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青唐古拉中央峰毫无遮拦地显现在队员面前,这是所有队员第一次目睹念青的真容,也是他们半年来梦寐以求的一刻,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更靠近她,但是念青却给这群陌生的年轻人出了第一道难题。
牦牛是山里惟一的运输工具,700多公斤的登山物资都将靠它们运输,时雪本来预计用每头40元的价格雇50头牦牛,但是现在牦牛只有30头,而且价钱涨到了65元,这笔开销大大超出了这支学生登山队的承受范围。时雪临时决定所有男生都将背负20公斤的登山物资,取代原本空身进山的计划。
从这里到建立大本营的山谷,有12公里的路程,并且海拔要从4800米上升到5300米,氧气却只有平原的三分之一,加之20公斤的负重,这对于队员们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在队员们出发不久,牦牛也上路了,在西藏登山,是一定要向牦牛求助的,如果在新疆登山,骆驼则是必不可少。
经过五个小时的行进,攀登队长严冬冬带领第一组队员到达了适合建立大本营的山谷平地。
一块背山面水的草地,虽然面积不大,但是靠近碎石坡的一侧是几个直径达3—5米的巨石,它们挡住了可能的滚石,加之取水方便,这里是建立大本营的理想营址。
搭建大本营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于高山气候变幻莫测,在帐篷旁边挖几条排水沟非常必要,但是在海拔5300米的地方稍微的劳动都会非常吃力,但本营的工作仍然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正在这时,队医老牛的对讲机里传来了一阵急促的呼叫。
脑水肿是体液渗入脑组织而引起肿胀的结果,是一种常见的急性高山病,很快患者就有可能会丧失方位感和记忆,并出现幻觉和昏迷行为,如不能得到及时救治甚至会危及生命。脑水肿和肺水肿一起被誉为登山运动的“第一大杀手”。
明飞现在的情况非常紧急,另两名教练给明飞送去了氧气,时雪也及时赶到了他身边。队员陆续到本营,除了队医老牛以外,他们大多还不知道一位朝夕相处的队友正在面临生死的考验。
大本营是储存攀登装备和后勤物资的地方,建好本营是登顶成功的重要基础。严冬冬开始整理由牦牛运进来的攀登装备,其他男队员都集中在帐篷外挖排水沟,女队员则在给大家准备山里的第一顿晚餐,队医老牛一直在给几位高山反应严重的队员测体温和喂药,不过现在让她最担心的,还是明飞的身体怎么样了?
此时,离早上队伍出发已经整整过了10个小时,大本营的建设已经初步完成,明飞现在怎么样了呢?吸氧之后病情是否缓解?是否还有生命危险?一切都是未知。
明飞终于出现在了大本营队员的视野里,经过及时的吸氧,他已基本脱离了生命危险,以这种方式接近念青,或许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
无论如何,总算所有人都安全抵达了大本营,他们将第一次与雪山共眠,由于强烈的高原反应,对于他们当中的大多数来说,今晚都将是一个不眠之夜。在此之前,队伍进行了分组。
攀登队长严冬冬带领四名队员组成A组,主要负责修路、建营;队长时雪等五名队员组成B组,负责运输;C组负责后勤和部分运输,由状态不好的男生和三名女生组成。
队中的女生已经起床做本营的第一顿早餐,经过昨天超负荷的高原行军,按原计划应该在大本营休息调整一天,但是因为只有六天的好天气,大家必须和天气赛跑,时雪决定,除了身体欠佳的明飞,其他所有队员今天都得向上运输。
由于念青唐古拉中央峰的海拔较高,所以这次采用的是喜马拉雅式攀登,这种攀登方式要求队员预先设置好各个营地的位置,在各个营地储存充足的物资,然后从最初的营地出发,逐营前进,最后到达顶峰并下撤。
按照计划,他们将在6000米的地方建立一号营地C1,然后继续修路并在6800米处建立二号营地C2,如果天气允许,A、B两组队员将在六天后相继向海拔7117的顶峰发起冲击。
出于安全的考虑,队伍采取的是全程修路的方式。雪山上的修路,指的是在攀登路线上架设路绳,一般都由攀登队长来完成。严冬冬一直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他的前面是没有路绳保护的,因而他的每一步都有相当的风险。
在裂缝交错、危机四伏的雪坡上,行走起来都很吃力,更何况严冬冬还要不停地判断路线、整理路绳以及固定冰锥,这难度可想而知,但正是因为他所修的每一段路绳和踩出的每一个的脚印,才给后面的队员提供了保障。
沿着修好的路绳,大部队经过7个小时的长途跋涉终于到达了预定的C1营址。两峰之间平坦的鞍部,平缓开阔,并且没有冰裂缝,是建立C1的理想位置。帐篷的固定非常重要,雪山天气变化无穷,大风往往能把帐篷吹得无影无踪,如果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帐篷滑坠,后果将不堪设想。
海拔5300米 明飞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不过已经能够做简单的移动,通过对讲机,他知道了队友已经顺利建好了C1,但是就在这时,原本晴朗的天气却发生了变化。
十分钟后,大本营就变成了这样。
(那么)在C1的队员现在怎么样呢?明飞不禁开始担心起来。
责编:红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