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节目内容

擦亮心灵之窗——眼视光学

央视国际 2003年10月15日 14:54

  一、眼睛的危机

  小小少年,有些烦恼。14岁的董志杰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3年前就戴上了近视眼镜,并且逐年加深。焦急的母亲打听到北京大学医学部有一个眼视光学中心,就带着他来寻求医生的帮助。

  在我国,像董志杰这样因为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而导致视力每况愈下的人还有很多。

  据统计,在我国1/3的小学生、一半以上的中学生和超过2/3的大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近视。

  正在生长发育的青少年尚且如此,那些终日为生活忙碌的成年人更是忽视了眼睛的保健。他们不仅上班8小时面对电脑,下班后还要通过电脑了解信息、交友聊天、玩游戏。由此引发的视觉疲劳、眼睛干涩、头晕头痛等被称作“视觉终端性眼病”。

  人们宝贵、脆弱的眼睛正在受到伤害……

  由于人们普遍对眼睛的保健知识了解不多,因此,当出现眼部不适或视力下降时,戴眼镜好像成了唯一的出路,而导致视力下降的真正原因却往往被忽略了。结果是眼镜度数越戴越高,镜片越来越厚。

  二、眼视光学

  在今年的“爱眼日”里,这些见多识广的编辑、记者们第一次听说了“眼视光学”这个陌生的名词,也开始对自己的眼睛和视力下降的原因有了全面、系统的了解。

  传统意义上的眼科关注的是炎症、外伤、先后天异常等眼部疾病,而利用光学器具——眼镜来矫正和改善视觉功能,是视光学的领域。随着人们对眼睛构造与视觉原理的认识不断深入,促使眼科学与视光学逐渐融合成了一门新的医学学科——眼视光学。

  北京大学医学部眼视光中心谢培英教授告诉我们:

  眼视光学通常地讲,它主要是研究人眼屈光成像系统,就好比我们观察照相机的镜头一样,我们通过一些检查手段,来发现这个镜头有没有一些异常的变化。另外,我们通过一些光学矫正的手段,以及其他的一些治疗手段,来对所谓眼屈光的疾病进行矫正和治疗,以达到提高视力和双眼视觉功能的目的。

  人的眼睛是千差万别的,造成屈光不正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

  眼视光学理论把人眼的视觉当成了一个系统,就像是照相机上由各种镜片组成的镜头一样,而眼镜就好比是附加的变焦距镜头。只有深入理解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全面地了解我们的眼睛,以及科学地保护我们的视力。

  人们对眼睛与视力的认识是逐渐清晰与深入的。在公元前3、4世纪人们就发现了有趣的“小孔成像”的光学现象,后来在此基础上发明了古老的眼镜,最初还闹过不少笑话呢。直到16世纪眼镜才被用来矫正近视。

  20世纪初,人类又开启了一扇新的窗户——眼视光学,为许多像董志杰这样寻找清晰世界的人擦亮心灵之窗。

  眼视光学首先是建立在对眼睛生理构造的科学认识基础上的。

  眼睛的最外层是角膜;里面是色彩各异的虹膜;后面是像一面凸透镜的晶状体;眼球内充满了具有折光作用的眼房水和玻璃体。

  外界物体发出或反射出来的光线经过这些透明的屈光介质后,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图像,视神经将这个图像传到大脑,我们便可以清晰地看到它了。

  眼睛具有自我调节功能。在看远处的东西时,晶状体会变得鼓起来;在看近处的东西时,晶状体会变得平缓一些。这样,确保看见的东西能准确地聚焦在视网膜上。

  在光线进入眼睛到达视网膜的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问题,都会导致视物不清。眼视光医生的工作就是要通过检测确定到底是哪个环节发生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三、眼视光检测

  让我们跟随董志杰一起去眼视光学世界里看个究竟吧。

  依靠科学检测手段的飞速发展,眼视光医生可以直接观察到眼睛由表及里各部分的情况,寻找出导致视觉异常、视力下降的原因。一些眼部疾病如青光眼、视网膜病变等,往往最初也表现为视力减退,通过眼视光检查可以尽早发现这些疾病,及时到眼科去治疗。

  通过电脑验光仪,医生了解到董志杰的近视度数又增长了75度,如果不立即寻找出原因所在,只是简单地配一副新眼镜,而任其继续发展下去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这一圈圈的等高线不是地理课本上的地图,而是眼睛角膜的地形图。正常的角膜像皮球一样圆润,而像这样中间突出的角膜叫圆锥角膜。这是一种青少年的常见疾病,在日本每2000人中就有1例。它的早期症状是近视、散光的快速发展,最后导致视力严重低下,甚至失明。

  因此,通过角膜地形图可以了解角膜的形状有无异常,为高度近视、高度远视、圆锥角膜、不规则散光等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正常的角膜是一层透明的薄膜,光线通过时几乎不会发生变形和减弱。角膜内皮细胞呈六角形规则相嵌、紧密排列,它能调节角膜的水分、维持其透明。它的数量是不可再生的,并且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少,形态发生变化,视力也就随之降低了。

  仪器里出现的圆圈或大或小,有深有浅,稍纵即逝。这是在检测眼睛对光线强弱、对比的敏感程度,它也是评价视觉功能和视觉矫正质量的重要依据。

  每次眨眼,泪液都会把眼睛清洗一次,并形成一层泪液膜,它对维持眼睛表面健康和提高光学成像质量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

  角膜和晶状体的厚度以及眼轴、玻璃体腔的长度,都会影响视力。医生发现:董志杰的眼轴比较正常人要长一些,眼睛要不断进行调节,增加了疲劳度,这是导致他视力不断下降的原因。

  通过这台先进的综合验光仪上不同的镜片组合,来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可以全面了解双眼的视功能状况,能够最终确定屈光度及双眼平衡调节状态。一般的屈光不正患者经过这项检测,就可以开具配镜处方了。而一些特殊的患者如董志杰,还要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手段。

  经过全面、系统的眼视光学检查,医生得出了结论:董志杰的近视是由于遗传因素带来的眼轴过长,再加上不注意用眼卫生,眼睛过度疲劳,使眼睛的自我调节功能受到损伤造成的。医生首先为他配了一副新眼镜,以满足他日常学习的需要。进而,根据他尚处于生长发育期,视觉功能通过治疗还有恢复的可能,医生制定了一个治疗方案,达到控制近视继续发展、提高视力、最终摘掉眼镜的目的,既治标又治本。

  眼镜作为矫正视力的医用光学制品,镜片的屈光度、瞳距、镜片的表面精度都会影响矫正的效果。根据我国质检部门的最新统计,眼镜的合格率只有70%。对于全国3.6亿配戴了眼镜的人来说,如果每天架在鼻梁上的是不合格眼镜,则无异于遭遇到了“眼睛杀手”。因此,眼视光医生还要用一整套的精密仪器,对制作好的镜片进行检测,以确保符合处方要求。

  四、老花镜和隐形眼镜

  随着年龄的增加,眼睛的组织器官逐步老化,视觉功能会发生变化和衰退,如出现大家所熟知的“老花”。不合适的老花镜,会造成视觉疲劳和斜视,引发头痛、头晕等症状。

  “隐形眼镜”的学名为“角膜接触镜”,它的规范比框架眼镜要更加严格。在一些国家,隐形眼镜被规定为二、三类医疗用品,而不是商品,不能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必须经专业医生严格检查、指导试戴。

  经过检测,眼视光学医生要根据患者角膜的弧度、曲率,选配适合的镜片,保证隐形眼镜与角膜的高度吻合,使泪液循环保持正常,确保眼睛的健康与安全。

  通过光学手段矫正视力,以及采用医疗手段恢复、提高人们的视觉功能,这就是眼视光学的核心所在。

  我们还是听听北京大学医学部眼视光中心谢培英教授是如何说的:

  无论是配戴框架眼镜还是隐形眼镜,都应该定期到医院来进行检查。特别是隐形眼镜,配戴之后,因为它是戴在眼睛表面,在某一个环节把握不严的情况下,有可能对眼睛产生一定的伤害,所以这种定期检查尤为重要。框架眼镜也应该每3--6个月到医院来检查一次。即使是眼睛完全正常的状态下,也应该对自己的眼部健康负责,应该每6个月来定期检查一次。

  五、结尾

  眼睛是心灵之窗,需要我们一辈子的精心呵护。

(编辑:邵金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