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节目内容

悬浮飞驰的列车(上)

央视国际 2004年04月28日 16:37

  上海,2003年9月,我国第一条磁悬浮列车示范线路在这里正式开通。这是一条新型的无接触悬浮轨道客运交通系统。也是世界上第一条磁悬浮商业运营交通线。

  磁悬浮列车线路连接上海龙阳路地铁车站和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全程长度为30公里。

  磁悬浮列车的车体为流线型,车身下部环抱在T形轨道上。但并不接触轨道。

  列车能拖挂两节至10节车厢,最快运营时速为每小时430公里。从浦东机场到龙阳路地铁站乘坐汽车需要30多分钟,而乘坐磁悬浮列车需要的时间仅为7分半。

  磁悬浮列车不但速度快,而且运行起来十分平稳,乘客可以在车厢里自由地活动,不用系安全带。列车的车窗宽大明亮,由于使用了高科技的减速玻璃。所以人们在观看窗外景物时,并不是一闪而过。

  磁悬浮列车的轨道架在高架梁上,它的好处是可以减少对沿途土地的占用,而且还不受地面车辆和行人的干扰。乘坐磁悬浮列车是十分安全的。这不仅是因为列车车身将轨道包覆,行驶时不会发生脱轨事故。而且也表现在万一遇到停电的情况,磁悬浮列车还可以立刻转为车内蓄电池供电,使车辆平稳地停下来。

  略显遗憾的,只是由于这条磁悬浮线路的距离较短,列车在加速到时速430公里后没有多久,就开始减速准备进站了,以至于许多乘客下车后都感觉兴致未尽。

  磁悬浮列车代表了当今轨道交通运输的最新技术,它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在陆路交通领域又迈出了新的一步。

  回顾人类交通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人们对出行速度一直有着契而不赦的追求。

  轮子的发明是人类在出行能力上获得的第一次飞跃,有了依靠轮子行走的车辆,人们才能大大减轻自己的出行负担,加快旅行的速度和运输的能力。

  近代铁路公路的修建,机械化车辆的出现,是陆路交通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依靠动力驱动的火车、汽车,把人们的出行能力提高到了新的阶段。

  此后的一百多年,在中远程陆路交通中,火车一直以其快捷的速度和强大的运载能力,成为人们旅行和货运的重要工具。不过,人们并没有停止革新的步伐。

  为了获得更快的速度。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世界各发达国家相继开展了铁路提速的试验。轮轨列车通过更换高速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兴建高速铁路线。行驶速度已经成倍提高。

  1964年,日本建立了东京到大阪的高速列车新干线,将列车的运行速度由普通最快每小时120公里,提高到了每小时210公里。

  1983年,法国巴黎至里昂的高速铁路线上,TGV高速列车的运行速度达到了每小时270公里。其试验车在一段长下坡线路上更是跑出了瞬间515公里的最高时速。

  除此之外,在当时的德国和英国,也都建立了自己的高速铁路试验线。

  然而,这以后,尽管人们又经过多年努力,但高速轮轨列车的最快运营速度却始终只能在300公里左右,很难再提高了。

  那么,是什么影响了轮轨列车的速度呢?

  要搞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对车轮在滚动行进中所承受的各种力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古老的马车,是靠马拉车身带动车轮向前滚动的,在前进中,车轮的滚动是被动的,它只承受车辆重力,自身并不具有向前的动力。所以车辆行进的速度,实际上只能是拉车马匹行走的速度。

  由齿轮和链条传动的动力驱动轮,是机械化工业的产物,它使车辆的行进摆脱了对车外动力的依靠。人们可以在车上用人力或发动机驱动轮子的转动。

  这时,自主向前滚动的驱动轮,不但承担了车辆的重力,同时也起到了带动整个车辆行进的作用。

  动力强大的列车滚滚向前。这时,车辆的行进速度似乎已经完全由车轮的转速来决定了。

  那么,真的是车轮转多快,车辆就能跑多快吗?

  事实上并非如此。因为机车驱动轮在轨道上运行,靠的是运动时车轮与铁轨接触点面之间产生的向后作用力,又称粘着力。

  而车轮与轨道接触面的粘着力的大小,与车身重力是有很大关系的,车越重,车轮与轨道的粘着力就越大。车越轻,粘着力就越小,但是,随着车速的提高,车身垂直向下的重力也会发生一些变化,从而影响到车辆行驶的速度。现在我们就做个小试验看看。

  这是三只玩具汽车。然后再搭建一条试验跑道,跑道中间要经过一只电子台秤。

  先称一称三辆玩具汽车的重量,小卡车重100克,塑料小轿车重140克,电动小跑车重95克。

  试验开始,首先由小卡车通过台秤。太快了,没看清,没关系再来一遍。停。台秤显示小卡车通过时的重量仅为25克。

  那么,会不会是台秤发生了问题呢?看这一次,小卡车正好停在了在台秤上,停稳后数字显示出它的重量为100克。台秤没有问题。再试几次,由于通过的速度有快有慢,所以显示的通过重量也有大有小。

  再看一下电动小跑车,它的速度太快了,通过台秤时,以5克为进制的台秤反映为0。还是速度慢的塑料小轿车重量变化小一些,它的静止重量是140克,但通过台秤时重量也有所降低。

  试验表明,当车辆开始行驶后,向下的重力一部分逐渐转化为向前的分力,车辆向下的重量会逐渐减轻,驱动轮与轨道的粘着力也就跟着减小。车速越高,运动重量越轻,轮轨粘着力越小,在车速到达一定限度后,如果继续提高驱动轮的转速,车轮就会因与轨道的粘着力不够而发生空转打滑。打滑会使车辆失去向前的动力,从而限制了车速的进一步提高。

  为了防止打滑,有时车辆也通过向轨道上撒沙来增加车轮与轨道的粘着力,但这对提高车速的意义并不大。

  还应注意到,轮轨铁路提高速度的代价是很高的,时速300公里高速铁路的造价是时速120公里普通铁路的三至八倍,继续提高速度,其造价还将急剧上升。

  让车辆悬浮着沿轨道向前行驶的想法,很早就有人想到了,其方法在一些玩具中就有所体现。

  悬浮有两种形式:利用空气向下喷气产生悬浮的方法叫气悬浮,用这种方式人们已经制造出了直升飞机和气垫船。

  利用磁性材料的相斥性和相吸性进行悬浮的方法叫磁悬浮。

  1935年,德国的赫尔曼·肯佩尔最早申报了磁悬浮车的技术专利。

  不过,世界上工业发达国家真正对气悬浮和磁悬浮列车进行研究和试验,却是始于上世纪60年代。1969年,法国在奥尔良郊外18公里的试验线路上,试验了自己的悬浮列车。

  这辆在轨道上行驶的试验车,借鉴了直升飞机和气垫船的空气气垫原理,采用了气垫悬浮的方式。

  试验线路上的轨道,设计成倒T字 型,车身下部将轨道垂直部分包住,以控制前进方向。在车身底部左右两侧,有两排气流反冲式喷气口,利用压缩空气向车底喷气形成气垫,使车辆悬浮了起来。

  车辆的行进,是由车后上方巨大的螺旋桨推动的。试验时,气悬浮车的离轨悬浮高度为10厘米,资料显示,试验车的最高时速曾达到每小时422公里。

  然而,由于车辆在高速行驶时的噪音和稳定性问题一直没能很好解决,法国的试验最终没能再继续下去。

  那么,那些与法国同时进行悬浮列车研究的国家,他们后来的试验情况又怎么样呢?还有我国自己,在引进国外磁悬浮技术以前,在自主研究悬浮列车方面又是处于一种什么状况呢?

  这些问题我们将在《悬浮飞驰的列车》下集中向大家详细进行介绍。

(编辑:戴昕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