞:我不喜欢。对拉姆斯非尔德的“新欧洲”的说法有许多种解释。我认为这个概念对我们这些住在欧洲的人来说并不是一个事实的概念。这是对某个时段的发展进行描述的方法。一定的时期描述一定的发展是对的。

  主持人:所以您不喜欢这种“新欧洲”的说法。

  阿德里安·纳斯塔塞:是的,事实上,罗马尼亚有数千年的历史,要将她也划分为“新欧洲”是有困难的,划分别的国家也同样如此。所以“新欧洲”其实指的是一个区域,这个区域里的国家在对伊拉克危机上显得较为冲动、敏感。我不认为是描述我们这些国家的态度的一种好方法。

  对于北约组织,罗马尼亚的心情是复杂的。众所周知,罗马尼亚在“冷战”的历史上曾是与北约对立的华约组织的一员,但是几十年后的今天,罗马尼亚正在积极加入北约组织,并努力在争取美国的支持。2002年12月23日,美国总统布什在进行了欧洲之行后,对罗马尼亚进行了4个小时的访问,罗马尼亚总理钠斯塔塞评价这次访问是历史性的,因为这次访问使罗马尼亚成为北约东扩中的新目标。在采访中,那斯塔塞总理对北约东扩有自己独特的理解。

  主持人:如果我们可以引用另外一位总统的话,我们可以引用布什总统的话,他说到了北约的扩大从波罗的海延伸至黑海,这是从北向南的扩张。我不认为北约的扩大不一定要说成是扩张。我们从深层次来分析北约的扩大问题时,应该将苏联的解体考虑在内。

  阿德里安·纳斯塔塞:北约的扩大实际上还是五国加入的问题。在我看来,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欧盟自身的影响。这对美国来说,是一个将一些中东欧国家与西方国家的一些组织拉得更近的绝好的机会。

  13年前,随着前苏联的社会政治变化,整个东欧地区都面临着一场历史性的变化,罗马尼亚当然也不例外,有所不同的是罗马尼亚的变化经历了不同一般激烈动荡。经过这场动荡后,罗马尼亚一直寻求着走上振兴的道路。

  阿德里安·纳斯塔塞:任何社会和国家都有自己的根基、挫折和未来。罗马尼亚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戏剧般地就退出了。在20世纪的前半段时期,罗马尼亚和其它欧洲国家都有相似的经历。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突然脱离了欧洲,有一段时间全在苏联的控制之下。那个时候,国家在经济方面,在人民生活方面虽然已经有所作为,但是打击是巨大的。

  主持人:我能理解这是一个非常不容易的阶段,我想这是一个艰难的阶段。

  阿德里安·纳斯塔塞:尽管如此,在市场经济方面发生了很多重要的事情。在去年,罗马尼亚的国民生产总值(GDP)增长了5%。这一点没有中国的惊人,但是在欧洲来说,这个增长率是最高的。

  罗马尼亚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痛苦的结构调整使其元气大伤,虽然近年来罗马尼亚的经济发展出现了高增长,但是仍然与欧盟成员国有较大的差距,为了摆脱经济的困窘状态,搭乘“欧盟”号经济快车,罗马尼亚与1995年6月就提出了加入欧盟的申请。但是这条被称为重返欧洲的路,罗马尼亚走得并不顺利。

  主持人:我们知道罗马尼亚在1995年提出了加入欧盟的申请。我想问的是,罗马尼亚为什么要申请加入欧盟?你认为罗马尼亚在欧盟中将会起怎样的作用。

  阿德里安·纳斯塔塞:很明显,每个区域都会寻求经济和政治政策的一致性,欧盟事实上刚开始的时候西欧的联盟,是一个关税协调组织,后来发展成为一个经济组织,然后是政治组织。罗马尼亚作为一个欧洲国家,当然要考虑自己与欧盟的关系。很清楚欧盟迟早会包括欧洲大陆上的所有国家。当然我们尽力通过谈判我们的加入问题,看看是否能够使我们的经济和社会也步入现代化,向其他国家学习。通过加入欧盟来作为实现该目标的手段。创造一个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联盟,还是一个有着共同安全事务和防务政策的联盟。我们不想把自己排除在这个努力之外,也不想孤立在欧盟之外。在地理上我们是欧盟的一员,在政治上我们也要达到这个标准。

  主持人:我知道,对照加入欧盟的标准。罗马尼亚和这个标准之间还有一些差距。

  阿德里安·纳斯塔塞:我们比其他一些国家做的要好。但我不认为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当然我们落在了后面,但是这部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遗留的后果。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在作出改进,我们很有效率,很坚强,我们有信心。

  主持人:困扰世界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在20世纪的最后十年中结束了,这种变化带来了世界格局的整体改变。在这种变化中罗马尼亚走过了一个并不平坦的历程,现在罗马尼亚社会经济出现了良好的势头,而与此同时,罗马尼亚作为欧洲国家正在寻求确定自己在国际关系和世界事务中的新位置。

(编辑:张娜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