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一个家
央视国际 (2003年02月15日 16:21)
流浪儿童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由于家庭暴力等多种原因,他们离开了家,从偏僻的山乡村镇流浪。失去了亲情、家和学校的他们靠乞讨捡废品艰难地生活,在流浪的风风雨雨中,他们过早形成了与他们的年龄不想相符的冷漠和世故。2001年,石家庄在19次治安清查中每次都发现一些违法的流浪儿童。石家庄成了流浪儿童的主要流入域,儿童流浪问题作为一种社会顽疾,给这个城市带来了太多太多的尴尬。
2002年3月石家庄市委、市政府投资200多万元建立了石家庄市少年保护教育中心,从那时起,流浪在石家庄的孩子们有了一个家。少保中心现在有50多名学生,根据有关规定石家庄收容站把他们送到这里,少保中心着重对他们进行法律、道德教育,让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回归正常社会,回归家庭。2002年3月20日少保中心开始接收第一批流浪儿童,让老师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怀着一片善心面对的却是意想不到的与孩子年龄极不相称的陌生的心灵世界。
这里的大部分老师都是将要作祖父、祖母的年龄了,周云彩老师就是他们其中的一员,她今年51岁,和中心大多数工作人员一样,退休前在市司法局工作,退休的第二天就来到了这里,她负责中心学员资料管理、衣物学习用品的发放,还为学员们上品德教育课,由此,她开始了一个全新的事业。
中心给学生们提供了比较好的生活学习环境,还为他们聘请了优秀的心理老师每周为学生上心理课。随着与孩子们之间交流的不断深入,老师们渐渐了解到学员们因为不愿回家、感情饥渴希望得到更多的同情和爱护而编造虚假的姓名和身世的真相后,他们带给孩子们的是更多的宽容和呵护。
这天,收容站送来一个七岁的小女孩叫李沙,周老师和同事们又要面对一个茫然困惑的孩子。经过体检确定能留在少保中心的流浪儿童,首先面对的就是周老师,她就像一位朴实的母亲从点点滴滴为学员们做事,用心灵去贴近幼小的受伤的灵魂。他们知道要恢复流浪儿童对人的信任,打开他们封闭的心灵是非常艰难的事情,对李莎的工作才刚刚开始,颜刚的心灵世界已经静静地打开。颜刚是湖北人,10岁时妈妈去世,没有多久他被父亲推出了家门,他流浪了三年,扒着火车从一个城市流浪到又一个城市,那些日子里,他不敢想像将来是什么。2002年4月被收容站送到中心,那时,他象许多流浪儿童一样学会了无论遇到了什么困难都不哭,也学会了把一切藏在心里,与周围的人和世界保持距离。刚到中心时,为了避免发生矛盾,要求学生把钱交给老师登记保管,颜刚存有40多块钱,他悄悄地藏了起来。在一次安全检查中,老师们发现了颜刚的钱,但是颜刚仍然保持沉默,一次关于品德教育的课后,他在一篇心得中他承认了此事。这份信任他从没有向周老师表达过,但是他开始安心学习了。就在周老师努力的时候,少保中心的负责人和老师们也都在努力。为了建立他们对未来的信心,让他们接受更正规的教育,中心多方奔走,有一家寄宿制学校同意接受两名学生,并给他们提供学费和生活费。颜刚是其中之一。临行前,颜刚对周老师依依不舍。以前,他不去想将来甚至害怕想未来,现在他信任的老师在为他设想未来,在周老师那儿,他找到了家的温暖。
李建平是另外一个要去寄宿学校学习的孩子,今年十四岁,流浪期间自学到三年级水平,被安排到六年级学习。事实证明,周老师和同事们的心血没有白费。一个月以后,李建平在慢慢地融入集体之中,颜刚还是像在少保中心一样刻苦学习,他还自己选择了艰苦的生活,每个月仅花五六十元钱。流浪生活在14岁的颜刚心里慢慢地在变为他人生的财富,而周老师也越来越成为他牵挂的人。周老师在少保中心工作已有9个月了,她的工作经验一天一天丰富起来,中心也在向更适合孩子教育的方向发展。9个月里,中心先后收容教育有100多位流浪儿童,被父母和亲戚接走了四十多位。周老师还在牵挂已离开的学员。颜刚期中考试成绩全班第一;李建平跳三级后期中考试成绩每门80分以上;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有两个同学被送出作保安培训;中心对已经回到家的同学做回访。少保中心还有一批没有被接走的学生,关于他们的出路,少保中心还在探索中。
责编: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