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岸线——林地的故事
央视国际 2003年08月22日 14:00
树是植物进化中的佼佼者,而林则是由无数的优胜者组成的生态王国。林地植物与其他植物一样,在分布上也和气候、水热条件、土壤以及人为影响等因素有很大关系。中国海岸带在气候上属于森林区域,从北到南,适合林木生长的土地有近10万平方公里。在不同的气候带上生长着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季雨林和雨林等许多不同类型的森林植被。
中国大陆板块在亿万年前并不是处在今天这个位置,经过大陆漂移,中国大陆的土地逐渐远离赤道,最终才形成了如今的气候分布。南方沿海生长着数量相当多的常绿阔叶林和一些耐热的裸子植物以及热带植物,而在我国北方沿海的植物里,由于地质历史变迁的原因,也有很多遗留着古代亚热带和暖温带成分。虽然中国北方的气候逐渐变凉,空气变得干燥,而在山东、河北、辽宁沿海,由于受到来自海洋的湿气的影响,阔叶植物仍然比较茂盛,即使是海岸线最北端的林地中,仍然可以看到温带阔叶植物的影子。直至今日,热带科植物中的许多种属,在北方沿海仍然十分普遍,这使我们在今天的沿海森林植被中仿佛还能闻到那股远古暖湿空气的味道。
在海洋暖湿空气的滋养下,海岸地区除了个别高山寒冷环境以外,基本上没有成片的寒带植物。在高大的山脉中,由于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在山体表面自下而上会产生与大陆水平方向从南到北一致的林地类型分布。山与林往往是同时存在,在沿海各省和地区中,海拔超过1000米的山脉并不多,除了长白山脉南部余脉延伸到辽宁省沿海地区,大部分都集中在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和海南等南部沿海省份,所以这些省份也就成为中国沿海林地面积较大的地区。
在海岸地区,影响植物生长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土壤中的盐分。沿海土壤中盐分的高度集中使得树木很难存活,所以在大部分的海滩上只能生长一些耐盐的草本植物。红树林是中国南部海岸地区特有的森林种类,是在陆地与海洋共同的洗礼中成长起来的。它经过长期演化,形成了特殊的结构,从而具有抗盐碱的特性。红树林植物的树干上生长了很多象竹笋一样向上长的树根,叫做气根。为了适应长期浸泡在海水与淤泥等缺乏空气的环境中生活,红树的地下根通过气根完成气体交换,保证了红树在淤泥滩上的正常发育。红树的树皮含有一种单宁物质,可以抗盐和海水的腐蚀,同时有抗旱的作用。红树植物的根系发达,从树干上斜伸出去的根有几十条,甚至几百条。这种根叫支柱根,离海岸越远的红树,支柱根就越发达,正是这种力量使得红树林可以抗拒周期性潮水涨落的冲击,也可以迎接狂风巨浪的袭击。大多数植物的种子只有脱离母体后埋在土中才会生根发芽,而红树因为生长在潮间带,种子掉在淤泥里会窒息而死,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盐的环境,红树林的繁殖方式为“胎生”。红树的种子成熟后不离开母体,而是在树上萌芽,这些幼苗落土数小时就能够生根。正是由于红树具有这些特性,才能够在我国南部沿海海岸滩涂上安家落户的。
林地是海岸地区土地资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林地的保护和利用是人类开发沿海土地资源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沿海地区原始森林的面积大量减少,目前沿海林地面积中绝大多数成分是次生林,是原始森林在被砍伐以后,在自然或人工条件下重新形成的产物。十万大山是广西沿海著名的大山,是中国南部沿海森林植被保存比较完整的地区之一。这里雨量充沛,年降雨量在2600毫米以上,山中溪水潺潺,林木郁郁葱葱,属于热带季雨林和山地常绿阔叶林。在当地采取退耕还林的措施以后,原始森林的植被得到了保护,次生林面积增加,整个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了90%以上。
森林植物的演替过程给了人类对林地的一个重新规划的机会,所以人们把现有的林地按功能分成防护林、用材林、薪炭林、经济林、特种林、竹林和四旁林。
经过海岸人民长期的实践摸索,木麻黄和黑松成为我国沿海防护林的主体。木麻黄是具有耐盐碱、生长快、抗风等特点的树种,在我国南部沿海是主要的海岸防护力量。黑松,树体高,抗风性好,在整个海岸线上都有出色的表现。此外,南方的红树林、椰林都有一定地防风护岸的作用。中国是受台风影响较大的国家之一,来自南太平洋和我国南海海域的台风,给我国东部的农田带来充足的降水,但这柄双刃剑每年也会对我国大部分沿海地区造成一定的破坏。因此海岸防护林是沿海地区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的有力保障,也是林地植物对人类的重要贡献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