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揭开利爪之谜之三:寻求答案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06月20日 13:19 来源:CCTV.com

  既然在已知的蝙蝠栖息地中找不到大足鼠耳蝠奇特巨爪的合理解释,那么,谜底会不会隐藏在某个尚未知晓的洞穴之中?

  2002年的9月,为了搜寻更多的大足鼠耳蝠作为样本,彻底弄清巨爪的秘密,马杰特意请来登山行家大胡,帮助他在方圆六十公里的范围内,展开彻底搜索。

  经过五天不间断的跋涉,马杰搜索了十一处大大小小的洞穴,除了一只孤零零的蝙蝠,他始终没有发现大足鼠耳蝠的新种群。

  所有迹象表明:原先发现大足鼠耳蝠的蝙蝠洞,是方圆六十多公里内,惟一聚居着大量蝙蝠的洞穴。要想揭开它们巨爪的秘密,马杰就只能依靠这惟一的种群。

  不仅如此,通过这次大范围搜索,马杰还注意到另一个不容乐观的现实:这一带几乎所有的河流都已在两年前完全干涸,惟一长年有水的地方,就是距蝙蝠洞足有八公里的霞云岭水库。

  假设大足鼠耳蝠会吃鱼的推测是正确的,那么,这里应该是它们惟一的取食地点。

  为了查明水库中生活着哪些鱼类。马杰找来当地的村民一道进行调查。

  这是一种在浅水区捕捉小鱼的特殊渔网,只有五百克以内的小鱼才能钻进去。

  第一网捞上来,只有一些小虾,马杰知道这些小虾通常只呆在水里,不太可能是蝙蝠的捕食对象。

  第二网捞上来,终于有了新发现,这是一种被称为宽鳍纳的小鱼,它们很容易受到惊吓,刚刚捞上来就蹦个不停。

  这种小鱼就是北京俗称的小白条。它的体长刚好五厘米,如果大足鼠耳蝠尖利的爪子完全张开,正好可以抓住它们。

  马杰还注意到,不知出于什么原因,这种鱼总喜欢主动跃出水面。

  据老乡介绍,这种小白条在水库中的数量相当多,如果大足鼠耳蝠会吃鱼,这里似乎并不缺少可供捕食的鱼群。

  这对马杰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但是,要证实它们确实会吃鱼,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找到更为确凿的物证。

  这一天,马杰想到一个有趣的点子,要命的是,他必须连夜上山。

  为了不伤害蝙蝠的性命,又确保所有样品都来自大足鼠耳蝠,马杰特意赶在蝙蝠外出觅食之后,在洞口架设了一张纤细的渔网,希望能捉到觅食归来的蝙蝠。

  渔网架好之后,他们惟一能做的就是耐心的带待,希望回洞的蝙蝠不会发现渔网的存在。

  凌晨四点,洞口忽然悄无声息地出现了蝙蝠的身影。

  这只蝙蝠显然没有注意渔网的存在,从它的尖利的双爪可以看出,它正是马杰等待的对象——大足鼠耳蝠。

  为了顺利取到粪便样品,又能让它们感到舒服些,马杰把捕到的蝙蝠放入事先准备好的柔软布袋。这样,等到第二天,或许就能从布袋中找到大足鼠耳蝠排泄的粪便。

  当然,要得出毫无争议的结论,仅有一只蝙蝠还远远不够。

  两小时之后,马杰终于凑足了十五只大足鼠耳蝠。

  第二天上午,当他打开布袋,里面的蝙蝠仍然活力十足。

  就在布袋底层,果然找到了蝙蝠留下的排泄物。如果从地上采集的样品存有争议,那么,这次的样品毫无疑问是来自大足鼠耳蝠。

  回到实验室,马杰连夜开始了样品的分析工作。

  一个月前,他曾经满怀希望地检查过采自地面的样品,却仅仅找到了大足鼠耳蝠会吃昆虫的证据。

  令马杰失望的是,这一次,他在第一例样品中看到了同样的昆虫残肢。

  当他观察第二件样品的时候,慢慢观察以后,忽然发现,这个样品有些特别,在强烈的灯光下,还在闪闪发光。它们究竟是什么东西?会不会来自昆虫身上的某个部位?比如甲虫或者蝴蝶?

  仔细看上去,它们又似乎太大,而且很坚硬,边缘还透露着锐利的锋芒。它会不会来自某种昆虫以外的生物?

  既然人们一直在推测大足鼠耳蝠会吃鱼,那么,这些闪闪发光的薄片会不会就是尚未完全消化的鱼鳞呢?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 马杰:

  “因为那个鱼鳞很好鉴定,表面是银色的,通过显微镜看是发光的,就很容易鉴定,结果我为了证实我的准确性,我还专门请鱼类专家鉴定了一下,而且对照参考书,通过鱼鳞的特征,把那个鱼的种类都给鉴定出来了。最后我分析的结果是(它们)至少吃了三种鱼”。

  上世纪三十年代,当美国博物学家艾伦第一次看到这种神秘的生物,就被它们巨大的爪子难住了。

  2002年的九月,马杰终于找到了大足鼠耳蝠吃鱼的确凿物证。就是这细小的鱼鳞残片,使马杰激动万分。

  然而,最令马杰兴奋的是,蝙蝠粪便中数量最多的一种鱼,竟然就是他在霞云岭水库看到的宽鳍纳。

  大足鼠耳蝠粪便中的鱼鳞残片虽然能够证明他们吃过鱼,但是能否亲眼见到他们是如果吃鱼的呢?

  这天傍晚,一身轻松的马杰带着睡袋,再次来到了僻静的霞云岭水库。

  尽管已经在大足鼠耳蝠粪便中已经找到了鱼鳞,但他并不清楚它们究竟是在何处觅食。

  这一天,他决心在水库边彻夜守候,看看它们究竟会不会到这里活动。

  帐篷支好后,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就在这时,水面忽然泛起一圈圈的波纹,仔细观察,原来是许多小鱼正不停地跃出水面,如果大足鼠耳蝠在这里取食,或许它们就是最理想的猎物。

  要在如此黑暗的环境中搜寻悄无声息的蝙蝠,他最后还是要依靠灵敏的超声探测器。

  他的耐心终于得到回报。经过电脑的处理,录到的超声显示出奇特的波形,从它们的特征可以断定,这正是大足鼠耳蝠发出的超声信号。这说明大足鼠耳蝠确实在这里活动。

  然而,由于水面又太过宽阔,即使侥幸看到它们急速掠过的身影,也无法看清它们的具体行为。

  马杰决定邀请一只专业摄制组,试图用专业技术拍摄蝙蝠吃鱼的清晰过程。

  这是一个七十年前的大胆猜测,凭着尖利的巨爪,这种罕见的蝙蝠很可能会吃鱼。

  2002年9月,经过一年多的搜寻,动物学博士马杰,终于从它们的粪便中找到了鱼鳞。但是,迄今为止,还从未有人看到大足鼠耳蝠吃鱼的真实情景,粪便中的鱼鳞又是怎么来的?

  为了得到不容置疑的证据,马杰不得不寻求专业摄制组的帮助,希望用摄影机揭开夜幕下隐藏的真相。

责编:戴昕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