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台前幕后

  在这样的土路上颠簸三十多公里,汽车倏地钻进一道峡谷,两面俱是高山,黑河从峡谷底部流过,扎麻什克水文站就处在这个峡谷之中。冬天,这道峡谷中11点才能看到太阳,下午两点多,太阳就已经落山。

  武涌丁是扎麻什克水文站的站长,说是站长,其实连官带兵也就他一个人。13年间,水文站里也来过一些人,但最后都选择了离开,只有他一个人,始终坚守着。

  在接近零下10度的气温中,武涌丁穿着一件发皱的西装迎接我们,他的皮鞋底上钉了厚厚的胶皮,走路的时候,隐约能看见他磨穿脚后跟的袜子。

  水文站里没有通电,没有电话,没有电视,除了一块小小的太阳能发电板和一盏只有5瓦的节能灯泡,这里看不见任何与现代人生活相关的东西。武涌丁在这个水文站已经有13年之久,在每年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他都是一个人呆在水文站里。武涌丁家远在300公里外的张掖。每天早晨的八点半,他要通过一部模样极其古旧的烽火电台与张掖方面通话,报告当天的流量,也会收到远在300公里外的家人平安的讯息。

  武涌丁见证了13年来黑河源头区水量的变化,他说,13年来,黑河源头的流量虽略有减小,但变化并不剧烈。但是,这仅仅是一种表面的现象,因为在源头,雪线在一年一年的升高,200多条从雪山冰川流下的小支流,多数已经常年断流,或者因为植被破坏、草场沙化的的原因而渗入地下,变成潜流。

  水文站的工作曾经被人用一句顺口溜概括:一天一个点,一月一条线,一年一张表。其实,武涌丁的工作远非如此简单,每年的汛期和下游用水紧张的季节,水文站的测报工作密度就会加大,最紧张的时候甚至要5分钟就测报一次,这样紧张的生活,让武涌丁养成了每天只吃一到两顿饭的习惯,一般情况下,他是不吃晚饭的。我们在水文站拍摄的时候,武涌丁曾经为我们做了一顿午饭:揪面片。白水片中加点儿自己腌制的酸菜,搁点儿酱油放点醋,虽然碗里看不到一点油星,但他吃得津津有味。

  13年前,武涌丁从湖北水利学校毕业刚来到这里的时候,也无法忍受这里的平淡与寂寞,他曾经想着离开,但一直没能如愿。他为此曾经感到很痛苦,并花了几年的时间来适应这里的生活。现在的武涌丁觉得,他虽然过着一种清苦的生活,但他的内心是很富有的,这是一种真正的富有,在这样寂寞的高山峡谷中,他保持了内心的宁静,他认为自己战胜了自己。

  平时,武涌丁四个月左右才能回一趟家,家里的事情他很少过问。他的妻子临产的时候,他回了一趟家,跑了张掖的好几家医院检查,确定产期还有一个多月。他觉得自己在家呆着也没有什么事,于是就回到了水文站。没想到在他回到水文站没多久,妻子就早产了,是单位的同事们把妻子送到医院,妻子难产,医院要家属签字,同事们冒充亲戚签了字,才及时动了手术。呆在扎麻什克的武涌丁对此一无所知,一个多月后,在妻子的预产期回到家后,武涌丁见到的已经是满月的儿子。他给儿子取名叫武千森。他说,他所在的黑河源头区的森林一片片地减少了,他要让独生子长大后保护和恢复成千上万的森林。现在,他的独生子已经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曾经在一篇作文里专门描写了父亲工作的扎麻什克水文站,在儿子的眼里,扎麻石克是美丽的风景区,这里有无边的森林,有美丽的草原,有歌唱的小鸟,还有欢跳的小鹿。武涌丁很欣慰地说,儿子从小就很喜欢到扎麻什克来,儿子小的时候,他总是背着儿子,在高高的索道上测水文。

<<上一页下一页>>
第2页
(编辑:福伟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