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魅力12

《放风筝》(上)

央视国际 2003年11月11日 15:19


  河北南皮版

  编曲 李凯稠

  樊 丽

  演唱 樊 丽

  合音 北京现代音乐学院

  演奏 北京现代音乐学院

  二月里来是清明

  姐姐妹妹去踏青

  捎带着放风筝

  捎带着放风筝

  姐姐妹妹回房去

  梳洗打扮真高兴

  好一对女花容

  捎带着放风筝

  姐姐放的是花蝴蝶

  小妹妹放的是老蜈蚣

  飘飘摇摇起在了半悬空中

  捎带着放风筝


  董卿: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我们这一期的魅力12。我是董卿,在我们今天节目的开场,我们听到的是流传在河北地区的,一首民间小调放风筝,而我们今天这期节目的主题

  就和它有关。先向大家介绍一下,今天来到我们现场的几支观众队,他们分别是:来自中实杰肯道夫,物业管理公司的朋友们,欢迎你们,来自北京京华汉星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的朋友们,欢迎你们,以及来自大兴老干部局的朋友们,欢迎你们。其实我想放风筝,对于我们在坐的每一位观众来说都不陌生,每到春秋季的时候,大家都喜欢出去放风筝,而且在全国各地有很多地方,还有专门的风筝节,我们一起来看看,在山东潍坊风筝节现场的情况。

  王小筱:董卿你好,朋友们大家好,现在我们是来到了山东潍坊,这里正在举办的是第20届潍坊国际风筝会。现在大家看到虽然说是还没有到正式比赛的时间,但有很多的朋友已经迫不急待,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天上是,非常非常多的五颜六色的风筝,你们看到了吗?好的 董卿,那么我们可以看到,应该说来参加风筝会的朋友是非常的多,而且在天空当中各种各样的风筝都有,可以说是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里游的,而且我发现在自然界当中,所有的东西,不论是动物界的、植物界的,还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可以看到的,可以说所有的东西,在风筝上面都有表现,而且我们也发现有很多的风筝,都是很难说清楚,它到底属于哪一种样子。

  董卿:好 谢谢小筱。从山东潍坊风筝节的现场,为我们发回的报道,在我们今天的节目现场,我还特地请来了一位,大家非常喜爱的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常贵田老师。


  常贵田:观众朋友们 你们好。董卿

  董卿:你好常老师。

  常贵田:今天这主题太好了,放风筝,都是放风筝,而且我从小就爱放风筝。

  董卿:您放的好吗。

  常贵田:实在惭愧,别人的风筝又远又高,时间又长,我的风筝放上去就能掉下来。

  董卿:这也是您的本事。

  常贵田:今天这个主题和这个现场,我刚学了一手,顿开茅塞。

  董卿:我们节目还没开始,您就学了一手了。

  常贵田:那有舞蹈老师,有舞蹈演员。

  董卿:意思是看了她们的节目,你紧跟着学是吗?

  常贵田:不但我学 大家都要学,放风筝的朋友们一定要学。

  董卿:那这样 大家看仔细了好

  江苏南通版

  编曲 温中甲

  演唱 王菲悦

  表演 北京歌舞团

  三月里个初三百花生

  姐妹双双海边去踏青

  姐妹双双捎带着放风筝


  姐姐放的六角灯

  妹妹放的九莲灯

  妹妹呀放的九连灯

  新扎的风筝手艺精

  南通风筝四海有名声

  南通风筝四海有名声

  董卿:其实我们刚才看的这段舞蹈,它也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当然了艺术都来自于生活,从生活当中积累提炼出来的。

  常贵田:董卿 有这么一句俗话,叫老猫房中睡,一辈传一辈,传统的民间东西,都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

  董卿:是 我们的记者也走了河北的很多地方,就在南皮县,发现那个地方还有一种叫河北秧歌落子,也有一段是唱风筝的。

  常贵田:对 这我听说过 ,河北落子。

  董卿:看了咱们记者的这段外采之后,你是不是觉得这段,河北秧歌落子有点耳熟,我这一边听就一边在想,前几年有一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电影,就是那个叫一声二奶奶。

  常贵田:《三笑》。

  董卿:对 三笑里有很多江浙的曲子,刚才放那段,怎么跟江浙有点像呢?

  常贵田:河北的秧歌,怎么会和江浙的民间小调相近。你给我讲讲。

  董卿:我没法给你讲,请专家来讲一讲。

  外拍:


  郭其武(南皮群艺馆馆长):南方民歌听起来,都有一种南方的风情,据说与清末重臣张之洞有关系,张之洞就是我们南皮双庙村人,当他任湖广总督的时候,他有一个小妾是南方人,这个小妾据说是能歌善舞,她就把具有南方风情的,舞蹈和民歌带到了南皮,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因为张家是一代的名望贵族,就是南方的歌妓,把它带到了北方。

  浙江溪慈版

  编曲 曹文工 温中甲

  演唱 金 岚

  演奏 中国音乐学院

  三月是清明

  三月正清明

  清明是百草花开一齐青

  小娘子你去打扮好来

  明天去踏青

  捎带着放风筝

  董卿:接下来的时间,我们还是要一起来看看,山东潍坊风筝节上的一些情况,来看看我们在那里的主持人筱磊,又发现了一些什么。

  王晓筱:大家看到了吗,现在已经起风了,这个龙已经迫不急待要飞起来了,我们知道放风筝,其实是需要一定风力的,当然风筝越大,需要的风力当然要大一些了,那么大家猜一猜

  要把这条龙放起来,需要多大的风力。

  常贵田:这个问题提出来了,把这条龙放起来需要多大的风力。

  董卿:我们还是三个观众队,每个队都派一个代表,我们这一位。

  观众1:五级

  董卿:五级的风有多大

  常贵田:能把什么刮动

  观众1:能把树枝

  常贵田:把树枝吹动,那这龙不沉。

  董卿:我们看看中间这个黄队。

  观众2:我们就答六级了。

  常贵田:六级能把什么刮动

  观众2:就刮的比他那重一点儿

  常贵田:回答很干脆

  董卿:我觉得现在的观众,也是越来越聪明了。咱们看红队。

  观众3:四级风。

  常贵田:为什么呢?

  观众3:因为我觉得那么大的风的话。人都起来了。


  常贵田:啊 七级风人就起来了。这七级台风吧。

  董卿:究竟对不对呢,对不对呢我们得看一看,我们现场的主持人,给出的答案。

  王筱磊:其实要把这么长的一条龙放上天呢,大概需要四级左右的风。放起来,终于放起来了,瞧见了吗 我一个人,我一个人放起来的,怎么都上来了。

  常贵田:祝贺这个红队的这位观众。

  董卿:虽然他可能也是蒙的,但是你这答案是正确的。

  常贵田:你这话可不对了,根据人家那朋友说四级,他说那么小的风力,就绝对心中有数

  绝对不是蒙的。

  董卿:真的。

  常贵田:因为他想吗?那个风筝不会有多重,四级风就吹起来了。

  董卿:好 不管是真知道还是蒙对的都有奖品,咱们准备了非常精美的风筝。

  常贵田:真是不错

  董卿:常老师 其实据统计,风筝在中国差不多,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两千多年了,不过说实在的,这风筝是哪年有的,是谁发明的您知道吗?

  常贵田:我问你们 你又问我,让我答 。

  董卿:对啊。

  常贵田:还是不答为好 ,不答为好。

  董卿:为什么?

  常贵田:这儿有做风筝的,有放风筝的,而且有很多研究风筝的,这儿还有风筝协会的副主席,我想这样一答,那不有点儿班门弄斧了吗,是不是 ?

  董卿:您是知道还是不知道啊。

  常贵田:知道的不能答。何况我真的不知道。

  董卿:你刚才说了一句什么来着

  常贵田:我说什么了

  董卿:您说这儿有很多的专家,然后您说。

  常贵田:我不能答,在这儿一答就等于班门弄斧啊。

  董卿:其实您不经意当中,已经把答案说出来了。

  常贵田:班门 对对对

  董卿:还是你聪明,常贵田:鲁班 鲁班 对对,我知道 ,所以我不说就在这儿。

  董卿:您知道 ,那您知道这风筝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吗?

  常贵田:风筝怎么发展起来的,这个问题相当好答,问问鲁班就知道了。

  董卿:这个我们今天也特地请来一位专家,中国风筝协会的副主席王宝生先生。

  常贵田:我们用掌声欢迎他。给我们讲讲风筝是怎么发明的?

  王宝生:学术上至今没有一个定论,有很多的学派,具体的说有斗笠学 树叶学。那我解释一下什么叫斗笠,这个斗笠呢,就是说我们中国农民在生产的过程当中。他们要防晒防雨,要戴的那个斗笠,这个斗笠被风吹了以后,由于这个农民要去抓这个斗笠,所以抓住这个绳子,这个细绳就把这个斗笠,就带起来了,所以受了这个启发,就发明了这个风筝。当然也有的说了树叶说 ,这个树叶风一吹,树叶就飘起来了,因此这个就是在我们农村当中,有的人特别是在台湾的高山族,还有海南的黎族,他们就把一种,面包树的树叶比较大,用绳子或者麻把它系起来,这样子也就像现在的风筝,这是仅仅一种传说,两种推断可以说。另外还有一种学说,在我们北方还有这种传说,就是这个蒙古族的那个账篷,账篷被风吹了以后,账篷起来了,这个也可以相当于现在这个风筝,这个当然也是一种传说。

  董卿:那个大了一点儿吧,那最早是叫风筝吗?

  王宝生:最早的时候并不叫风筝,那么那个时候叫木鸢,还有叫纸鸢,风筝是后来的,据我所知就是说,刚才常老师说的,鲁班发明了这个木鸢,就是当时是削木为风筝,那么就是说,放到天上去一共有三天这样的 ,但是对于这种学说,现在实际上也还是一种传说而已,那么比较多的呢,现在就叫,在五代的时候,李业在宫中放风筝,在做了这个纸鸢了,这个纸鸢当中,插了一个竹子做的笛,放在空中以后,那么这个风吹笛,那么就发出那个筝鸣,这个风筝就是这么样来的,风筝这个名称,应该说五代开始。

  董卿:那么这个放风筝,从什么时候开始盛行起来。

  王宝生:在唐超之前呢,应该说风筝主要是用于军事上的,也就是宫廷里面的,真正要传,应该是在宋朝以后,从宫廷里面流传到民间,所以在宋朝时候,才有了清明上河图,这样一个百姓来放风筝。

  河北南皮版

  编曲 曹文工

  演唱 李 星

  三月里来是清明

  姐姐妹妹去踏青

  捎带着放风筝

  捎带着放风筝

  姐姐放的是花蝴蝶

  小妹妹放的是花蜈蚣

  飘飘摇摇起在了半悬空

  飘飘摇摇起在了半悬空

  姐姐倒下风筝绳

  小妹妹我就背起花蜈蚣

  欢欢喜喜回家中

  欢欢喜喜回家中

  常贵田:感谢您了,你看大家鼓掌感谢您。

  董卿:据我所知,这个风筝应该说从明清两代更加发展了,而且您记得,在红楼梦当中,曹雪芹还写到大观圆里的姐妹们放风筝,放什么螃蟹 美人 蝙蝠 沙燕,各式各样的。

  常贵田:而且呢 ,不知道大家知道不知道,风筝和爱情有渊源,你别乐。

  董卿:我突然想到一句话,什么样的爱情是像抓在手里的风筝来着。

  常贵田:现在不就把女孩子 女同志 形容那线,拽线的人和那线男的就是那风筝,老拽着他

  而且有时得放一放,有时得松一松,你老拽他 紧 绷了,老放 跑了,其实有一出戏大家都知道,叫做凤还巢,这个作者李渔浙江兰溪人,他就是清朝时候的一个戏剧家,他就写了一出戏叫风筝误,就是风筝引起的误会 风筝误,改来改去现在改成凤还巢,这不就是爱情的故事吗。

  董卿:怪不得现在很多人说,爱情就像放风筝。

  常贵田:你别学这个 ,对不对。

  董卿:其实我们刚才听了这么多风筝调,大都是河北的,但是山西 河南很多地方,都流传放风筝小调。

  常贵田:都有吗。

  董卿:都有。

  石占明:我是山西左权人,我说两句行不行?

  董卿:好

  石占明:放风筝在我们山西左权这块,它流传着好几种调,这样好几个味。

  常贵田:你先随便唱一个,你先唱一段吧 山西的,来大家欢迎请他唱一个好不好。

  石占明现场唱:

  太阳出来西山红

  担上了担担出门门

  今日不往别处去

  一心要到心事村

  常贵田:唱得非常优美,唱得那么好听,不过我仔细一听,你那词跟风筝一点儿都挨不上啊?

  董卿:您没在唱放风筝吧?

  常贵田:这什么意思呢?是不是放风筝之前,必须要唱这歌,引起自己兴致,还是什么原因。

  石占明:你听出来这就对了,我刚才唱的一个放风筝,与左权的放风筝一点关系也没有,没有关系。

  常贵田:没关系你唱个什么劲。

  石占明:但是它与放风筝也有点关联,也有点血缘

  常贵田:有没有真正跟风筝有关系的

  石占明:跟放风筝有关系的,我们左权的小花戏,从宋代一直流传到现在可是在过去,一般都是十二 三岁的男孩,因为过去他是不让女孩搞音乐的,这样让我们左权杏花艺术团,来给大家表演一下,左权原汁原味的放风筝。

  山西左权农民歌手 石占明

  山西左权小花戏艺术团

  冀爱芳 王建英 张宝平

  三月里来是清明

  姐妹二人出家门借机放风筝

  大姐名叫王巧英

  二小妹又叫小彩英

  丫鬟小彩凤

  一对对白鹅 一双双雁

  桃花杏花开的鲜

  咱姐妹赛天仙

  咱姐妹赛天仙

  弯弯小河长流水

  桃杏花开红又白

  蝴蝶空中飞

  蝴蝶空中飞

  朝南上来一股风

  姐妹快来放风筝

  均均放开声

  风筝放在半天空

  挣短了风筝绳

  害怕旁人闲话不好听

  这回风筝没放成

  咱姐妹回家中

  咱姐妹回家中

  董卿:山西的已经展示过了,河南的观众坐不住了。

  常贵田:有河南的吗

  观众:有

  王慧:来自的河南的欢迎欢迎

  董卿:你好

  王慧:自古华夏文明出中原,俺河南有上千年的放风筝的习俗,俺河南的风筝是刺绣的,在这儿我能不来上一段。

  常贵田:好啊 唱一段大家来欢迎。

  河南版

  编曲 温中甲

  演唱 王 慧

  三月里来是清明

  三月里来是清明

  姐妹踏青放风筝

  姐妹踏青放风筝

  梳洗打扮裙儿穿

  好像一对女花容

  女呀女花容

  姐姐放的是花蝴蝶

  妹妹放的是老蜈蚣

  追逐斗艳两相戏

  飘飘摇摇悬半空

  飘飘摇摇悬半空

  河北雄县版

  演奏:河南雄县

  器乐演奏《放风筝》

  常贵田:董卿 我在注意听,大家也注意听,都在研究一个问题。

  董卿:什么问题?

  常贵田:你听这个不管是河北的也好,山西的 河南的,这个唱的我仔细研究,我就有个问题特别奇怪,你说过去既没有电视,也没有收音机,更没有卡拉OK和录像带什么的,也没有录音机,他们这个词怎么都差不多,而且头一句话,都是三月里来是清明,差不多写的都是春季里的时候,姑娘们放风筝是这意思吧,那怎么都一样啊这个词。

  董卿:请专家回答好不好,我们今天也特意请来了,中国音乐学院的李月红教授,李老师你好。

  李月红:你好你好。

  董卿:还是请咱们的教授,来解答我们的疑惑。

  李月红:就是在各地都流传着题材差不多的,这样的民间小调放风筝,为什么呢?这个是专家们专门,把它们归结为同宗民歌,就是这一类的,或者叫民歌群,这是什么意思呢。所谓宗一个是源的问题,还有一个是流的问题,那么就是同源性,肯定是有一首歌,在某地它最先流行了,然后顺着这个源,就传播开来。所谓的流呢,不就是一组民歌吗,这就是民歌群了,这样 它肯定有共同的特征。

  董卿:说的多好,深入浅出 听明白了。

  常贵田:我有点明白了,但是它还有变化在其中 是吧。

  李月红:对 一个是相同的方面,一个是不同的方面,我们先说相同,比如说从唱词来讲吧,一般的你看各地的放风筝,它的唱词有个什么规律呢,比如说它都是姐妹两人,姐妹四人啊

  甚至姐妹八人,然后第一段姐姐怎么样啊,第二段妹妹怎么样,是这样一个顺序来唱它的内容。还有一种。

  常贵田:你要不说还真没注意,都是姐妹 姐妹二人,姐妹四人 姐妹八人,没有说小哥几个一块儿去放风筝的。

  李月红:有这特点,特别有意思。,可能是第一首歌也许就这么定下来了。

  董卿:定了个基调了。

  李月红:所以后来就顺着这个源头,就这么唱起来了,全是姐妹放风筝,里面唱词描写的特别美好,,一个是 一定要写景,什么风和日丽啊,什么蝴蝶双飞啊,鸳鸯交颈啊 ,春天的这个美好的景色。还有一个呢,是要描述这个姐妹们的穿戴,比如姐姐穿的是葱心绿,那妹妹呢就穿的是石榴红

  常贵田:石榴红 对绿的配红的好看,要红的配蓝的讨人嫌不好看。

  董卿:这是一些相同的地方。

  李月红:不同之处呢,还有一些不同,你比如说曲调上来说,既然是有同源,然后它又有流,所谓的流不就是流变吗,这个流的过程中,就有既保持了它相同的方面,然后又发生一些变化,所以说各地的民歌,它就有了不同的风格。

  董卿:好 接下来的时间,我们还是到山东潍坊风筝节上,去看看我们的主持人筱磊,又有哪些新的发现。

  王筱磊:我跟大家说一下,我在放风筝的场地,找到了一位老先生,他是潍坊人,而且他不光会做风筝 放风筝,而且他还会唱放风筝的歌。他在这儿,李先生你好,我到现在我都没有。听过这个放风筝的歌。到底是怎么唱的,你能给我们唱一下吗?

  吴超凡:行 潍坊的风筝歌,风筝民歌叫放风筝,放风筝。我可以唱一下:

  (唱:)三月里来是清明

  姐妹十人要去踏青

  捎带着放风筝

  大姐放的是小张生

  二姐放的是小呀么小英英

  两人一起把婚成

  一起把婚成

  还有三姐了

  三姐放的是杨宗保

  四姐放在是穆贵英

  吴超凡:基本上它的民歌,就是唱的爱情的 生活的多,最后一段:

  (唱:)姐妹十人放了个全,西北悬天刮大风,刮断了风筝绳。

  董卿:还真的像咱们这个李老师说的那样,你看大姐 二姐 三姐 ,唱到四姐了,又是天气景色的一番描述,这个民间小调之所以不同,也有很多因素引发的。

  李月红:你这说的这个就对了,就为什么流传过程当中,它就有变化了呢,为什么它不按原样唱呢,这个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各地的方言不同,它顺着说话的这个音调,就把这个曲调就慢慢就给改了,所以最后唱出来,你听起来是那个调,可是它风格怎么听起来,也有不同了。

  董卿:好 你现在看到的我和常老师手上拿着的这三个风筝,就是来自三地最具代表性的风筝。我们留给大家的题目就是您仔细看好了,这都是哪三地的风筝?

  常贵田:哪儿产的?

  董卿:我们将在下期公布正确答案,并且呀在下期,我们还要把这个三地的风筝制作大师请到现场。

  常贵田:你可记住了,从左至右一二三号。

  董卿:把您认为正确的答案通过手机短信,或者是登陆央视国际网站,或者是拨打声讯热线来告诉我们,我们期待您的参与。另外呢我们的外才采记者,在采访的过程当中不断有新的发现,接下来又有一个重大发现,好,一起来看一看。

  电影资料:

  《马路天使》的插曲《天涯歌女》

  天涯涯海角 觅知音

  小妹妹唱歌郎奏琴

  郎呀 咱们俩是一条心

  郎呀 咱们俩是一条心

  董卿:常老师你觉得这电影当中《马路天使》的插曲《天涯歌女》和放风筝有什么关联吗?

  常贵田:依我的推论,那大概就是天使在马路上放风筝了。

  董卿:这什么呀,我说的是两个音乐之间有什么关联。

  常贵田:那我还真没有听出来的。

  董卿:没听出来吗,我说的是两个音乐之间的关系,天涯歌女和放风筝之间,有什么关联,那音乐呀 。

  常贵田:对呀 想想。

  董卿:有没有一点这个相像、相似的地方。到底是为什么呢?

  常贵田:是啊 为什么呢?

  董卿:我们这期的节目时间有限,我们将在下期的节目当中把这个答案告诉大家。最后我们要在,曾经在电视剧周旋当中扮演过周旋的王璐瑶的歌声当中,来结束我们今天这期节目。

  谢谢常老师,朋友们 下期再见,下周再见。

  电影《马路天使》插曲

  天涯歌女

  编曲 温中甲

  演唱 王璐瑶

  天涯涯海角

  觅呀觅知音

  小妹妹唱歌郎奏琴

  郎呀咱们俩是一条心

  人生呀谁呀不惜呀惜青春

  小妹妹似线郎似针

  郎呀 咱们俩是一条心

  郎呀 咱们俩是一条心

(编辑:西寻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