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节移民·迁城
央视国际 (2002年07月21日 16:04)
奉节县城有着200多年的历史,水陆交通发达,人口集中,商业区集中,人们居住生活也十分便利。由于三峡工程蓄水的日子越来越近,居民也将在2002年年底全部迁入新城。因为地质条件复杂,新城大多建在高山坡上,全长27公里,居民们搬到那里住在什么地方全靠抽签来决定。本片讲述的是奉节县永安镇一名移民干部动员组织抽签的全过程。
奉节县位于长江三峡的腹心地带,它近邻的白帝城因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四言诗而名扬天下,凭借渝、陕、鄂三省水运交汇的便利和商贸物资集散地的优势,仅114平方公里的县城居然容纳了8万固定居民和2万流动人口,它是三峡库区的一个全淹县城,搬迁人数占全库区百万移民的十分之一。眼下城迁工作已成为移民工作的重中之重,城镇居民搬迁更是异常紧迫。由于地质结构复杂,高边坡比较多,奉节县新城曾三易其址,新城只能分七八个点分在绵延27公里长的山腰山梁上,奉节县目前是整个三峡库区搬迁难度最大的县,国家投入的人力财力也是巨大的。
2002年1月20日,重庆市奉节县永安镇政府大楼实施爆破,这是重庆库区清库工程第一爆。随着三峡工程二期蓄水日子的临近,对于县城里有私房的居民来说,这是决定命运的抽签仪式,他们的两个指头决定着新县城的新房址。这个古老的办法使得闹市区和城边的,大老板和小店主都站到了一个起点上。移民办举办这样的抽签已经是第三次了,每次抽签之前,干部们都得去做艰难的动员工作,碰上几个软钉子,吃上几句难听的话,对他们来说已是家常便饭。永安镇移民信访办主任唐玉新,从事移民工作已8年了。在吃力不讨好的信访办,老唐的脸上很少见到笑容,移民工程给移民和移民干部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47岁的老唐承受着双重压力,他写过3次辞呈,但还是难以获准,家里30来平米的住房使四口人没有回旋的余地,他和妻子只好在凉台上支了张床作为卧室,两个女儿睡在下铺,早出晚归的唐玉新回到家听妻子唠唠叨叨几乎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课。
2001年12月1日和2日,奉节县永安镇人民政府组织居民抽签,1387套安置房全部落实到1100户居民头上,并有县公证处当场进行了公证。这些年夹在国家利益和百姓利益的冲突中,老唐得罪的人不在少数,他的家有时是县信访办的第二办公室。第一轮抽签工作结束了,唐玉新并没有感到一丝轻松,他还是一如既往地接待信访,一如既往的听他下了岗的妻子唠唠叨叨。2002年所有的门店和住房都得确定完并全部搬迁,对于老唐来说新的一轮工作有开始了,他不能让遗留的问题阻碍搬迁工作的前进。
责编: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