惴惴不安
央视国际 2003年01月01日 18:30
尹 力 《今日说法》总制片人 中央电视台专题部主任
《今日说法》上网了,这令我和我的同仁们惴惴不安。
作为电视工作者,我们当然希望我们的节目越来越“火”,红透半个天空,甚至整个天空。但是电视工作者们对网络有一种近乎本能的排斥心理。每当我听别人说类似“上网,上网就不用看电视了”的话时,心里极不是滋味。其实我本人也极爱上网,对网络的种种优势也有一知半解,但就是这一知半解也足以令我对电视人的前途无比担忧——网络的力量太大了。转念一想,也就想通了。记得当初电视刚兴起时,广播工作者们也很着急。可是现在看看,广播节目和电视节目依然共存共荣,同样的红火。而电视节目如果能把网络传播与交流的特长应用得当,不仅不会使电视受到网络的冲击,而且会得到网络更多的支持与帮助。于是我们上网了。但是理论上的设想能不能在实践中得到完全的印证,那就要看未来的发展了。尽管我的未来不是梦,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但是毕竟我们对网络技术和传播特点了解不多,所以当我们的主页刚刚开创之际,惴惴不安——我们打开的是宝藏还是潘多拉的盒子?——是可以理解的。
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陈冀平同志给《今日说法》的题词是:当法制宣传员,做群众贴心人。我和我的同仁们时常想,我们做得够吗?面对每天上百封的来信,每天打开电子邮箱时面对那一连串“新信”的提示,我心里总有一种愧疚感,我们的节目是那么有限,我们无法众多的解决甚至是人命关天的问题!我们惴惴不安。
当然,作为新闻媒体,我们应当恪守记者的工作准则,我们当然不能把自己凌驾于法律之上,我们对案件的报道,仅仅是一种反映,一种提示,一种关注,而现代法律观念中,对大众呼声和舆论压力的排斥和拒绝,又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不打算让我们的报道对案件的审理和判决产生影响,我们更不愿意看到这种结果的出现。因为我们知道任何法律之外的声音,都可能成为对司法的干扰,任何道德的、情感的判断都可能代替法律判断,而这又是绝不可以的。但是,这种情况似乎总在发生着。有时我们记者就像武侠小说里吃了百毒,吸纳了百功又浑然不觉的愣小子一样,不知道自己有多大能耐,出手就把比自己强大得多的对手打个落花流水,结果把自己也吓了一跳。可我们真有这样的本事吗?即使真有本事就可以去见一个“灭”一个吗?记者的力量有多大?记者应该做些什么?我们又惴惴不安。
正义的奉献给法律,节目奉献给观众,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网友。我们惴惴不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