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就业论坛》第二集
央视国际 2004年04月30日 13:55
主持人:今天我们继续为大家报道《2004——北京共识》中国就业论坛。在这几天的论坛中,各国专家学者针对结构调整、经济政策、劳动力流动等等与就业相关的话题交流经验、进行讨论、相互借鉴。这次论坛也成为了世界各国就业政策和经验的一次充分交流的舞台。
主持人:截至目前,这次中国就业论坛已经召开了六次全体会议和九场专题讨论,其中,针对大家比较关心的热点问题,我们分别进行了采访,请看记者发回的报道。
信息速递部分:
记者:这里是在北京饭店的中国就业论坛的专题讨论会现场,这个讨论会的主题是“就业形式多样化与非正规部门就业”。现在与会代表们正在讨论上海的“非正规就业模式”。
解说:非正规就业是源自国际劳工组织的概念。是指城市中的困难群体,在政府和社会各方的扶持下,通过他们自己的劳动获得一定收入和社会保障的劳动形式。中国最早引进并加以本土化改造这个概念的是上海市,到2003年底,上海市已发展非正规劳动组织2.2万家,吸纳从业人员22.9万人,从业人员人均月收入700元左右。在这次论坛上,各国代表对上海市的经验给予了高度关注。
记者:在另外一个专题讨论会现场我们看到,这里讨论的主题是“技能培训与就业能力”。增强自身的就业技能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关心的问题了,因为就业能力的提高就意味着就业机会的增加以及报酬的提升,现在我国也在不断地加强劳动者的职业技能的培训工作。
解说:据了解,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已经制定了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和技能振兴计划,提出从2004年到2006年,在制造业、服务业等技能含量较高的职业中,培养50万企业急需的技能人才,并以此推动技能人才队伍的整体建设,带动各类高、中、初级技能人员梯次发展。
消息一:在这次中国就业论坛上,中国财政部副部长肖捷指出,各级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就业资金的管理和监督力度。
肖捷在报告中说:从1998年到2003年,各级财政用于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方面的支出约103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支出约696亿元。仅2003年,全国各级财政再就业资金支出就达95亿元。今后,各级财政要进一步加大对就业资金的支持力度,同时要加强资金的管理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对虚报冒领、挤占挪用就业资金以及采用不正当手段享受优惠政策的行为,要依法严惩。
消息二:记者从中国就业论坛上了解到:我国目前实行的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管理办法,将会进一步得到完善。
中国人民银行将就针对下岗失业人员的小额担保贷款进一步简化贷款担保和贷款审批手续。同时,鼓励各商业银行加大对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达到企业现有在职职工总数30%以上、并与其签订一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并根据所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数量合理确定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人民币100万元,贷款期限不超过两年。
出镜:在我国,流动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的重视,这个问题也是这次中国就业论坛讨论的一个重点。如何让流动的劳动力充分就业,让他们更好地就业,成为“劳动力流动和就业促进” 专题讨论会上的热门话题。
解说:与会的专家学者针对流动劳动力,尤其是农村的流动劳动力的社会保障涵盖面不足的状况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关专家表示:通过调查显示,流动劳动力,尤其是农村流动劳动力的劳动时间明显高于不流动的人群。在劳动强度上也是同样的。同时农村流动劳动力也存在着失业、医疗无保障的现象。因此,与会的专家建议:应在大城市建立“公共劳动”形式的流动人口的“最低生存保障”体制,加强监督实施针对流动劳动力的保障金、保险金制度。
主持人:现在我们栏目的两个报道组正在论坛现场,让我们连线在现场的两位记者,了解一下今天中国就业论坛的主要内容。
主持人:吴玉玲,你好,
记者:主持人,你好。
主持人:你能把今天论坛的基本情况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记者:今天上午,在我所在的这个会场举行9个专题讨论会的情况报告,其中某个专题讨论会针对的问题达成了共识。
主持人:我们现在连线另一个记者组,看一看那里的会议进程。侯宇洋,你好。
记者:主持人,你好。
主持人:今天中国就业论坛还讨论了什么内容呢?
记者:今天上午就业论坛还召开了两次全体会议,分别是“性别与就业”和“青年就业”两个主题。针对性别平等、推动妇女就业和提升青年就业能力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