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频道 > 在商言商 > 正文

《在商言商》之《地区差异》 

央视国际 (2005年03月10日 09:58)


  解说:易地而富是一条中国传统的经商之道,它包含着什么样的商业哲理,发展到今天又增加了哪些内涵,请看《在商言商》本期话题——地区差异间的商机。

  主持人:品茶论道 在商言商,大家好 我是徐熠,这里是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劳动·就业》的《在商言商》。

  在中国传统的经营之道中,有一句话叫做易地而富,我不知道您听说过没有?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它又包含着一个什么样的商业哲理?发展到现在,又有一些什么新的变化呢?我们今天就围绕着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嘉宾:

  温州市总商会副会长,成功企业家 郑胜涛先生;

  哈佛大学客座教授,经营战略专家 何翔皓教授;

  我们现场的观众是来自北京各行各业的创业者。

  主持人:这个易地而富,何教授您给我们解释一下什么意思,好吗?

  何教授:生产地和需求地相距距离,比较遥远,把(产品)从生产地,搬到需求地的地方去,这种方式去经营就叫易地而富。那么在国内呢,目前比较典型的东西,它都是和一些资源性相关的一些产品,一些特产产品,原来我们北京市面上看不到荔枝这些东西,一些南方的产品。

  郑会长:这个易地而富,就是说某一个产品,在这里好像已经过时了,或者是供求太多了,在另外一个地方还正短缺,你比如说在欧盟刚刚统一起来,发行欧元的时候,我们温州有大批大批把中国积压的这些皮夹子,装欧元的 硬币的,概发了几十个车皮,正好大家都需要这个皮夹子,生意强得不得了,这也不算是南方北方,这是国际的一种易地而富了。

  何教授:温州商人做国际贸易做了很多,我觉得温州人有一个精神,他肯离开家乡,他首先去发现,易地而富这个概念,大家听起来是挺容易的,但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如果乡土观念特别重的人,有时候他不肯离开,他的生活环境,他虽然知道,那个地方能够易地而富,但他未必能够去,你觉得有没有这个情况。

本篇文章共有 9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