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体育频道 > 全明星猜想 > 正文

《全明星猜想》师父孙海平(6月2日 CCTV-5)  

央视国际 (2005年05月31日 18:46)


  他是一位温和儒雅的智者,他是一位好学钻研的教练,他是一位极具人格魅力的长者,他是刘翔心目中最值得尊敬的师父,他就是孙海平。

  从影子到搭档

  雅典奥运会前后,刘翔身上发生了太多的变化。而不变的是,在刘翔的身边,总是少不了师父孙海平的身影。无论比赛还是训练,孙指导都和刘翔形影不离,生怕他出现一丁点意外。正如孙指导所说,他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刘翔。

  长期相伴的结果自然是彼此间的默契。训练比赛中,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就能心领神会。正如刘翔所说,他们师徒间的关系已经不需要太多的言语了。

  而随着刘翔逐渐走向成熟,他们的关系也在发生着变化。孙指导说,现在他和刘翔更像是一对好搭档。有些事情已经不需要再向刘翔提醒了,而刘翔有时反而会提醒孙指导。奥运会后,面对社会各界的狂热和追捧,刘翔始终保持着冷静的头脑,明确自己的目标,让孙指导非常放心。当然孙指导也有担心之处,那就是在外界的干扰下,刘翔的个人空间已经被极大地压缩,连回家都要偷偷摸摸地回去,长期下去,必然会带来心理上的疲劳和烦躁,影响成绩的恢复和提高。孙指导为此多方呼吁,努力为刘翔减压,力图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伯 乐

  如果说刘翔是一匹不折不扣的“千里马”,那么孙指导就是当之无愧的“伯乐”。


  作为上海田径队的跨栏教练,孙指导经常会去看一些其他队的训练,留心有没有好苗子。1998年,15岁的刘翔还在少体校训练的时候,孙指导看了他一堂训练课,一下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刘翔的技术动作并不出色,但他胆子大,面对栏架敢跑敢冲,而且节奏感非常好。孙指导就暗暗留心了,问了刘翔的名字,准备再好好观察一下,在适当的时候收为弟子。

  过了一段时间,孙指导带队出去训练回到上海,发现刘翔居然离开了少体校,回到中学上学了。孙指导心里一凉,也很着急,担心这棵好苗子被荒废了。他很快找到刘翔的爸爸,多次打电话、见面交流,保证刘翔在训练、学习、做人各方面都会有长足的进步,用自己的诚恳来打消刘翔父母家人的顾虑。终于,在1999年3月,刘翔又回到了体校,正式成为孙指导的弟子。

  在训练方面,孙指导同样堪称“伯乐”。他几乎从不发火,也很少批评,总是以激励为主。他注重训练的强度和质量,而不是简单地“苦练加傻练”。他注重心理调节,懂得松弛有道,偶尔甚至会容忍弟子们偷一回懒。

  孙指导还煞费苦心地为刘翔“做假账”。在他手里,一直有两本账。一本是真实的训练记录,孙指导将它保存在自己手里。而另一本是专门给刘翔看的,上面的成绩比他的真实成绩要慢一些。孙指导希望刘翔能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突破自己的极限。

  学 者

  很多熟悉孙指导的同行都说,孙指导喜欢看书、肯钻、有想法,认为孙指导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归功于他长期的好学钻研。

  孙海平曾经也是一名跨栏运动员,退役后经过四年系统的大学学习,开始从事跨栏教练的工作。最初,他给其他教练作助手,整天拿着笔记本记录别人的思路、方法。在出国比赛时,细心的孙海平通过录像,仔细研究着国外优秀运动员的先进经验。渐渐地,他将书本中掌握的理论知识与日常训练中的经验相结合,摸索出一套自己的训练方法。

  比如,他在运动员身体训练中引入了对抗性练习,增强了训练效果;他针对性地强化运动员腰髋部肌肉的训练,提高了爆发力。他还掌握很多实用的小技巧,调整运动员的精力与兴趣。在奥运会上,刘翔共跑了四枪,状态一枪比一枪好,将最好的状态留在了决赛上,孙指导的调整功不可没。

  在为人处事上,孙指导同样具有学者风范。他平和大度,温文尔雅,深具人格魅力,备受弟子们的敬爱。

  俗话说,厚积而薄发,孙海平先后带出了陈雁浩、谈春华等全国冠军,而在多年潜心磨砺之后,更收获了刘翔这位奥运冠军。

责编:王晓遐  来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