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淋巴细胞能认出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并调动细胞因子和巨噬细胞等战士,把他们整体消灭。得了乙肝这样的病毒病,治疗虽然必要,但也只能是控制由它引起的各种并发症,而对病毒病本身作用并不大。现在我们知道了,如果进入人体的病毒数量多,顽固性强,而我们人体自身整体的防御系统又不够牢固,就会引起病毒感染。针对这些特点,科学家们认为,对付病毒的最好办法是防御。
事实上大多数病毒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并不强,含有紫外线的太阳光、酸碱、高温高压蒸煮都能使病毒里的蛋白质凝固,核酸断裂,而失去活性和生命力,所以要杀死环境当中的病毒,并不是很难。
但是,对于通过空气为主要传播渠道的病毒,比如SARS病毒、流感病毒,要控制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对于大多数传染性病毒病而言,一般人群都不具备特异性免疫力,需要借
助外力来加以提高。在特定时期有针对性地注射疫苗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历史上横行一时的天花,正是因为科学家研制出高质量的疫苗,并通过广泛持久的接种,才使它在1980年寿终正寝。
上海当年肆虐的甲肝,也正是因为甲肝克星——疫苗的及时推出才得以有效的遏制。那么疫苗又是如何帮助人体的免疫系统抗击外来病毒的呢?
我们可以看到:疫苗通过口服或者注射,进入人体后,人体的防御系统就会像前面看到的那样开始工作,它的主要成员淋巴系统通过对疫苗特征的了解判断,生产出具有针对性的抗体,以后,如果有相应的病毒进入体内,经过训练的淋巴系统就能迅速识别他们,并且马上能够派出这些储备的抗体进行围剿,把入侵的病毒消灭在最初的阶段,根本不让这些病毒有侵犯细胞的任何机会。
更重要的是,战斗结束后,多余的抗体也不会解甲归田。它们会继续留在血液里,保护身体,使它免遭病毒的侵害,这就是疫苗的神奇作用。
但是,对于新出现的传染性病毒病,疫苗、药物的研究与临床应用既需要一定的时间,又有一定的局限性。阻击像非典这样突如其来的疫病,提高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也就是自身综合的抗病能力显得同样迫切和重要。
适量的运动,充足的睡眠,科学地调配饮食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需要特别提醒的有两点。首先,对于大多数通过空气传播的疫病,每天都坚持室内良好地通风,多做户外活动,接触呼吸富含生物负离子比较多的新鲜空气实在是大有益处。
一方面空气当中的生物负离子有很强的结合能力,能使夹带病毒分泌物和唾液的飘尘、飞沫等相互凝聚,失去在空气中自由飘浮的能力,迅速坠落。另一方面,富含生物负离子的新鲜空气还可以增强呼吸道内溶菌酶、干扰素等的活性,实际上是增加了呼吸道杀菌消毒的能力。
其次,我们既要对疫病保持高度警惕,严加防范;又不要盲目惊恐,陷入病魔造成的怪圈中不能自拔,这样会加重自己的精神负担,削弱自身的免疫力。
科学观测表明:人长时间处于惊恐、孤独、矛盾的状态会影响体内环境平衡,引起人体许多生理变化。因为这个时候大脑中枢神经中的内腓肽等物质增多,加剧了神经系统的有害刺激,导致心跳加快,血黏度增高,血压上升,进而致使免疫系统紊乱和失调,增加感染患病的几率。
许多战胜了SARS的人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感受:消除对疾病的恐惧,保持心态的平和减轻了机体症状,促进了康复。如果我们凝神静思就会更深切的感受:病毒入侵、病菌感染自古以来就是生命无法回避的基本法则。科学理性,沉着应对,恰恰也是我们不能放弃的基本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