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曾经,她是一个活跃在舞台上的戏剧演员
曾经,她是一个背着木箱卖冰棍的街头小贩
而如今,她成了一个拥有千万资产的女老板
从舞台到商海,赵俊英如何实现她的人生转变?
本期创业故事――《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解说:现在很多人一提起创业难就有很多理由,比如没有资金、没有一技之长等。山东泰安英华超市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原来只是一个山东梆子演员,她的创业的开始,是从一支冰棍、一瓶啤酒、一辆三轮车开始的。她是如何实现了从一个戏剧小舞台到人生大舞台角色转变呢?
人生就像是一个舞台,谁能想到,身为泰安市第一家超市――英华超市有限公司董事长的赵俊英,10年以前,只是一个活跃在山东梆子剧团的优秀演员。那时,她人生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如何能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
但谁也想不到,一心钻研戏曲艺术的张俊英,1994年却仍然辞职离开了她热爱的剧团,离开了她已经从事了12年的演艺事业。
赵俊英:第一个原因就是赶上市场的萧条,经济形势,孩子小刚刚结婚有孩子,家里也有几位老人,生活很拮据。当时辞职之前,我只是有个想法想改变这个现状,但是具体做什么没有想过。我从十几岁到了文化团体,一直就在这个圈子里面,每天就是练功,学习,演出,这个生活圈就 这么小,和外面的生活基本是隔离的。
解说:一心只想着唱戏的赵俊英从来没有做过买卖,但家里的生活状况又迫使她得快些找到事做,以用来养家糊口。
赵俊英:原来我小时候我爸就卖过冰糕,记忆很深,现在想起来也是养家糊口,后来我们团里面有个老师有六个孩子,为了养活这六个孩子,自己辞掉工作,背着冰糕箱子卖冰糕,养活孩子,现在孩子都长大成人了。
解说:受到这个启发后,赵俊英于是也请人做了一个木箱,一边看着牙牙学语的儿子,一边在街道的树阴下摆摊卖起了冰棍。
赵俊英:第一天卖冰糕的时候,9块钱的冰糕。卖出来了11块钱,挣两块钱。当时挺高兴,因为那是凭自己的劳动创造出来。两块钱在那个时候卖青菜挺好的,剩的冰糕还有孩子吃的,觉得挺快乐。
解说:从舞台上接受别人掌声的演员一下子变成了卖冰棍的小贩,在许多人看来,这一切似乎难以让人接受,但是赵俊英的心里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失落。
赵俊英:我记得我当时卖冰糕的时候,有我的老师、还有领导,路过看到我的时候,不敢和我说话,就怕我不好意思。其实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好意思,因为我觉得凭自己的两只手去劳动,又不是去做坏事,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解说:赵俊英很快就适应了自己卖冰棍的角色,一段时间过后,她才发现卖冰棍也并不是那么容易,原因就是木箱中的冰棍还没有卖完就已经化掉,成了自家孩子口中的美食。而此后发生的一件事让赵俊英彻底放弃了卖冰棍的生意。
赵俊英:我卖冰糕的时候,孩子刚刚一岁多一点儿,孩子会说的第一句话,看着人就问吃冰糕吧。我心里很不舒服,自己心里很难受很难受。这个活不能再干了,就这样收摊了。
解说:卖冰棍虽然能勉强维持家里的开支,但毕竟不是一个长久之计,所以张俊英一边继续经营着这个小本生意,一边留心寻找着下一个商机。由于她家离泰安火车站很近,有一天在车站路过时,她果然发现了一个新的机会。
赵俊英:因为我们单位离火车站很近,看到那些吃饭的好多在那儿喝酒、吃饭。这会儿人要是能喝上冰镇啤酒,心里得有多舒服。
解说:由于当时其他人还没有冰柜,赵俊英马上借钱买了一个冰柜在火车站卖起了啤酒,虽然冰镇啤酒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但这一小生意却没有她想象得那么简单。
赵俊英:当时在火车站,人家做生意都是一些老的做生意的,有稳定的摊位,我什么也没有。刚刚插入到人家的队伍当中去,周边的人,因为我一卖冰镇,不冰镇的都卖不动,都和我打仗,不愿意。
解说:为了避免与其他摊主发生冲突,为了能做好自己的生意,赵俊英费尽心机。最终,她终于找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赵俊英:在谁桌上喝了我就把这个瓶子送给谁,我就跟他们商量,你看你推着这么多菜,还有酒,万一摔上一瓶就白干了,我卖啤酒你卖瓶子,我把瓶子送给你。你看行吗,如果冰镇啤酒,能给你带来顾客,你的生意也会很好。结果一试真的很好。大家一开始的时候周边都烦,后来都找我,都抢我,和我一块儿挨着。
解说:这一办法果然奏效,一瓶啤酒一共才挣4角钱,赵俊英将价值2角钱的瓶子白白送给了做餐饮的商贩,这样的便宜有谁会不捡呢?于是她的生意越做越红火。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当天气逐渐变凉时,她的冰镇啤酒的生意也慢慢淡了下来,于是她想到了另一条出路,那就是利用自己批发啤酒的关系,为街边做餐饮的商贩送啤酒。
赵俊英:就买了一辆三轮车,就上批发市场批了酒,每天跟那些摊位去送,一开始的时候,我去送啤酒都摆手不要,人家有固定送的。后来他要我也送,他不要,我也在他门口过,慢慢他们觉得我送的很及时,就开始先要我的。
解说:从批发啤酒开始,赵俊英正式走上了批发的道路,天长日久,她的啤酒得到了众商贩的认可。
赵俊英:最重要的原因我很守信用,从质量上不会有问题,价位我也不会欺骗这些客人。因为他们不进市场,我进市场,我会随着市场的浮动而浮动,这个浮动是合理的。不高于他们的。不论什么情况,我都会按时送,这是一个根本的原因。
解说:后来,有了一些钱以后,赵俊英又在泰安批发一条街上租下了一个店面,正式做起了食品批发生意。当时其他人批发的货品中鱼龙混杂,但赵俊英却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
赵俊英:我有一个原则,绝对不卖假冒伪劣的产品,我良心上也过不去的。因为吃的东西,不像穿衣服,穿衣服穿的不好,这个东西不穿了的。吃的东西,吃到肚子里面拿不出来的。这是坏良心的事,绝对不干的。唱戏没有唱戏出来,卖假货卖出名了,这绝对不是我们该干的事情。当时就奔着这么一个原则,后来慢慢生意就好了。
解说:生意好了以后,赵俊英代理的品牌也逐渐多了起来,许多知名品牌还主动找上门来,而当生意刚见起色时,意想不到的一件事情却发生了。
赵俊英:我们每一年都有一个登山节,有一个订货会,我们有一个产品去参展。那个时候也为顾客签了一个合同,人家定了一万多块钱的货,让送到家。我们按照签的合同,很诚实,一点多的想法就没有,就给人家送到家。人家很热情,就把我们送货两位说,留下吃饭。先把货卸下来,也没有查数,人家把货卸下来。说钱不够取不出来,给一张汇票,就这样一万多块,给了一千多块的零头,剩余一万元给了一张汇票。
解说:接了这么一大单生意,赵俊英十分高兴,当她拿着汇票去银行兑换时,银行的答复却给了她当头一棒。
赵俊英:没有此户,假的。
解说:当赵俊英匆忙赶回去找那个客户时,才发现对方是一个皮包公司,人也早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赵俊英:第一次被骗,当时一万块,比现在一百万还值钱。那时候一万多值钱,我自己根本不赚一万,就让人家坑走一万,就觉得没法过了。也不是因为心疼这个钱,就觉得这是什么事,吃不下,睡不着怎么办?因为那些钱全是老师、同学、朋友自觉给我的。
解说:被骗以后,赵俊英并没有放弃她的批发生意,为了还钱,她没日没夜地经营着自己的商铺,这其中她付出了别人意想不到的艰辛。为了看货,她和丈夫一直住在自己租来的门面房里。
赵俊英:屋里头东西放不了,都放在门口,晚上要看家。在街上,我们三年没有进屋睡过觉。就是没法锁门,没法关门。在我屋里面一个沙发上,我对象就在门口,头在屋里面,脚在屋外面,一个钢丝床,就在那儿睡,很惨的。
解说:一分辛苦,一分收获,几年过后,通过做批发生意,赵俊英不仅还清了债务,她的财富也慢慢积累了起来,同时她也成了当时泰安最大的批发商。1998年,一次经销商的培训会上,赵俊英接触到了一个新的经营理念。
赵俊英:当时这些大的企业,每年都会培训经销商,我们是做名牌的代理商,参加了这些培训会。其中有一个教授就是提到一个终端市场的理念,像批发,它是传递好多遍还没有消费掉,只有终端市场才是真正消费的市场,当时他提出来这么一个理念。
解说:接触到终端市场这一新鲜理念,赵俊英不仅没有高兴起来,相反,她内心感受到得却是沉重的生存压力。
赵俊英:我的批发业务开到头了,三年、两年,最多五年就基本上就会发一个大的变化,又会没饭吃,这样我们琢磨怎么去转向?怎么干终端?抓终端市场,抓终的消费者。
解说:怎么才能抓住终端市场,教授的讲话让赵俊英深受启发,做超市的想法也在她的脑海中萌生了。
赵俊英:当时做超市就觉得要找终端市场可以试,什么是超市?看着人家开超市,也听到人家讲超市是怎么回事了,我代理这么多商品,我开一个超市还不简单嘛。但是没有真懂,不知道开超市还需要好多的技术。电脑的技术、商品管理的技术、商品质量把关的等等一系列。
解说:由于当时泰安还没有一家超市,赵俊英心里很是兴奋,想到自己代理过么多的产品,开超市也不会太难,于是赵俊英马上去工商局进行登记。
赵俊英:我们当时想开超市,工商登记的时候,我们工商局的领导说,你开什么超市?什么叫超市?是不是把青菜、萝卜都搬到你家里?我说对,就是这个。当时也是,大家都没有概念,我也解释不上来。
解说:执照批下来了,赵俊英还得为开超市做一项重要的准备,那就是电脑管理系统。但当时赵俊英对电脑是一窍不通。于是她找到了她一个朋友帮忙,这个朋友十分痛快地答应了。
用自己花十几万元买来的电脑管理系统,赵俊英心里十分得意。为了让超市早点开业,她马不停蹄。1998年5月份,泰安市第一家超市――英华超市隆重开业了。超市一下就吸引了很多人。看到生意红红火火,赵俊英心里更是十分高兴,但两个月以后,意想不到的问题出现了。
赵俊英:没有几月,电脑就老出毛病。后来有个朋友懂电脑,让他来看才知道机器是已经被淘汰了的二代机。
解说:此时赵俊英才知道自己上当受骗了,电脑系统出了问题,超市的商品管理一下陷入了瘫痪状态。
赵俊英:心里很难受,因为花了好多钱,就觉得上当受骗的感觉是很不舒服的。十几万就这样打水漂了。
解说:电脑系统瘫痪后,超市商品的收款又改成了手工。由于不能有效监控,商品丢失严重,超市开了一年后,年终一清算让赵俊英大吃一惊,英华超市竟然赔了20多万元。超市被迫关门。这其中除了有电脑系统因素以外,赵俊英还仔细分析了超市经营失败的其他原因。
解说: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第一次经营超市的失败不但没有击垮张俊英,反而更让她坚定了开超市的信心,她又从银行贷款几十万重新引进了电脑系统,并且扩大了超市的规模,2000年1月18日,英华超市又重新开业了。
赵俊英:当时我们那个超市开了没有两个小时,交不上钱,用老百姓的话说,赵经理,这么多年没有见过买东西排队的,今天在英华看到的。当时他们说的挺感动的。我们看到的场面就是人山人海的,店里面挤不动,都不敢直接进去,一拨往里进,一拨一拨往外出。那时候效益好,一个超市一年也是几千万的营业额。
解说:超市重新开业以后,赵俊英开始重视团队的管理,她将自己专长的艺术与经商有机地结合到了一起。
赵俊英:我从经商以来,我觉得我一直就是用了做艺术的道理,因为从小时候练功,比如我们的艺术,我们的艺术加上一台大戏,是一个集体的艺术。如果说光一个主演,个人英雄主义,其他的部门不配合的话,一事不成,什么也不存在。所以说我觉得干商业也是这个道理,干商业这几大部门,办公室,人力资源,财务,电脑部,加上我们的采购部,营运部等等一系列。和我们一台大戏是一样,也是集体的艺术,缺一不可。
解说:在赵俊英的管理下,英华凝聚了一个强有力的团队。企业团队的力量,让英华超市迅速腾飞了起来。直到2003年,银座商厦和易初莲花超市进驻泰安,作为民营企业的英华超市又面临着新的竞争。如此变被动为主动,此时,赵俊英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关掉大超市开小便利店。
解说:虽然关掉大超市遭到企业中层的一致反对,但赵俊英还是坚持了自己的做法,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她认为,做好便利店就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赵俊英: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在当地,如果说能把2000个客户,变成我们两千个便利店的时候,就是从批发转向了终端消费。当转向终端消费的时候,消费的速度,要增加了多少倍,就是这么一个道理。我们就带着这么一个信念,就慢慢地,除了自己开直营店以后,把自己的所有的标准化,统一化,按照开连锁的统一的标准。把标准制定出来以后,我们就要开速地走加盟的道路,快速走加盟的网络。
解说:如今,英华便利店在泰安市已经开了几十家,虽然数量还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但是赵俊英对未来依然充满了信心。
赵俊英:我们处于最辛苦的一个状态,这是像挖地道一样,挖的最辛苦。但是我们有决心,有信念,我们为了鼓励我们这个团队,面对这个困难,我们自己制定了我们自己的信念:“下定决心,克服万难,齐心协力,必定成功”。
解说:从离开舞台下海经商,赵俊英已经走过了10多个春秋,对于在商海中制胜的法宝,赵俊英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
赵俊英:我们面对这么多的顾客,来到我们这里来,我们不会亏待大家的利益,利益分配,就是谁占光,谁吃点亏的问题,如果说在这个利益分配上,作为我们来说,我们要小头,让大家来拿大头,大家的力量是大的。大家都给我一个小的利益,一个团队最终还是我们赢的。
解说:十年的戏曲生涯,让赵俊英学会了做人的道理,十年的商海拼搏,让赵俊英最终实现了在另一个舞台上的人生价值,如今,赵俊英最大的愿望就是用自己的力量振兴山东梆子,完善自己的艺术人生。
责编: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