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老毕
央视国际 (2003年05月27日 11:47)
老毕全称毕鉴峰,组里的男女老少习惯叫他老毕,偶尔听几个年轻人叫他毕哥,在纪录片二组,也就是原来的纪事组浓厚的尊师重道的风气里,很少有人管这个梳着刷子的人叫毕老师,尽管他是组里许多年轻摄像心中难以超越的一座山峰。
社会上很少有人知道毕鉴峰这个名字,可许多人对《粮食》却是耳熟能详,孰不知那就是老毕的杰作,怪不得梁主任审片时一听到老毕的配音就颇敏感“片子不错,不过配音是不是要换一下”以至于这次编《非常病人》时,老毕进配音间前在家里反复演练了几次,目的就是让梁主任走出粮食的阴影,认识一个全新的老毕。
和老毕最早的接触是扎金花,那时《纪事》云集了一批《生活空间》的老编导,而我们年轻人和他们的交往可以说蜻蜓点水,年会时的保留曲目扎金花一下子拉近了我和老毕的距离,因为我赢了老毕很多钱,记得那时老毕常常瞪着大眼睛左思右想也摸不清我的路数,一起玩过几次牌后,老毕依旧茫然,估计这个困惑缠绕了他好几年,以至于促成了我和他日后的合作。
和老毕第一次合作是拍一个写短信的人,拍了一段时间正赶上非典,我们的合作就暂告一个段落,和刘鸿雁,邓蕾赶制《非常时刻》和《非常任务》时,老毕给刘鸿雁打来电话说想去医院拍,刘鸿雁一口回绝,这么大岁数了,凑什么热闹呀,好好在家休息吧,后来忙着编片,大家对老毕的请求都没介意。
几天后,老毕让我把一台小DV送到了地坛医院,他说想让快出院的刘洪波在医院拍摄自己出院前的生活,我当时没觉得这个创意有多独特,老同志让我办我就照办了,后来刘洪波出院时我们又拍了他出院的镜头,正巧碰上了直播组的谢子猛,他们也要做刘洪波,而且第二天就要直播,我为老毕捏了把汗,怕我们忙了半天却炒了人家的冷饭,可我没敢对老毕说,那时老毕的心气正高。
素材取回来了,挺有趣的,拍的颇有刘洪波的特点,面对几个小时几乎同景别,同机位的素材,我有些束手无策,于是请来了李冰琦帮忙,李大侠看了素材胸有成竹,他希望讲一个起承转合的故事,而老毕心里似乎有一些不同的想法,虽然他的表述是用母语,但却常常需要我翻译给李冰琦听,那两天的编辑很不顺利,我能感到他俩的想法有些南辕北辙,我也说不好谁的想法更好,从编导角度,我更倾向于李冰琦的意见,而老毕是想把片子做得更风格化,但一时间又找不到一个最恰当的表达方式,而且他对画面编辑的要求极严,我当时心里直嘀咕,这要编短信那个片子,估计领导不毙,也得先叫老毕给毙了,第一天大家都很郁闷。
李冰琦是个很有个性的人,他很想坚持自己的想法,他试图用一个编导的眼光来改变一个摄像的思路,可最终他发现很徒劳,因为老毕常常是第一天不得不妥协,第二天编到卡壳处时,瞪着大眼睛,皱着眉头说,前边那块应该这么编,我和李冰琦这时都会面面相觑,怎么又回来了,老毕很真诚,每当这个时候他都会问我,张洁,你说呢,然后,两个男人,四只大眼睛看着我,似乎想让我做个评判,孰不知我已经彻底晕菜了,因为我觉得冰琦的想法虽然常规些,但片子会很干净,情绪节奏会很好,而老毕的想法更独特,但在编排上一定得巧,否则就会像流水帐,我能理解老毕骨子里那种大智若愚的幽默,他的机智隐藏在拙笨中,我也能理解学戏剧文学的冰琦对故事那种入扣的把握,我知道两种编辑都能编出一个动人的故事,可说实话,我不知道哪一种效果会更好,每当僵持,我就会到食堂给他俩买水,以至于那几天的食堂记账单上一天会出现我四五次名字。
带子已经有了老毕版,冰琦版,张洁版,最后一版等各种字样,最终冰琦终于向固执的老毕妥协了,因为片子只能有一种风格,我们决定还原老毕的第一感觉,按着他的意思编,几个不眠之夜后,片子有了雏形,早晨5点回家睡觉,一点回办公室老毕早就来了,见我进屋,他把我拉到了屋外,瞪着大眼睛说,我又看了一遍采访,觉得很精彩,不用真可惜,你说是不是该编一个以访谈为主的版,我的眼泪差点掉下来,啊,这不是冰琦最初的想法吗,看着老毕眼中真诚的问询,我突然觉得他像个大男孩,真的,那一刻我觉得老毕特别可爱,我真想摸摸他的大脑袋,说一声:哥哥,咱别折腾了,其实老毕在组里的威望是有目共睹的,其实这样一个片子就是日常播出的一个片子,本没有必要如此较真,其实老毕本可以用更快的速度编片,拍片,挣钱,其实还有很多……
后来的编辑合成,因为老毕的追求细节,速度很慢,脾气甚好的邓蕾在最后也几乎叫嚷起来,老毕,这不是原则问题,我听你的还不行,因为跟了全过程,我真的了解了老毕,也理解了老毕,与他合作了多年的刘鸿雁说:关于声音和画面就听老毕的,否则几年后他还会突然说,字幕当时这么出就舒服了,所以我想关于我怎么赢钱的问题,保不准哪天白发苍苍街头偶遇老毕,他会冒出一句“哎,就那个,张洁,当时你怎么赢我钱的?”
老毕就是这样的,他追求细节,因为细节的完美才能达到全片的精致,老毕很固执,可当别人的想法能打动他时,不管你是什么大腕,还是个小实习生,他会瞪着那双大眼睛,吭哧半天,然后真的尊你为师,视为知己,反之,你就要接受他的固执,好玩吧,真的,老毕是我认识的最好玩的人。
片子最终的结果,冰琦,老毕,陈主任都很满意,其实这本是一个两三天就能编完的片子,可我们用了一个星期,我们推倒了一次,又重来,重来了一次又推倒,在此期间,老毕一直瞪着大眼睛,他的执拗触怒了冰琦,触怒了邓蕾,感动了冰琦,也感动了邓蕾,同时也赢得了我们的尊重,短信那个片子很快就要进入后期了,我知道我一定会被老毕磨死,可我相信,过了老毕这一关,以后的路我会走的更好。
作者:张洁,大学读的是中文,后又到广院进修了一段,做过晚会,当过经理,加入《记忆》剧组后常被周兵骂太煽,不会写解说,2000年加入《纪事》,主要作品:《革命的理想 向警予》,《老杨和查理的幸福生活》。
责编:张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