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事:大眼睛
央视国际 (2003年01月14日 16:19)
说到希望工程,人们一定还记得片中一个叫苏明娟的小姑娘。12年前,摄影记者解海龙深入安徽采访希望工程,在众多的泥孩子中发现一双闪亮的“大眼睛”,拍下了《我要读书》这张极具感染力的照片,推出了全国希望工程形象代表——“大眼睛姑娘”苏明娟。她那双渴望知识的“大眼睛”唤起了无数人的同情与关爱,打动了无数热心于希望工程事业的人,也使得希望工程更加深入人心。12年后,在希望工程的精心呵护下,苏明娟已慢慢长大,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新闻人物。
金寨县位于大别山腹地,是全国第二大将军县,在新中国开国将帅的名录里,留下了59位金寨人的名字。几十年后,还是在这块土地上,中国有了第一所希望小学。从此,许许多多需要帮助的孩子们重新走进了校园。19岁的苏明娟就住在金寨县最贫穷的地方,在县里一中读高三的苏明娟,由于学校离家比较远,平时很少回家。父亲文化不高,朴实厚道,母亲没读过书,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女儿能考上大学。2002年7月她就要参加高考,作为社会关注的新闻人物,苏明娟经常要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和媒体采访,她学习勤奋努力,成绩优良,为了保持好的成绩,她几乎把所有的休息时间都用在了补习功课上。2002年的6月,苏明娟的父母怕影响女儿的学习成绩,执意没有让她回来帮忙。闲暇时,他们来到县城,一是看看女儿,二是和同村的朋友一起做起了豆浆生意,苏明娟不反对父亲做生意,但父亲用“希望牌”,她却很不高兴。女儿的话让父亲想了很久,他决定放弃卖豆浆,凑了些钱在城里开了家面馆,面馆的生意不算红火,但毕竟是自己操办起来的,虽说辛苦,但他觉得塌实。
高考后,苏明娟一边在父亲的面馆里帮忙,一边等待着高考的消息。自从高考结束后,十多家民办大学希望苏明娟能到他们的学校读书。几天来,小店的生意越来越差,父亲有些失落,但安徽大学经济技术学院金融系的录取通知书给他带来了惊喜。这个只有十几平米的多日冷清的小面馆这些天成了县城里最热闹的地方,几十家新闻媒体的突然来访拍摄着实让原本还算老练的父亲没了主意。苏明娟除了忙自己的事情外,就是应酬记者们的采访和人们对她的祝福。入学的前一天晚上,父亲把家里的积蓄全拿了出来,一部分做为女儿的学费,一部分让女儿带给一个因贫困失学的孩子,以此来了却苏家多年来的希望。
2002年9月16日,苏明娟与其他新生一起参加了安徽大学的开学典礼,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活。考上大学的“大眼睛”苏明娟将获得摩托罗拉公司提供的4000元助学金。依据《希望之星资助管理规则》,苏明娟和全国其他在高中阶段受希望工程资助,并于2002年考入大学的“希望之星”一样,继续获得希望工程的资助。
苏明娟太普通了,12年前的初春,她仅仅是安徽边远山区的一个穷孩子。采访希望工程的解海龙捕捉到了她的“大眼睛”里,充满无奈和渴望。这双被命名为“我要读书”的大眼睛,感染了中国,震撼了世界,即使12年后的今天,依然往事如昨,馨香如故。入学两个月后,苏明娟致信全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希望退出希望工程的资助,理由是“帮助更多的人”。此外,苏明娟还说了一句后来赢得无数喝彩的话“每个人都应学会自立自强”。此时,苏明娟眼里,少了当初感天动地的清澈无痕,多了思考个性发展的理性与凝重。从“我要读书”到“我不要捐助”,苏明娟走完了一个乡村孩子的成长历程。苏明娟已向万千鼎力资助“希望工程”的人捧出果实。
责编: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