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
央视国际 (2002年02月01日 15:46)
湖北省花鼓剧院成立于50年代中期,花鼓戏曾经是江汉平原最受欢迎的戏曲形式。《角色》讲述的是通过一张30年前的老照片引发的一个故事。照片上的三个年轻人李春华、胡兴中和吴培义,在30年前共同学艺,是志同道合的同志朋友;17年前李春华做为花鼓剧院一号女主角嫁给了花鼓剧院一号男主角胡兴中;在近30年的岁月里,李春华和胡兴中通过自我奋斗和剧院的培养成为江汉平原两颗耀眼的明星;照片中的另一个人是吴培义,在花鼓剧院一直做配角,只是近几年才在花鼓剧院出任了党委书记的角色。7年前,李春华、胡兴中两人的感情升华走到了尽头。
在近50年的发展过程中,湖北花鼓剧院从兴盛到衰败,近20年没有一出新戏诞生,使花鼓剧院走到了丢了城市的市场,萎缩到农村进行低价(一个40多人的演出团体一场演出收费在1500元左右)的境况;2001年8月花鼓剧院党支部书记吴培义在剧院提出改革方案。花鼓剧院的改革首先从人事制度的改革开始。分流部分剧院人员的方案一拿出来议论,就引起剧院上上下下的热烈争论。三个老搭档吴培义、胡兴中和李春华(吴培义是党委书记,胡兴中是剧院院长,李春华是领导班子成员之一,她主要负责剧院演员队伍的培训),面对剧院复杂的人际关系,不得不撕破人情网。首先,吴培义找李春华谈心。在剧院民主评议结果出来后,李春华的一位学生被剧院大多数职工认为没有培养价值,公认为分流对象。怀着复杂的饿情绪,吴培义找李春华谈话,花鼓剧院的认识制度的改革从这里拉开了序幕。
李春华一方面要抓演员队伍的培训,一方面被剧院负责经营的同事拉上跑演出市场,在湖北江汉平原,李春华是一块名牌,剧院搞经营的同志说,虽然花鼓戏丢了城市的大市场,现在不能管点用,没了市场还有人情。
2001年12月,湖北省花鼓剧院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完成了人事制度的改革,在党委书记吴培义的积极努力下,花鼓剧院在困境中走上了与企业联姻的道路。
2002年,老照片中的两个角色吴培义、胡兴中将继续他的各自的戏台生涯,而李春化将把主要经历放在年轻演员的培养上,为淡出戏台做准备。
责编: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