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揭开利爪之谜之四:揭开谜底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06月28日 11:59 来源:CCTV.com

  蝙蝠是哺乳动物中种类第二多的庞大类群,在全世界共有一千零一种。

  在北京霞云岭发现的大足鼠耳蝠,不仅是中国独有的一种蝙蝠,也是已知的大足鼠耳蝠中最靠北的一个种群。

  2003年七月,马杰决定在霞云岭模拟一个适合蝙蝠生存捕鱼的生态环境。

  摄制组和马杰把露天实验室的地址选在了村外的山崖下。

  因为蝙蝠都在夜间活动,要进行拍摄,就缺不了电力照明,在这里建棚正好便于架设电缆。

  棚往的搭建必须适宜大足鼠耳蝠的生存,让它们拥有足够的飞行空间,因此,棚子至少需要三米高,四十米长,五米宽,而且中间不能有立柱。

  搭好了架子,他们还要在上面铺设遮阳网,这是保持棚内湿度,让蝙蝠成功存活的关键。

  两天后,棚子完工了,为了让放养的蝙蝠适应拍摄环境,摄制组刻意在棚里打上灯光,并专程给带来了许多小鱼。

  一周以后,摄制组来到棚子里,准备进行第一次实地拍摄。棚子的每个细节都再三检查过,蝙蝠的数目也得到了补充,池里的鱼活得也挺好。接下来就看蝙蝠了。

  可是,他们一等就是三个小时,棚子里却毫无动静。四处搜索也找不到蝙蝠的影子。它们会不会又溜了?

  忽然,摄制组有了新发现——水池下方似乎有东西在活动。

  马杰小心翼翼来到墙角,里面果然有蝙蝠发出的细小声音。根据它们发出的超声特征可以断定:放养的大足鼠耳蝠就藏在石缝里。它们不出来会不会是因为灯光太亮。大家商量后决定关掉所有灯光,继续等候。

  然而,他们整整等了一夜,石缝里的蝙蝠始终没有出来。

  第四天,为了不惊扰蝙蝠,摄制组特意在白天到棚里查看情况。

  无意中,他们忽然从地上发现了死鱼。鱼脑袋已经没了踪影,脖颈上还留着明显的伤口。

  当天夜里,他们很早就来到棚子里,要亲眼看一看真实的情况。

  这是一个幸运的日子,刚过九点,石缝里便传出了一阵骚动声。

  在第一只的带领下,蝙蝠一只接一只的飞了出来。这正是摄制组渴望看到的第一步。

  经过一阵毫无规律的飞行,它们终于飞到了水池上方。这会不会是捕鱼的先兆呢?它们是要捕鱼吗?

  因为蝙蝠飞的太快,摄影很难跟上它们划过水面的动态。

  调整拍摄角度之后,他们终于到了大足鼠耳蝠在水面上的活动影像。

  然而,回放录像时,他们却发现:画面非常模糊,无法看清蝙蝠的细节。

  如此模糊的影像对揭开它们如何吃鱼的秘密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于是他们决定增家照明亮度,并把快门速度提高到二百分之一秒。

  不久后,他们成功了。初看起来,蝙蝠好像在捕鱼,但仔细看,首先接触水面的并不是那双著名的爪子。

  他们随后还发现,大足鼠耳蝠在吃鱼的时候竟然也不用爪子。既然从捕鱼到吃鱼,都不用爪子,那么,它们双爪会不会还有别的用途?

  在现有的照明条件下,摄影机的快门速度已经达到极限,无法再提高。于是,他们想到了惟一的出路:采用更专业的高速摄影机来拍摄。不过,在此之前还得增加照明亮度,让蝙蝠适应更加明亮的拍摄环境。

  这是一种专门用于高速摄像的特殊设备,与普通摄像机不同,这套设备不是把图像直接记录在磁带上,而是通过电脑硬盘进行循环存储,只要接上电源,摄影机就处于拍摄状态,这对拍摄蝙蝠非常有利,他们再也无须为何时开机而苦恼,只要对好摄影的角度就可以。

  有了过去失败的教训,这一次,为了拍到清晰的画面,棚子里的灯光已增加到四千瓦,摄影机的快门速度也提到了250分之一秒。

  凌晨两点,情况终于有了转机。

  借助红外摄影机的帮助,他们发现石缝中的蝙蝠迈着奇怪的步子出动了。

  这是一个关键时刻,刚刚起飞的蝙蝠不能受到任何惊扰,每一个人都屏住了呼吸,静静等待着。

  随着蝙蝠来到水面上,通过现场控制台的放慢之后,大家终于看清了大足鼠耳蝠飞行的所有细节。

  不久之后,蝙蝠开始了第二波飞行。

  从画面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水池里的鱼似乎非常惧怕这些会飞的生物。

  紧接着,设置组终于拍到了蝙蝠入水的画面。

  初看上去,蝙蝠像是要捕鱼,但仔细看,它们原来是在一边飞行,一边喝水。摄制组最早录到的模糊画面很可能就和这次一样,并不是捕鱼,而是在喝水。

  十分钟后,蝙蝠又来到了水池上方。

  通过慢放处理,他们终于清楚地看到大足鼠耳蝠的爪子在水面上溅起的巨大水花。

  不久之后他们又拍到了一个奇怪的画面。蝙蝠捕鱼的画面,看到了激动人心的一刻。

  不到零点二秒的时间,它们便迅速完成了所有动作。

  通过回放画面,最关键的细节终于显现出来:这是一条被牢牢抓住的鱼。不仅如此,就在这幅画面上,居然还有一条鱼。原来,这个家伙一次就捞了两条鱼,只是其中的一条侥幸逃脱了。

  至此,摄制组终于通过无可辩驳的画面,第一次证实了大足鼠耳蝠会用它们尖利的双爪来捕鱼。

  通过现场的录音分析,马杰还发现:大足鼠耳蝠在飞行中,会发出一连窜人耳无法听到的、每妙高达数百次的超声波,这正是它们能在短短几毫秒时间内锁定水面目标的关键所在。

  从它们诡异的姿势可以看到,它们与依靠视力的猛禽不同,不是向下抓取,而是利用回声定位,展开尖利的爪子,划过水面,捕获猎物。

  水面任何的细微动静都逃不过它们灵敏的耳朵。

  伴随着越来越密的奇特声波,那些冒险接近水面的家伙,不知不觉中就成了它们猎杀的目标,生与死在顷刻间便得出结果。

  中国年轻的动物学家,马杰。经过一步一步的科学研究。用摄影机拍下的这清晰的影像。终于揭开了七十年来人们关于大足鼠耳蝠的利爪之谜。

责编:戴昕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