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秘——黑脸琵鹭(第三集)
央视国际 (2004年07月21日 09:34)
蛇!形无影去无踪、好吃鸟蛋的蛇会对黑脸琵鹭构成威胁吗?
听力极好的黑脸琵鹭发现有情况!四周又恢复了一片宁静。
我们始终也没有见过这条让人毛孔悚然的蛇。
黑脸琵鹭自打下第一个蛋起,就开始孵化了。大多数鸟类都是由母鸟担任孵化任务,但黑脸琵鹭与它们不同。它俩轮流趴窝,共同孵蛋。为了迎接小宝宝的出世,它们还轮换着到附近找些干树枝,继续扩大巢的面积,夫唱妇随,配合得相当默契。发情与交配的行为不再有了,但闲暇之时,相互梳理梳理羽毛,延续着情感的交流。这如胶似漆、恩恩爱爱的场面,在其它鸟类间还很少看到。有文献记载,黑脸琵鹭的孵化期是35天,也有人说是26天。究竟多少天呢?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孵化期谜底的揭开只不过是个时间的问题了。
我们与科学家一道再次考察了周边的岛屿,试图发现黑脸琵鹭新的繁殖地。
它叫团坨,1996年科学家寻找黑脸琵鹭时,这里还是黑尾鸥的天堂。几年来,海岛开发旅游,黑尾鸥只好另选家园了。
它叫元宝坨,上面有黑尾鸥和不太多的黄嘴白鹭。我们分析,十几个搞海面养殖的人,是没有黑脸琵鹭的主要原因。
形人坨陆续来了四、五百只黄嘴白鹭,这一数量占了全球总量的百分之二十。它们一窝产4到6个蛋。小鸟刚刚出壳便打作了一团,好斗的家族基因遗传得十分彻底。像这样的嘴破起壳来会很容易,还在壳里的黑脸琵鹭小鸟怎么出壳呢?
它俩孵蛋已经25天了,久久的期盼就要看到结果。为了记录黑脸琵鹭孵化的全过程,我们决定提前一天进入拍摄。悄悄爬进山顶的隐蔽所,眼前的景象令我们大吃一惊:小鸟出壳了!而且是两只!模样像个小鸭子,浑身毛茸茸的,十分惹人喜爱。身下的嫩草是大鸟为它们铺的软床。专家分析,老大出壳已经两天了。另一窝也出来了两只。这样算来,我们观察的黑脸琵鹭孵化期既不是35天,也不是26天,而是23天。
一根粗粗的木棍担在巢的两端,与其它巢材明显不同,有什么用呢?当大鸟把屁股担在上面时,我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为了壳里的老三继续得到保温,老大、老二还能呼吸到外面新鲜的空气,大鸟想出了这种绝妙的方法。同时,还避免了自己孵化时半蹲半卧的辛劳。
昏睡的小鸟像个刚刚出生的婴儿。好不容易睁开了眼睛,可大鸟并不喂食。它不断用嘴翻腾着老三。用爪子揉着,催促着蛋壳里的孩子快快出来。老三破壳了!偶尔还能见到壳内蠕动的身体,这让我们激动万分。可不管大鸟怎么帮忙,老三就是不肯出来。
天色渐晚,寒气袭人。看来,老三今天是出不来了。
保护黑脸琵鹭是我们工作的前提。如果使用人工照明,很有可能惊吓黑脸琵鹭,所以,必须放弃夜间拍摄。我们与黑脸琵鹭一起守候在坨子上,共度那漫漫的长夜,期待着黎明,期待着老三平安的出壳。
大鸟身上的露水向我们诉说着它一夜的辛劳:为了老三的出壳,它整整一夜一丝未动。
是老三!从身上的绒毛我们推测:几个小时前,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它就来到了这个世界上。两窝黑脸琵鹭的六个蛋全都孵出了小鸟!这真让人高兴。可是一个孵化率100%的物种却面临着濒危,实在令人费解。
觅食的大鸟回来了。
饥肠辘辘的小鸟哭着喊着,可大鸟就是不喂,有意吊着小鸟的胃口。很有可能,它同我们人类一样,也懂得婴儿的啼哭是最好的运动。
终于喂食了。方法与鸽子差不多:大鸟把食物连同消化的分泌物呕到嗓子眼,任由小鸟掏食。一连喂了老大两口。再喂老二,也是两口。老三在旁边使劲地叫着,可大鸟就是不喂。也许,不喂刚刚出生的老三,自有大鸟的道理。但专家解释说:刚刚出生的小鸟胃功能很差,空一天肚子会有利于小鸟增强胃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再说,老三体内的营养足够它坚持到第二天,不会饿死的。
清洁孩子们的粪便是大鸟每天必不可少的工作。老三脱去的外壳这回成了清洁的对象。
邻居家的小黑尾鸥窜到了黑脸琵鹭的巢边。
这是很严厉的警告,小黑尾鸥知趣地走了。
大海按照自己的规律一天两次潮起潮落,在浩瀚的海洋和滩涂上留下了丰富的食物。
村民们按照祖上留下的习俗,三五成群地来到滩涂上赶海。
许多鸟也在这觅食。
黄嘴白鹭总是这样静静地等着,等着鱼游进自己猎食的范围。所以,这儿的百姓管它们叫“长脖子老等”。但这次,它们等的不是鱼的到来,而是人的离去。不到涨潮,赶海的人是不会走的。当丰收写在了每一个人的脸上,透出一种满足和幸福的时候,不知道黄嘴白鹭是否还能等到它们的食物。
黑脸琵鹭每次离开坨子,总是向北或东北方向飞去。我们紧紧跟随。但追踪没多久,便被落的远远的,只好目送着它们渐渐远去身影。据文献记载,黑脸琵鹭主要取食海中的小鱼、小虾。我们估计,它们的觅食地很有可能是在庄河附近的沿海滩涂、潮间带或虾池等地。
找到觅食地,对于全面揭开繁殖期黑脸琵鹭生态之谜十分重要。深入研究它们的觅食习性和规律,探寻黑脸琵鹭濒危与觅食环境的关系,并妥善保护觅食地,这关系到黑脸琵鹭的种群复壮。庄河沿海滩涂绵延几十公里,方圆数百平方公里。要在这广阔的滩涂上找到几只觅食的黑脸琵鹭,真像是大海里捞针。
老大出壳十天了,老三才六天,哥儿仨的个头明显不同。
黑脸琵鹭从神秘的觅食地回来了。为了哺育小鸟,大鸟频繁往来于巢穴与觅食地之间。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黑脸琵鹭觅食的时间并不固定,但它们外出觅食的生物钟却与潮汐有关。潮水一天潮起潮落两次,它们觅食也两次。枯潮前大约一小时,它们交替外出。根据它们飞行速度和觅食大概所需要的时间,估计觅食地离坨子至少有六、七十公里远。为了找到它们的觅食地,我们在庄河电视台播出了寻找启示:
“最近,在我市和长海县的石城岛之间,有一种奇特的鸟经常出现,叫黑脸琵鹭。它的出现引起了人们的兴趣,也引来了专家的关注。体态高雅,形象可爱的黑脸琵鹭是世界上濒危动物,全世界目前只有七百多只。繁殖地一般在朝鲜半岛。由于黑脸琵鹭极为珍贵,研究资料又稀少,目前,研究人员还没有发现黑脸琵鹭的觅食地。假如有沿海居民发现黑脸琵鹭在我市的觅食情况,请与中央电视台《黑脸琵鹭》摄制组联系……”
孵化期之谜终于真相大白,但却找不到觅食地。黑脸琵鹭秘史知多少?敬请关注《自然之谜——黑脸琵鹭》第四集。
责编:戴昕 来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