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 | 搜视 | 电影 | 电视剧 | 直播 | 点播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房产 | 家居 | 论坛 | 访谈 | 博客 | 星播客 | 网尚文摘

希望的天空

央视国际 (2002年06月30日 16:03)

  天上的星星

  好奇地眨着眼睛

  妈妈一遍又一遍地教我发音

  aoebpm

  楼上的灯光

  陪伴着满天的星星

  妈妈一字一句地教我说话

  人口手马牛羊

  台灯下

  一束手电筒的光

  照着妈妈的嘴唇

  那是妈妈在教我说话的口形

  梁小昆

  早晨中午晚上

  我反反复复地练习发音

  我的舌头练疼了嘴练干了

  我终于掌握了学说话的钥匙

  我永远不会忘记

  当我清楚地说出

  妈妈这两个字时

  妈妈高兴的哭了

  紧紧地把我抱住

  我会说话了

  我会说话了

  我回到了有声世界

  妈妈我爱你

  这是一个母亲写给自己儿子的一首诗,这是一个聋儿用心朗诵的一首爱的诗篇,名字《妈妈》。

  据统计,全国0-7岁的聋儿共有80万人,7岁以下如果不能借助助听器说话,以后就很难再开口了。当我们觉得世界的喧嚣时,有很多人都无法感受这些声音。他们本来生活在一个无声的世界里,借助助听器用残余的听力,吃力地捕捉着这个有声世界,学习说话,学习周围的一切事物。他们曾经缺乏自信,不敢面对陌生的环境。而现在,妈妈和老师教会了他们说话,并且勇敢地走上了舞台,表现自己,他们就是全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艺术团的孩子们。

  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万选蓉既是这个艺术团的发起人,又是聋儿康复中心的副主任,她一直不遗余力地呼吁着全社会都来关注这80万特殊群体。98年,在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万选蓉向大会递交了一个提案,她建议为了增强人们对耳朵的爱护意识,应设一个固定的爱耳日,后来,每年的3月3日就成了全国“爱耳日”。

  每个星期天的下午,聋儿康复研究中心都有两个小时的活动,团里的大部分孩子都是万老师看着长大的,每周她都要接待一些聋儿家长,为他们解决难题,而她自己也是一个聋儿的母亲。

  梁小昆是万老师的第二个孩子,出生5个月时由于注射了林酶素而导致了耳聋。但直到小昆将近5岁时,万老师才发现和确认了这一事实,一种不知所措和负疚感折磨着她,精神几乎崩溃,可对儿子的爱使她决心要勇敢的承担一切。万老师为小昆佩戴的助听器,还根据他的年龄编了嘴唇操、舌操、呼吸等一些训练,开始了艰苦而漫长的听力语言训练。多少个春夏秋冬过去了,小昆学会了说话,上了小学,一直到中学和大学。在小昆求学的每一个阶段,惊人的毅力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成为了同龄人中的有优秀学生,她们母子俩终于创造了奇迹,万老师也因此走上了聋儿康复的道路。众多的聋儿家长也从万老师和小昆身上看到了希望。当年的万老师是孤独的,但走过这段路后她突然发现自己并不是一个人,尤其是许多人把她看成是希望时,作为一个聋儿的母亲就更加意识到聋儿康复是自己今后唯一的寄托。

  尽管万老师的社会活动很多,,但她对工作特别用心,在她看来,会说话只是聋儿康复最基本的,她希望能通过艺术训练让孩子们学会交流、沟通,能体验细腻的情感,为他们以后进入主流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梁小昆上小学的那个年代还很少有聋儿能够进入普通学校就读,直到1991年中国残疾保障法实施后,小昆才能顺利的进入高中就学,社会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从事和关心残疾人保障事业,但他们还需要更多的理解和关注。

  2002年4月,万老师带着艺术团的孩子们参加了一次演出,梁小昆和妈妈作为嘉宾参加了表演。他说他至今还觉得小学时的一次朗诵比赛是自己人生的转折点,那次比赛面对众多正常孩子,他紧张得不得了,但妈妈的鼓励和支持让他赢得了北京市第一名的好成绩,他说他从此有了歌声和信心,至今他还记得当年他朗诵的那首诗--《妈妈》。

责编:复苏


[ 新闻发送 ] [ 打印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