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夏利吱吱扭扭地来到了村里,在尘土飞扬的路边,我看见了董葡萄。本以为即使长得不像巩俐,也该像巩俐演的秋菊。真正是出乎意料,个子出乎意料地小,样子出乎意料地老。没怎么寒暄,就把我们往家里带。家是租来的,在村子的东北角,离村“主流”居住区域隔着老远的一片田,孤零零地和几座空宅子为邻。
报纸都把董葡萄叫“秋菊”,她丈夫是山西铝厂的工人,1996年在工作中烧伤,在当地一家医院动手术输血。5年后,不明原因地低热、拉肚子。确诊艾滋病后,董葡萄开始要和这家医院打官司,还没开庭,医院主动要求私了,赔了28万。而董葡萄手里并没有任何有效证据,都是自己推测的。因为有一个和丈夫同时间住院并输血的女孩子也得了这种怪病死了。
本来说好的拍摄计划突然被打乱了。
在我们把进度精确到按小时算的时候,董葡萄通知我们,凤凰台没有预约突然到来。拍摄时间不得不以百分之二十五的比例缩水。幸亏当天的光线很美好,我们的摄像王扬老师和董葡萄又都是聪慧而果断的人,一个半小时之后,我的脑子重新理智乐观地开始思考。
第二天下午,肚子里揣着一碗热乎乎的泡馍,我们又来到了村里。接上董葡萄,在运城市游走拍摄的时候,董葡萄从她破旧的牛仔双肩包里掏出了一个馒头。啃着。天气很冷,一嚼一嚼地,嘴边冒着白气。凤凰台的同仁很敬业,昨晚干到了12点,今天又干了一上午,“一点东西也不吃”,董葡萄和丈夫当然也只有饿着了。联想起刚到董葡萄家里,我异乎寻常地热情向他丈夫“offer”的手,和稍后肝肠寸结、把手儿细细端详的举动,看来要想让艾滋病患得到真正“国民待遇”,宣传和普及知识的力度还要加大。
关于艾滋病,当时和后来一个反复困扰我的问题是,丈夫感染了艾滋病,董葡萄在不知道的情况下一块儿生活了5年,怎么没被传染呢?
采访在北京。
提起丈夫,董葡萄斩钉截铁:没有一点感情。没离婚,因为孩子。
丈夫是个老实人。但是这几年得病后身上不舒服,常打她。可是,恨丈夫不是因为“家庭暴力”,而是他太“麻木”了,确诊艾滋病后,一点不担心。应该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级别的“恨”吧。
倒是董葡萄,运城、西安、北京地跑,要让丈夫住最好的医院。打官司,律师要找北京的,还要正规事务所的。没钱,借,或“骗”——说是孩子住院。对不起孩子,她一边哭一边说。
案子法院不受理,从北京请来的律师跑了大半年也不管用。董葡萄找到法院工作人员:家里还有孩子等着呢,不受理,我就跟着你。我能想像,当时她的目光一定坚毅决绝。就像,刘胡兰一样。
案子被受理了。她说,我要看看国家法律到底保不保护我们这些弱势的人。
私了的28万元,代价是不许再声张。在节目制作中,董葡萄也再三叮嘱,千万要说得含糊点。如果大家都去找,就麻烦了。
那个失去了女儿的人家,因为女儿得的是“怪病”,至今还不敢跟外人提起。
公平就这样用传统的江湖方式维系着:无论得与失,都是个体行为。制度、法律、社会正义,go to hell!
按照董葡萄的要求,买好了火车票,还是晚上11点到西站排队买的。可是在开车前两小时,董葡萄说,你能不能把票换成明天的,我还要办点事,麻烦你了。在细雨中赶到西站,在烘烘的脚丫子味儿里跑上跑下的时候,心里的别扭真别提了。好你个秋菊!
节目播出了,给她打电话,挺高兴:我看到了,在县里亲戚家看的,谢谢你,以后女儿看了,就知道她妈妈是个什么样的人了。
节目是8个月前做的,这时候得奖,真是意外。关于董葡萄,能记起的就只有这些了。
责编: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