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海拔7117第六集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11月24日 15:07 来源:

  正当大本营的队员准备做顿饺子给登顶队员庆功的时候,他们却发现登顶队员王晟和徐睿在下撤途中,走错了路线,离悬崖只有一步之遥。

  转眼到了中午,雪面已经变得相当松软,每走一步,雪都会没到大腿。一根一百米的路绳,正常情况下,下撤需要半小时,而一个小时过去了,他们俩似乎还站在原地。从对讲机里得知,徐睿掉进了一个大冰裂缝里,而王晟也有中暑反应。

  大本营的队员都为山上的两名兄弟捏着一把汗,但是这时,山上的两名队员却因误会,发生了一点争执。

  登山的下撤非常专业,借助下降器一根路绳下一个人,这是最安全的方式。而此时下面的徐睿因为体力不支睡着了,使得在上面的王晟无法下降。两个人在雪山上没有任何移动,这是非常危险的。

  不过经过大家的鼓励,雪山上的两个小点终于又开始移动了。已经第二次登顶的老队员王晟事后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然不无感慨。

  的确,要产生兄弟般的感情是需要经历种种磨难的。经过了10个小时的艰难下撤,他们终于回到了大本营,而此时离他们今早两点出发,已经过了20个小时,不过安全的下撤算是给这次登顶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但是,就这次登山而言,大家的任务还并没有完成。从95年开始,清华登山队就开始贯彻环保登山这一理念,在当年攀登雪宝顶时,他们就没有在山上留下任何垃圾。

  过去人们总是把登山看成是对大自然的征服,但慢慢地我们发现大自然其实并没有被征服,被征服的只是登山者自己。于是,人们逐渐开始寻求登山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护雪山脆弱的生态环境,但是像珠峰这样的登山胜地,由于山峰高、攀登历史长、队伍众多,环保措施实施起来并不容易,不过,从几年前开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志愿者来到雪山清扫垃圾。

  这次来帮助同学们的三名西藏登山队的藏族教练已经连续两年参加了珠峰环保大行动。

  在天气、雪况变化无常的雪山,环保措施实施起来却具有较大的难度和危险性。在一次登山过程中,路绳与雪锥、冰锥等保护点加上生活垃圾,重量多达百公斤,在高原缺氧的雪线上,这相当于一组队员数天的负重运输量,尤其是拆除路绳和保护点,这还是一项极端复杂危险的工作。

  严冬冬带领的这组队员,再次攀登为的就是要去拆除山上的所有的雪锥、冰锥和部分路绳,作为攀登队长,当队伍攀登的时候,他要走在最前面;而当队伍下撤的时候,他又得走在最后,而且雪锥、冰锥拆除之后,他的下撤将失去保护,极具危险。

  有的队员已经在整理拆除的部分路绳,另一些队员也正在清理高山帐篷,而严冬冬此时还没有从山上下来,队员们不免有些着急。 听到这样的声音,队友都知道肯定是严冬冬回来了,他的腰间挂满了作保护用的冰锥。拆除冰锥,就意味着失去了保护点,这在雪线上是非常危险的,那么严冬冬是如何安全下撤的呢?

  原来是他去年从中国登协学习的一门新技术帮了他的忙。

  就这样,可降解的路绳就代替了冰锥,而且非常牢固。

  登过顶的人都说,站在顶峰并没有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反而有一种委屈,有一份伤感,这是一份什么样的心境,或许永远无法表达。“为什么要去登山?”队伍里的很多队员至今都无法回答。但是有一点却是真切的。

  编导日记:登顶之后,队员们去了纳木错,在那里他们完成了从仰望到俯视,再由俯视回到仰望的轮回。念青唐古拉中央峰依然宁静安详,他并不会因为队员登顶而欢呼雀跃,他只是静静地坐在纳木错湖畔,守护着他的“爱人”,偶尔瞥一眼人间罢了。

责编:红立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