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亚马孙之二:亚马孙 你有多少秘密
央视国际 (2005年03月22日 13:01)
在亚马孙的每一天,中国科学探险考察队都有新的收获。有一天,在亚马孙的一条支流上,队员在岸边的密林中发现了一大片建筑遗迹,是什么人在雨林中建造了如此大规模的建筑群?又是什么原因使这里变成了一片废墟?这个发现激发了全体队员兴趣。
队员们在废墟旁找到了一个来自日本的老移民,从他的嘴里了解了一段历史,这里曾是巴西赫赫有名的盛产橡胶的艾朗镇,它生产的橡胶驰名世界,但是从1876年开始,原产亚马孙的橡胶树被引种到了世界许多地方,结果艾朗镇不仅丢失了资源优势的霸主地位,而且这里的经济也一蹶不振。
最近,植物学家在亚马孙的原始雨林中,找到了一棵含有高产基因的野生橡
胶树,这棵树一年的产胶量是橡胶生产大国马来西亚精心培育的高产橡胶树的十倍。
面对这片被荒草和绿树掩映的废墟,队员们面面相觑,谁能想到艾朗镇的繁荣与衰亡,竟然与一个物种的得失联系得如此紧密!
亚马孙究竟还有多少能够给人带来滚滚财富的生物资源,吸引着每一位走进亚马孙探险的人,但是当人们真正踏进热带雨林,马上就会明白一个现实,要想在雨林中有所发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千奇百怪的植物把热带雨林编织成了天罗地网,让人寸步难行,可以说亚马孙就是植物的迷宫。
采访队员们:连绵的几十万平方公里这样一种原生状态的热带森林,没有见过这么茂密、植物种类这么多的。棕榈有很多带刺的、带毒的,用砍刀砍了,你还得顾忌有没有蚂蚁,有没有毒蛇,每一脚都是小心翼翼。
队员们虽然与中国的各种类型的森林都打过交道,但是当他们如此近距离的接触亚马孙热带雨林,还是被眼前的植物群落的复杂多样与勃勃生机镇住了。
这里的雨林看起来比中国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更加茂盛,为了对亚马孙雨林生长状况和植物的种类有一个切实的了解,科考队决定对典型的热带雨林的树木胸径进行调查,他们选取了两块儿100米乘100米的雨林作为测量的试验地。尽管原始密林荆棘丛生,天气湿热,但是队员们还是一丝不苟地测量试验地里、每一棵胸径超过10厘米的树木,中国科学家对工作的严谨,在亚马孙的密林中得到了体现。
采访中科院植物所陈光伟先生:在亚马孙地区一万平方米的森林测试样地里,它的直径大于10厘米的乔木的数量是550多株,对比数据在西双版纳只有290多株,数量上就能看出在亚马孙地区一公顷土地上,所能支持的乔木的数量远远高于其它热带地区。
中国科学探险考察队通过实地测定,印证了队员们对亚马孙植物生长速度超过我国西双版纳热带植物的初步判断,这个结果反映出亚马孙的日照、温度和湿度更适合植物的生长。
队员们在汇总测量数据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很奇特的现象,在调查的雨林中,同一个物种的树很少,而且即使是相同物种,树的大小也有很大的差距,植物的种类和个体呈现出千差万别,这是为什么呢?这个奇特的自然现象说明在亚马孙雨林里,植物没有出现优势物种,什么是植物优势物种呢?
在亚热带、温带、寒带地区,那里的森林常常是由一种树木为主,这种植物就是这片森林的优势物种。像在中国东北地区,由于漫长的冬季,使很多常绿阔叶植物无法在冰天雪地中生存,于是,那些耐寒的落叶针叶松就成了优势物种,长满了满山遍野,优势物种的出现,减少了其它植物的生存空间。
在亚马孙的热带雨林中,植物生长迅速,也不缺少高大乔木,但是为什么那里没有出现优势物种呢?原来,亚马孙地处赤道附近,最冷的月平均温度也在摄氏28度左右,高温、高湿的自然条件,使雨林中的各种病虫害,没有了低温的制约,它们可以在雨林中终年危害,因此热带雨林利用植物的遗传多样性来克服某一种病虫害对单一植物的过度危害,热带雨林的生存条件,为植物的多种多样提供了存在的空间。
植物的多样性在亚马孙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据分类学家估计,亚马孙地区的植物不少于5.5万种,已经被植物学家命名有的2.5万种,在这片密林里,大约还有3万多种植物等待科学家们去认识和了解。
亚马孙是地球的生物避难所之一,这是因为亚马孙是典型的热带气候,它没有遭受第四纪冰川的侵 袭,很多生物在亚马孙的密林中,躲过了严寒,变成了珍稀孑遗生物,因此,亚马孙热带雨林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
亚马孙是植物的王国,这里的植物不仅资源丰富,而且它们还拥有一些非常独特的个性。
亚马孙河的中下游,地势低坦,水网密布,这里被人们叫做“亚马孙平原”,它的面积为560万平方公里,超过了中国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
在亚马孙平原上,河流与森林交织在一起,远远的看过去,水中的植物就像海边的红树林,等你走近它们的身边,你就会发现这些树与红树林全然不同,因为这些浸泡在水中的植物有很多是高大的乔木。
采访陶宝祥:对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洪溢林,360万平方公里这么大的原始林子,而且很多树种是淹没在水里头,这对我心灵是强烈的震撼。
由于季节性洪水在平原上泛滥,靠近河流的雨林,常常会被洪水围困长达半年之久,这些被洪水浸泡的陆生植物依旧生机盎然,难道它们天生具备了水生植物的特性吗?
采访植物专家:植物的生命力这么旺盛,洪水的这种变化,植物能够随着洪水水位变化,进行了自行选择,产生了适应性。
这些陆生植物适应了洪水的涨落,生长出了气生根,这些气生根不仅能够呼吸,而且能够汲取养分,保证了植物在水中长期生存,浸泡在水中的“洪溢林”是亚马孙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洪溢林吸引了队员们的目光,也引起了大家的思考:如果把洪溢林的植物引种到其它地区的河岸,是否能够达到植物根系固土护堤的作用呢?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在亚马孙的热带雨林中,植物种类是如此繁多,他们为动物和昆虫的栖息和繁殖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生存空间,而且一些动物和昆虫还与植物形成了相互依赖、协同进化的关系。
这个与科考队员如此亲近的动物叫“树懒”,它是南美洲丛林中的特有动物, 它只吃树叶,整天倒挂在树上生活,吃饭睡觉也不例外,它们平均每天睡眠时间达到十七、八个小时,是动物王国的睡觉冠军。
织巢鸟的雄鸟采集小草、编织巢穴的过程,让人不得不敬佩造物主的神奇。
在亚马孙,有很多昆虫与树獭和纺织鸟一样,与植物结下了不解之缘,这就是亚马孙雨林中著名的切叶蚁,它采集树叶到巢中发酵,然后接种菌丝培养真菌。切叶蚁利用树叶加工生产真菌来养活自己,它们是种菇的高手。
在亚马孙的丛林中,到处都是蚂蚁,据在亚马孙长期对蚂蚁种群进行研究的昆虫学家报告,据说有几千种蚂蚁。
在亚马孙,动物和昆虫的世界与植物世界一样精彩迷人,尤其值得人们关注的是,那里还存在着很多没有被人们认识的生物,而那些生物的特殊遗传基因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将会产生怎样的推动作用,还没有人能够预言。
亚马孙河是淡水鱼的天堂,鱼类专家在亚马孙水域发现了3000多种淡水鱼,这是一个鱼类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
“食人鱼”的名头很响亮,据说体长不超过40厘米的食人鱼非常嗜血,它们吃掉一头牛的时间大约只需要15分钟,队员想自己动手钓一条食人鱼来看看,结果忙活了一个晚上,鱼倒是钓了不少,但是连食人鱼的影子也没瞅见,后来还是在亚马孙的鱼类博物馆中,看到了真正的食人鱼。
对于生活在在亚马孙的本地人来说,钓鱼和捕鱼是他们从小就要学会的养家糊口的看家本事,因为捕鱼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主要生产生活方式,中国科学探险考察队的队员们也在亚马孙体会了钓大鱼的快乐。
这种鱼叫“滑舌鱼”,它是与恐龙是同时代的“活化石”,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体重可以达到250公斤。
呵!这可是一条大鱼!
亚马孙是生命的摇篮,也是生命的乐园,中国科学探险队的考察,还会有什么惊人发现呢?请看我们的《科教片之窗》栏目播出的节目《再会,亚马孙》。
责编:戴昕 来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