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7117的念青唐古拉中央峰是念青唐古拉山脉的第二高峰。念青唐古拉山脉是藏南和藏北的分水岭,在西藏古老的传说中,他和纳木错不仅是神山圣湖,还是一对生死相依的情侣,除了信徒和香客,登山者的脚印也无数次地留在了这里。1959年冬季,我国国家登山队就曾在此进行过冰雪训练,因而念青唐古拉山被称为是我国登山运动的摇篮。
谈到念青,清华大学登山队的集训队员个个都是如数家珍,但是他们几乎都还没有亲眼目睹过这座雪山的真容,能够最终走到雪山脚下的,只有15个幸运儿。
虽然作为业余的学生登山团队,清华登山队却有严格的队员选拔制度,并成立了以老队员为主的选拔委员会。
康雯萱的名字并没有出现在名单里面,很难想象她淡淡地笑容背后是三个月来的艰辛付出,这笑容或许有失落和遗憾,或许更有释然和祝福吧。
当然,作为队长,时雪也不忘安慰落选的康雯萱,不过登山队名单的确定,总算是了却了他心中的一桩心事,一切看上去都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然而就在离出发还有一个星期的时候,时雪却得到了一个令他吃惊的消息。
小飞是队伍里惟一一位之前去过念青唐古拉中央峰的队员,有非常丰富的雪山经验,但由于连续三年都去登山,他觉得这已太让父母担惊受怕,最后时刻他选择了退出。
在清华大学登山队里是有两个队长的,一个是统揽全局的总队长,另一个则是负责技术的攀登队长,两名队长的默契配合是队伍成功登顶的有力保障,攀登队长的突然退出自然给了时雪不小的打击。
严冬冬被临时任命为攀登队长,他有过两次登山的经历,参加过数次中国登协举办的雪山培训,被公认为队伍里最富激情、技术最好的队员,但是可能是由于性格的原因,时雪心里却并没有底。
本来就充满变数的登山因此又增加了更大的风险,然而出发时间不会因此推迟,山的难度也不会因此降低。海拔7117,一个令人兴奋、充满期待又隐含忧虑的高度;清华学子,一群认真听话却又有些叛逆的年轻人,当他们与山交汇时,会发生些什么?在即将踏上的登山之路上,又会有什么等待着他们呢?
年轻、念青、激情,这是写在队员们服上的六个字,的确,这群年轻人满怀激情向念青进发了。列车开动了,送行的父母掩饰不了心中的担忧,车厢中的同学们则更多的兴奋,但是,在到达念青唐古拉山之前,他们还要经过几番考验。
经过三天三夜的长途奔波,队伍终于抵达了青藏公路的起点格尔木,公路沿途的雪山、野生藏羚羊以及建设中的青藏铁路都让同学们异常兴奋,但是令他们担忧的是,谁也不知道高原反应什么时候会向自己袭来。
给大家测体温的是队医胡梦瑶,因为她的体力和医学知识都是队里最好的,所以被大家称为老牛。
生活在低海拔的人们,到达海拔超过3000米的地方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应对高原反应,最好的方法就是主动适应。刚到当雄不久,队员就到驻地后面的小山上进行了适应性训练,这是他们离开北京后第一次回到山的怀抱,踏着雪山脚下的这片土地,遥望若隐若现的念青唐古拉山,队员们不免有些激动。
就在训练快结束时,天边出现了一幅可怕的画面,有经验的老队员说,暴雨将至。雨雪大风往往是造成雪崩的主要原因,被称为登山的天敌,在登山队里,大家都是谈雨色变。在山里还是这样的天气吗?这样的天气会持续多久?一连串的问号使队伍的气氛凝重起来。
两个小时后,雨停了,同时他们还得到了一个更好消息:在未来的一段的时间都是晴好天气,但是只有六天。
此时,谁也不会想到,就是这个“六天的好天气”,竟成了后来发生的很多事情的祸根。
责编:红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