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太空移民(上集)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1月10日 15:49 来源:CCTV.com

  当人类还在彷徨于选择火星、月球、金星还是欧罗巴星球作为移民太空的第一站的时候,科幻电影的主角们已经借助超光速穿梭于整个银河系。有趣的是,人类凭借想像力创造的这些外星生命从不和自己一样,哪怕只是在外形上。

  也许,这只是科幻电影的噱头;也许,在人类的潜意识里,生活在高真空、微重力、弱地磁、强辐射等任何一种情况下的外星人,原本就不应该和人类一样。

  当移民太空势在必行的时候,不禁有人要问,随着生存环境的变化,生命会发生变异吗?

  为了寻找答案,我们不得不“造访”最早的、同时也是数量最多的“太空移民”——植物。

  从1957年前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到1998年,全世界共发射空间生命科学卫星118个,其中搭载植物材料42次,占总数的35.6%。

  20世纪70年代,前苏联在礼炮号空间站上设小型温室,进行植物栽培试验;1980年,阿拉伯草首次在太空开花;1982年收获了200多粒阿拉伯草种子;俄罗斯在和平号空间站上,专门辟有一间面积900平方厘米的温室,先后培植了100多种植物,完成了从播种、发芽、生长、开花和结果的全过程,收获了墨西哥矮小型杂交小麦以及油菜籽等。但这些实验都没有产生想像中的变异结果

  1984年,美国太空总署将1250万粒西红柿种子送到太空,历经6年后返回地球,然后交给美国各州以及34个国家的约6万名教师、300万名学生进行比较试验。约8000份报告显示,在前三、四个星期里,太空种子生长略快,并含有更多的叶绿素。但是,后期这些优势就不见了,果实也毫无异样。

  此后,许多国家又多次将植物种子和试管苗送入太空,这些经历了“太空修炼”的种子似乎和地球上土生土长的兄弟姐妹们并无不同,太空旅行似乎并不会令植物产生变异。

  神舟5号的顺利升空,不仅令中国第一个太空人杨利伟名闻天下,也让飞船上的一批“特殊乘客”——太空种子备受关注。

  中国的太空植物飞行试验开始于1987年。最初搭载的石刁柏干种子,由于水分含量少,对环境的忍耐力高,没有发生任何改变。

  “神舟三号”搭载的试管葡萄种苗,在返回地球的十天之后,就显示出高出正常情况4到6倍的生长速度。

  乘“神舟四号”遨游太空的紫花苜蓿,在返回地面后半年,显示出存活期变长和不易枯萎的特征。

  中国的研究数据表明,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在经过太空搭载之后,都出现了大穗、大粒、抗病性增强、成熟期提早、蛋白质含量提高的特征。青椒、番茄、黄瓜等“太空蔬菜”也发生了抗病能力增强、单果重量提高、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含量增加等变化。牵牛花、鸡冠花等“太空花卉”和地面上的“亲朋好友”比起来,颜色更加丰富、形状更加多变。

  同样的试验,不同的结果。是偶然,还是别的什么?

  事实上,植物在经历了太空飞行后的变异是一种可以推理的现象——太空环境与地面环境有着天壤之别,使生物有可能获得罕见的遗传变异。

  例如,水在太空不能以液体形式存在,而是以水汽或水滴的形式漂浮在培养室中。植物要生长,就必须改变吸收水分的方式,这一改变有可能对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

  例如,微重力条件下,植物细胞会发生膨胀,这就有可能发生染色体断裂、基因组重新排列组合,从而导致遗传性变异;

  例如,太空强烈的高能粒子辐射会损伤某些生物体的结构,可能导致染色体结构遭到破坏、基因突变频率增加、甚至会改变生物的遗传物质。

  推理归推理,事实却是中外截然不同的两种试验结果。这不能不令我们一头雾水。于是,我们不得不去“拜访”另外一批和人类更为相似的“太空移民”——动物。

  动物的太空之旅开始于1957年11月3日,前苏联的第二颗人造卫星“旅行者2号”,载着体重为5公斤的小狗“莱伊卡”发射升空。6天之后,“莱伊卡”在卫星舱里死去。

  完成了200多小时训练的黑猩猩哈姆,则乘坐美国的水星飞船于1961年2月21日进入太空。它不仅安全地返回了地球,而且活到了1983年1月。

  1984年4月,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将3000多只蜜蜂带入太空。起初这些蜜蜂很不适应,有的在原地拍打翅膀,有的在玻璃箱内到处飞动。但后来就进入了正常的生活状态,并筑起了一个和地面上一样大的蜂巢。在7天的飞行时间里,只有100多只蜜蜂死去。

  1999年2月,37只小鹌鹑在和平号上破壳而出,最终只有三只返回地面。

  2002年4月,9枚经过受精、搭乘“神舟三号”飞船在太空遨游了7天的乌鸡蛋,顺利孵化出3只太空乌鸡。

  除此之外,还有蜗牛、蟋蟀、果蝇、青蛙、鱼、老鼠、猴子等先后进入太空。这些生命在太空延续实验的先行者,其巨大贡献是基本上证明了人类可以在太空生存。同时,对于生命在太空延续的过程中是否会产生变异,它们大多数的答案倾向于后者。

  正当我们以为自己已经找到结论的时候,一群神秘而低调的“太空移民”却给出了我们另外一种可能。

  当人们谈到参加太空飞行的生物时,都会想到是人、动物和植物,或者带上去培养的一些细菌,很少有人考虑到这些生物本身携带的细菌。实际上,仅一名航天员手和嘴里的细菌就超过亿万个。

  1969年降落月球的“阿波罗12号”太空船,收回了两年半前无人探测船“观察家三号”留在月球上的相机,竟然发现其底部有地球上的微生物“缓症链球菌”。这种来自地球的微生物,在几近真空、充满宇宙射线的月球表面生存了两年半!它们是如何生存下来的呢?

  研究发现,许多细菌的生存无需空气,它们中有些可以通过分解而不是氧化有机食物获得氧,有些可以从硫酸盐或硝酸盐等氧化合物中获得氧,有些则通过转换铁化合物和硫来保持生命的延续。

  它们生命的潜能与地球上其他生命的潜能几乎甚至完全不同。正是这一不同,向我们暗示了生命变异的一种可能,生命的另一种可能。

责编:红立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