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节目内容

寻找墓穴的主人(四)

央视国际 2004年03月10日 10:15

  徐州狮子山汉墓规模宏大、气势恢弘,然而,考古人员却在其中发现了许多异常现象,墓道门口的巨石没有移走,许多墓室的墙壁开凿粗糙,有一间墓室根本没有凿完,后室地面凹凸不平,而且还有向后继续开凿的趋势。

  这竟然是一个没有修建完工的陵墓,为什么地宫没有修完,墓主人就下葬了呢?要揭开这个谜题以及陪葬坑中兵马俑军阵混乱摆放的原因,就必须知道墓主人究竟是谁,然而,在墓主人遗骸旁,考古人员并没有找到能够证明墓主人身份的金印或者玉玺。

  专家推测,墓主人死后大约100年左右,盗墓人想方设法进入了这座地下宫殿,火把照射之下玉棺安然无恙,盗贼大喜过望,随手拿起陪葬的铜剑、铁矛等工具,或砸或撬,打开了玉棺,盗墓人一眼就看中了墓主人的金印,他们把金印和其它宝物卷在一起,匆匆离开了墓室。

  能够直接证明墓主人是谁的最重要证据已经被盗墓贼席卷而走,难道面对如此巨大的一个陵墓,考古人员就无从知道墓主人是谁吗?

  没有直接的证据,能不能另辟蹊径,通过对墓中发现的文物进行研究,从而推断出墓主人是谁呢?考古人员马上付诸行动。

  最有力的物证就是骨骸,在骨骸中能不能找到线索呢?

  在实验室中,每一块骨头都经过了仔细的研究,专家发现,这是一具男性的骸骨,身高应该在1米73左右,年龄大概是35岁左右。检测的结果,排除了疾病和中毒死亡的可能性。

  从骸骨上没有找到非正常死亡的痕迹,从而无法与史书的记载相比照,也就不可能推断他会是第几代楚王。

  这条线索断了,考古人员只能再找其他途径。

  在清理主墓室门口时,考古人员曾经发现了许多陪葬的铜钱,而且铜钱的数量非常大。专家估计,这大量的铜钱,不可能是无意中掉落的,而是盗墓者盗出后故意扔掉的,为什么盗墓贼居然连钱都不要了呢?

  考古人员发现,虽然墓中铜钱的数量达到了17万枚,但这些铜钱全都是西汉早期的“半两”钱。

  这种钱在西汉后期就废弃不用了。专家由此推测,盗墓时间可能就在西汉后期,盗墓贼在漆黑的地宫里发现了大批铜钱,以为自己发大财了,辛辛苦苦拖到外面一看,原来都是过期的钱,因此扔得主墓室门口的墓道上到处都是。

  但对专家来说这些铜钱却意义非凡,研究这些铜钱的使用时期,不就可以知道墓主人生存的时代了吗?

  半两钱是在汉武帝元狩五年之前流行的一种钱,汉武帝元狩5年就是公元前118年,从刘邦建立汉朝到公元前118年这段时期内,共有五代刘姓楚王在位,他们是第一至第五代楚王。墓主人的范围一下子被集中到了五个人身上。

  在这五个人中,怎样才能再缩小范围呢?考古专家突然想到了印章,能不能从中发现线索呢?

  在发掘陵墓的过程中,曾经发现了二百多枚印章,专家猜测,这些印章应该属于墓主人的下属,主人死后,他们将自己的印章复制一个送来作为陪葬。从印文看,印章分三类,一类是楚国宫廷官员的,像食官监印;一类是楚国军队中的各类武官,像楚司马印。

  还有一类印章引起了考古专家的注意,它们是楚国下属郡县的官吏,像卞之右尉、蓝陵之印,这些印章能够说明楚王在位时楚国属下有几个郡县。

  《汉书》上记载,公元前154年,楚国参与了反叛中央政权的“七国之乱”,叛乱被中央政府平定之后,楚国的疆域也被大大削减了,东海郡和薛郡被收回,不再是楚国的领地。

  考古人员知道,通过研究这些下属郡县的印章,不就能知道楚王陵下葬的时间是在楚国疆域变化之前还是变化之后了吗?

  果然,考古人员发现,其中有东海郡和薛郡官员的印章,兰陵之印、海邑左尉就是东海郡官吏的印章,而卞之右尉则是薛郡官吏的印章。

  第四代楚王的在位的时间是在公元前154年之后,楚国的辖区已经没有东海郡和薛郡,因此,第四代、第五代楚王可以排除掉,狮子山汉墓的墓主人还剩下三个人,也就是前三代楚王。

  第一代楚王,楚元王刘交的墓已经明确了在今天的铜山县夹河乡,叫楚王山的一个地方。

  第二代楚王叫刘郢客,是刘交的儿子,他在位只有4年。

  而狮子山楚王陵总长117米,开山凿石量达到了5100立方米,建筑规模十分宏大。有人曾专门测算过,以当时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条件,建成这座陵墓至少也需要十余年的时间,第二代楚王在短短几年内不可能把陵墓修建到如此规模。

  第二代楚王是陵墓主人的可能性也不大,现在只剩下最后一个人了,也就是第三代楚王,他的名字叫刘戊。

  刘戊在位20年,这段时间正是汉朝“文景之治”的繁荣阶段,是楚国国力最强盛的时期,百姓安居乐业,因此他有充足的财力和时间来为自己建造一座大规模的陵墓。

  墓中骨骸的年龄在35岁左右,属于壮年,会不会因为暴毙,所以陵墓没来得及修完呢?但又该如何解释兵马俑陪葬坑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呢?墓主人突然死亡会使陵墓无法完工,但肯定不会导致兵马俑的混乱放置。

  专家们开始从史料中寻找线索,据班固的《汉书》记载,汉景帝二年,薄太后去世,举国服丧。作为当时一个十分强大的诸侯国——楚国的国君,唯我独尊的楚王刘戊根本没将此事放在心上,公然在太后的丧期内,肆无忌惮地淫乱享乐。

  后来有人把这件事秘密地告发给了汉景帝,朝中的大臣们强烈要求杀掉刘戊,而汉景帝顾及刘戊和自己是堂兄弟,最终没有同意大臣们杀掉楚王的建议,刘戊并没有死,他的地宫仍然在按部就班地修建。

  专家们从《汉书》中了解到,汉景帝虽然没有同意大臣们杀掉楚王的建议,但却决定减少刘戊的管辖范围,并降下圣旨,楚国下属的东海郡归中央政府管理,不再是楚国的地盘。

  但就在圣旨到达楚国的同时,楚王刘戊收到了另外一封信函,吴王准备反叛中央政权,邀请他一同造反。刘戊立即响应了吴王的建议,与吴王一起,发兵攻打中央政府,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汉初“七国之乱”。

  汉景帝派兵镇压,大败七国联军,吴王被杀,其余各王或降或死,全都身败名裂,刘戊也不得不自杀身亡。

  《汉书》中关于刘戊的记载到他自杀之后就没有了,后来发生的事情,专家们只能根据此前的历史记录大胆进行推测,如果推测准确的话,我们大致可以描述出这样的画面。

  刘戊死后,楚国一方面向中央政府请罪,让中央王朝对刘戊低调处理。而另一方面就在向中央政府请罪的同时,趁处罚意见还没有出台,楚王家族利用长安至楚国两千多里之遥,消息不通之机,匆匆以王者之礼抢先一步将刘戊下葬,给中央王朝来一个“既成事实”。

  楚王的葬礼确实不能等了,一时间,王宫内外乱成一片,整个家族都在准备陪葬品,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楚王以尽可能快的速度被匆匆下葬了,修了近二十年的地宫也没有最后完成,棺椁也就只好放在了一个临时的位置上。

  但是,中央政府有可能同意刘戊下葬时使用金缕玉衣和玉棺,却决不会允许他使用兵马俑来作为陪葬,刘戊生前已经是一个反王了,同意他使用兵马俑,让他在地下还能带兵,这不等于鼓励其他的诸侯王继续造反吗?

  在这种偷偷掩埋的情况下,陪葬坑中的兵马俑也就只能仓促摆放了。

  当时的真实情形谁也无法知道了,只剩下合理的推测,也许,这就是狮子山兵马俑摆放凌乱不堪的原因。

  这就是经历了许多惊心动魄事件的楚王刘戊,在汉书上留下名字的人就是他,两千年前的显赫已经无迹可循,只剩下枯骨一堆。

  医学专家依据保存下来的头骨,成功地复原出这位楚王的容貌。通过对种种已经发现的证据进行分析,大多数研究人员认为,很可能这座巨大地宫的主人就是刘戊。

(编辑:戴昕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