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节目内容

自然秘事——生物入侵

央视国际 2004年03月10日 10:16

  为了减少潮水对海岸侵蚀,人们引进了一个外来物种,谁曾料到它的到来给这片海滩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场巨大的改变。

  古往今来,人们对海浪蚕食滩涂几乎无计可施,40多年前,在我国的东南沿海,一些生物学者从国外引进了一种叫“大米草”的耐盐野生植物,它能够在滩涂上快速生长,具有根系发达,生长密集的特点,它可以遏制海浪对滩涂的侵蚀。

  在江苏省盐城地区的滩涂上,海水中的泥沙在大米草根部淤积,使过去每天被潮水淹没的滩涂,渐渐升高成为不受潮水影响的陆地,在这样的滩涂上围海造地,可以节约人力和物力,因此大米草有绿化荒滩、保护海岸、增加土地的三大功效。

  离开了潮水,大米草便会干枯而死,但是大米草并不会从这片海滩中彻底消失,它还会在海水和泥滩交汇处重新安家,因此,它对海滩生态环境的影响是长期的。

  仲崇信教授,青年时留学美国,他在南京大学生物系是开山鼻祖式的人物,如今已

  经九十多岁了,依旧精神矍铄,仲先生对第一次见到大米草的事充满了美好回忆。

  大米草和互花米草原产地在南美洲,它们是禾本科草本野生植物,由于长得像水稻,所以中国老百姓把它们统称为“大米草”,它们不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植物,科学家把这种从外国引进的生物叫做“外来物种”。

  大米草虽然是野生植物,但是最初它来到中国的时候,并没有表现出强大的适应能力,经过仲崇信先生等人十多年的试验,终于在20世纪八十年代初引种栽培成功,人们在江苏盐城的滩涂上,看到了一望无际的大米草,仲崇信先生青年时的愿望得到了初步实现。

  生活中,引进“外来物种”,本身并不是一件稀罕的事情,从古至今就从未间断过,

  可以说今天的中国人根本就离不开“外来物种”,像小麦、玉米、马铃薯、西红柿、胡萝卜、辣椒、草莓、西瓜、樱桃等数都数不过来的食物,全是从外国引种来的,它们中的许多物种,经过长期的栽培和选择,已经同我们土生土长的生物没什么两样。

  特别是近十几年,中国对外开放的渠道日益拓展,物种的引进范围迅速扩大,引进的物种也逐年增多,各种“洋”的蔬菜、水果、畜禽、水产品,都进入了中国的消费市场,其中有很多洋物种离开了原产地,直接长在了中国人的土地里,变成了中国人不可缺少的食物。

  大米草的种植使滩涂边上的农民得到了意外的收获,秋天一到,他们会放下手中的锄

  头,到滩涂上去挖 “沙蚕”,一种长在泥里的虫子,是很好的钓鱼饵料,还可以做蛋白质原料,售价一直不低。

  大米草强大的生命力使光秃秃的泥滩旧貌换了新颜,荒凉的海滩充满了生机,一个由大米草为主导的新的生态系统建立了,个别物种还“因祸得福”,获得了更好的生存条件,但是更多自古就生活在这片海滩的生物,却因生态环境的改变,而永远失去了自己的家园。

  像大米草这样一个外来物种,它在我们的滩涂上,改变了原有的、经历过长期生物进

  化形成的食物链关系,它就像一个入侵者一样,不仅侵占了别人的家园,还慢慢地剥夺了原有生物的生存条件,生态学家把这种由外来物种引起的生存竞争叫着“生物入侵”。

  大米草引起的生态改变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也许还需要时间来做判断,但是现实中一些违背自然规律、盲目引进的外来物种对中国生态环境的破坏日渐显露,已经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同样是来自南美洲的喜旱莲子草,它在中国南方各省的水域泛滥成灾,破坏了江南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阻塞了水乡便捷的河道运输,使当地丰富的生物资源消失殆尽,恶化了水体的自净功能。

  当一个外来物种给当地的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造成明显损害,科学家就把这个外来物种称为“外来有害物种”。“外来有害物种”不仅包括植物,也包括动物和微生物,“外来有害物种”显然不只是让我们尝到了它带来的苦头,世界各国也深受其害!

  袋鼠是澳大利亚的标志性动物,在这个幅员辽阔的岛国里,袋鼠和其它动物和谐相处,共同组成了一个具有澳洲特色的生物世界,一些外来物种的出现扰乱了这里的生态平衡。

  水牛本来是亚洲人驯化的家畜,一直是农民耕田、犁地、搞运输的好帮手,被视为能够创造财富的“传家宝”,可是它到了澳大利亚却变成了“祸害”。

  当初开发澳洲的人也看上了亚洲农民家中这个“宝贝”,把水牛引进到了澳洲,然而,由于澳洲地广人稀,机械化作业很快地取代了水牛,闲下来的水牛变得无事可做。

  来自亚洲的水牛,失去人们庇护,它们奔向了澳洲的荒原,水牛依靠有力的犄角、庞大的身躯,在澳洲的荒原上称王称霸,数量快速增加,与荒原上的饲草动物开始争抢地盘,可想而知,袋鼠和羊群怎能是牛群的对手。

  外来物种肆意扩张,引发的生态灾难,迫使人们不得不采取行动对水牛的种群进行限制,好在水牛虽然有了野性,但是它目标明显、行动不算敏捷,所以在人们有力的干预下,水牛猖獗的行为受到了控制。

  为什么在亚洲牧童短笛下如此驯服的水牛,会在澳洲成为一个生态环境的破坏者呢?

  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兔子身上,本来兔子和水牛在力量和体重方面是不能相提并论,但

  是兔子有兔子的优势,“狡兔三窟”的成语不是说着玩的,因为兔子对澳洲的生物入侵,令人伤透了脑筋。

  为了消除兔子对草原原有生物的危害,澳洲人想尽了办法,他们最先用枪猎杀、用笼子诱捕等传统方式,都收效甚微,因为兔子的生育能力很强,每年一只母兔可以怀三次胎,每次平均产五只小兔,并且兔子天生机警,善于逃匿,因此靠人力捕杀很难达到减少兔子数量的目的。

  有人自作聪明把吃兔子的狐狸带到了澳洲,然而狐狸并不专吃兔子,结果日益增多的狐狸对其它小动物构成了威胁,于是,人们只能先放下兔子作祟的事,十万火急地去解决狐狸这个新的外来物种入侵带来的危害。

  万般无奈之下,人们只能用剧毒化学药剂毒杀兔子,结果是兔子种群减少了,但是其它野生动植物和生态环境也同时遭到了严重损失,它给人们留下了一个警示:外来物种的引进,必须按自然规律办事!

  古人云“南为柑,北为枳”,这句话告诫人们,同一种果树种在不同的地方,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然而,外来有害物种对世界各国造成的伤害,却一直都没有中断,在经济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要减少生物入侵对生态环境的毁灭性破坏,必须科学地对待外来物种的引进工作。

(编辑:戴昕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