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纪 事 》
央视国际 2003年06月06日 15:32
●新来的:《纪事》出生于2000年12月3日,在《东方时空》中是初来乍到,在整个中央台的栏目里也是晚辈。
●做什么:20分钟的电视纪录片。有人说:纪录片是历史的草稿;有人说:纪录片是所有电视节目中最难做的一种。听起来,有点沉重,也有点神圣,但我们想的是:真实、好看、价值。
●什么人在做:说起我们这帮人来,可不是新来的,他们大多经历了《东方时空》多年的磨历,是一群老资格。但年纪不大,也就三十岁左右,都是些视纪录片为生命的人,曾有位前辈称:“这一帮臭搞纪录片的。”具体说这帮人有以下人员:制片人、策划、编导、摄像、责编、秘书、制片、技术。
●纪哪些事儿:往大里说:变化的中国,中国的变化;往小里说:生活在我们周围的人和他们的故事,(这里的人可以是东方之子,也可以是百姓;这里的事儿可以波澜壮阔,也可以水滴石穿。)当今的中国是搞纪录片的黄金时代,有太多的人、有太多的事儿进入我们的视野,这些人和事儿所折射出的是我们这个时代和社会,从这些人和事儿里我们可以体味到很多东西,我们想用摄像机和我们的大脑把这些东西纪录下来,并传递下去。
●什么时候见面:我们是《东方时空》周日版,每天早上7:15在中央一套第一次露脸,接下来的几次亲密接触是这样的:一套14:50,四套15:15,新闻频道14:10,23:40以及次日3:12和15:35。
●《纪事》追求的是这样一个目标:故事好看,制作精良,艺术手段丰富。
●《纪事》重点关注的是以下几类题材:
一阶段具有相当影响、在较长时期内为人们所关注的社会生产、生活事件。
突发事件中的人和事。这种突发事件要具有较强的新闻价值,突如其来的变故会导致人们生活情感发生突然的变化,展现人们在不可抗拒或突然发生的现实面前所表现出来的人类共有的某种情感或思考。
常态下的人类生活。当普通的生活面临着法律、道德、伦理、情感、诱惑等变故的挑战时,不少普通的生活便也具有了恒久的意义。
新的时代背景下的新鲜事物和人群。在改革开放及新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周围的生活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些应该是时刻予以关注和努力表现的。
社会生活中某类人或文化的处境。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传统意义上的某一类人群或文化在社会发展中不少都面临着要么坚持、要么退缩、要么被融合的命运,坚持的力量让人肃然起敬,而退缩或被融合的无奈却也使人倍感伤怀。关注这些实质上是对一段韵味、一种情怀、一种即将失去的历史的关怀。
当代人类生活中共同面临的问题。像环保问题、爱滋病问题、和平问题、吸毒等,以及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这些都是需要人类共同关注和面对的。
历史题材类。这包括历史热点、历史冰点、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选择这类题材,它一定要与现实具有比较好的撞击点,具有文献意义和价值。
生命故事。生命不只是人,还包括动物和植物,当然它必然是与人有关联的,对人可以造成影响的,对此类生命的关注,实质上是对人类命运的关注。
关于我们:
刘鸿彦
东北人,也是《纪事》的制片人
1991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文艺编导系
1993年,中央电视台中国最早且最著名的电视纪录片栏目《东方时空·生活空间》开播时,即进入该栏目组任编导
2000年进入东方时空《纪事》组
代表作品有:《生命》、《我想飞》、《透明的日子》、《海伦与凯勒》、《决胜》(九八抗洪特别节目)、《永远的春节》、《梁思成:1937》、《中国女足2000》、《学生法庭》等。
胡维捷
1964年出生于江苏省镇江市
199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
1994年进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任编导
1995年编导制作《东方之子·建筑大师》系列节目
1996年编导制作《东方之子·京剧流派传人》系列节目
1997年《京剧名家——武丑张春华》作为中央电视台的参赛照片,获中国电视家协会主办的第一届“全国优秀电视人物短片展播”一等奖
1998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
1998年配合“国际家庭日”,编导制作《东方时空》特别节目《爱是不能忘记的——徐悲鸿与廖静文的爱情故事》
1998年参加编导制作《东方时空》十五集特别节目《流金岁月》(二、三、八集),获全国新闻专题类特等奖
1999年编导制作《东方时空》六集特别节目《永远的春节》(第一集)
2000年编导制作《东方时空》特别节目《记忆》(原名《百年人物》)中的《齐白石》和《老舍》
现任东方时空《纪事》栏目编导
向一民
向一民,男,生在北京长在北京,60年代出生,一辈子最大的心愿是去拍电影(故事片),并且要拍得牛逼,没成想被一位搞纪录片的“大腕”拉入搞纪录电视的阵营。获过中国电视的几个最高奖,并代表英国电影公司拿过一个联合国的大奖。
干纪录片是渐渐有了爱的感觉,因为有了爱,才会想再在《东方时空》干纪录片,才会觉得40不惑也值得。
其他的也没什么要说,干出好片子别人不说没意思就行。现在纪事组任编导。
李冰琦
71年生人,十岁以前的人生很精彩 ,经常受到表扬;十岁以后在老师的劝说下,不断的转学,补习什么的,总算完整的接受过了高等教育。后来混进电视台,在编辑机——出租车——卡拉OK之间混了三年。赶上一场台内政变,屁股坐错了方向,想到自己灰头土脸,不大方便见人,索性到北京去,哪儿混不是混。在北京广播学院外租了一瓦房,当山洞住了两年,到后来房东大妈要房租的嘴脸越来越轻蔑,心想老爷岂是蓬蒿人,一怒钻营去了中央电视台。到现在有五年了。在陈虻老师的教导下,觉得自己明显是进步了。台里给我学习的机会,又给我钱,我很感动。拍了一些片子,有印象的有《琴书泰斗》、《说法》、《韶山冲》、《歌者老胡》等。
朱永琪
苏州人,曾在苏州电视台担任摄像、编导。主要作品:八集电视纪录片《天堂之路》摄像、纪录片《寻访吴歌》编导及摄像。1997年投奔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生活空间》任摄像,合作作品有《柳州村八月七日》、《天宝》、《钱塘人家》、《上海第三药店》、《红军的女儿》。2000年加盟东方时空工作室《纪事》至今。
邓蕾
邓蕾,1969年出生,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从1991年开始在电视台从事电视新闻工作,1993年开始从事电视纪录片创作。迄今为止,做过纪录片10余,纪录短片百余部。主要作品有:《一个儿子对母亲的控告》、《被告》、《瞬间》等,曾获得中央电视台、广电部及中国纪录片学颁发的奖项。2000年加盟《纪事》栏目任编导。
程勇
程勇,生于1971年,1995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毕业后进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生活空间》任编导,2001年加盟东方时空《纪事》栏目任编导,主要作品:《姬别霸王》、《守望》(获东方时空金奖)、《流金岁月·跟我来》(获政府奖)等。
周小力
1973年生,祖籍陕西,96年8月进入中央电视台,一直在东方时空《生活空间》任编导,代表作有《为了爱》、《麦子》等,2000年底东方时空改版后来到《纪事》组任编导。
张利生
1956年生,曾经体验过农民、工人和士兵的多种艰苦生活,当了5年干部后,于1987年混入电视队伍。进修过中文和电影专业,先后在几个省市级电视台晃悠,《化肥条子》、《五百亩土地》、《黑手》、《设计师》、《股市观潮》、《精雕细刻话清明》等节目获国家级一、二等奖项,1998年加盟东方时空,特别节目《面对歹徒》2000年获中国广播电视专题一等奖。现在《纪事》组当摄像兼作编导。
毕鉴峰
1983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
1987年起独立制作纪录片
1993年进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生活空间》任摄像
2000年进入东方时空《纪事》任摄像兼编导至今
代表作品有:《生命》、《我想飞》、《透明的日子》、《海伦与凯勒》、《学生法庭》等。
张洁
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搞过晚会,做过经理,1999年加入《东方时空。记忆》剧组,2000年加盟《纪事》组,主要作品有《革命的理想·向警予》,《查理和老杨的幸福生活》。
林宏
1980年进入电视圈,除身高外,还应算是典型的北方汉子。喜欢与农民交朋友,并拍摄了《山区光棍征婚热》、《走出大山》、《正风剧社》、《大凤小凤》等一批农村题材的节目,自称“乡村摄影师”。2000年底被光荣吸收为《纪事》组成员。
杨林
杨林,北京人,81年进入中央新影任摄影,84年到北京电影学院进修,93年进入东方时空《生活空间》,2000年进入纪事任摄影。
主要作品:《共有一个太阳》、《五十年的重逢》、《女人五十》、《永远的女人》、《夜空不寂寞》、《被告》。
张戈平
来自秦砖汉瓦的土地, 有感于光与影的世界,曾浪迹于各类影视摄制组,任灯光师、摄像。1999年应聘中央电视台《记忆》(原名《百年人物》)剧组,任总灯光师,2000年正式加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主要作品有《永远的昆曲》,《紧急时刻》,《拥抱阳光》等。
朱兴辉
76年生于山东省鲁西南某一贫困小城,96年以前在县台,自觉前途渺茫,遂奋发投奔北广,毕业后,到新影从事后期制作。2000年3月打入东方时空《纪事》组内部至今,希望有朝一日能做一名合格的摄像。
李景梅
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93年加盟《东方时空》至今。曾在《东方时空》编辑组和《东方之子》栏目工作,2001年进入《纪事》栏目。
马军
学习过美术和摄影,一直从事有关影像方面的工作。2002年加入《东方时空。纪事》栏目组。
梁达
在电影学院学的摄影,到《东方时空》学的怎么拍片子。
汪东升
1999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2000年进入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
安同庆
1998年毕业于宁夏大学,喜爱足球,摇滚乐,电影,2001年加盟《东方时空》。
邹静
199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广播电视新闻专业,1999年参与《东方时空。百年人物》剧组,2001年8月加盟《纪事》栏目。
任崇蓉
重庆人,1995年进入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无论在《焦点访谈》,还是在《东方时空》,都摆脱不了“责编”的角色,2001年加入《纪事》组,仍然是“责编”。干久了这个工作,自认为从一个不爱负责任的人迅速成长为一个不负责任都受不了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