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疫病和我们(二)
央视国际 2003年07月07日 13:36
在各种类型的病毒病中,流感算是人类遭遇次数最多的。通过电子显微镜的观测和动态模型的模拟,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流感病毒侵害人体的过程。
当流感病毒进入人体,侵害健康细胞后,就变成了一个个病毒与细胞共生的零件。这些充满细胞的病毒零件,到一定时候就开始组装,而且组装的时候还把人体细胞的一些成分据为己有,最后一起合成新一代的病毒,冲出细胞。这些新病毒,再转而进攻其他正常的细胞,结果导致大量的细胞肿胀,纤毛坏死脱落,呼吸系统受损,出现感冒的典型症状。
一般的流感发作,几乎人人都曾经历过,有时候甚至在家静养、扛一扛就过去了,但重症流感可就不大一样了,如历史上,二十世纪初叶的一次“西班牙流感”就曾导致全球有约2500万人丧命。
流感,几乎年年月月都在世界不同的地方袭击不同的人群。但直至1968年我们才对它的致病元凶有了比较清晰的把握,一个叫秦瑞的科学家从一系列不同类型的流感病人唾液中分离出一种类似的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显现出它特有的形态。
这就是冠状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的模型。它由单一的核糖核酸构成,其遗传物质是RNA。
目前已知的冠状病毒的有三类15种,它最大的特点是内部RNA与RNA之间重组率非常高,而冠状病毒的变化无常正是由于这种很高的重组率。不同种类的冠状病毒以不同方式出现,即使是同一种冠状病毒在遗传重组的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改头换面,变异成为新型的冠状病毒,因而有人说病毒比病毒学家更聪明,一般来说冠状病毒可以同时感染人与家禽家畜。
也正是因为冠状病毒内部的这种构造特点,使它对温度很敏感,33生长良好,35度就受到抑制,它引发的疾病流行多发生在冬季和春季,这就从一方面解释了去年发生第一例非典病例到今年春节大流行的原因。
而对于引发非典的新型冠状病毒离开寄生体——人体后,在无生命物体上的存活时间一般从几小时到数天不等,如果外界条件适宜,它还可以长期存活下去。这就要求我们对它要长期加以警惕,以免它卷土重来。
病毒进入人体,致人以病,这是病毒活动传播的最终目的,从流感冠状病毒危害人体的过程当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接下来我们得问:病毒活动传播,也就是说疫病的感染都有哪些主要途径呢?
首先第一条途径是“空气传播”,我们生活的空间可以说处处充满着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健康人群与病毒携带者,人与动物,人与日益恶化着的环境每时每刻都在通过空气——这一最基本的媒介进行悄然无息的对话和接触,应该说,人——只要在地球上活动与呼吸,就难以避免遭受病毒、细菌通过空气这个渠道进行侵袭。
我们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特定时期的传染性病毒病通过近距离空中飞沫传播。
如果作为一形象的图式,我们能更清楚地看到这种传播方式:病人打一次喷嚏或者一次剧烈的咳嗽,会产生一百万粒左右的小飞沫,其中含有大量的病毒或其他病原体,这些飞沫在静止的空气中以每秒一厘米的速度向四周扩散。飞沫扩散的范围主要是在2——4米内。在室外,这些危险的夹带病毒的飞沫可能被吹散或者被阳光杀灭,而如果在室内通风状况不好的情况下,人群就就易被感染。
第二条途径是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比如我们常见的乙肝。
乙肝作为一种传染病,它的源头就是许许多多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和乙肝病人。在他们的血液和体液里,有大量的乙肝病毒,平时会随着他们的分泌物和皮肤破损后流出的血液带到体外,这和咱们常说的病从口入不一样,它是病从血入,所以乙肝是血源型传染病,乙肝病的发病率在咱们国家非常高,眼下进一步分析它的传播途径是很有必要的。
第三条传染途径是通过“饮食和密切接触”。
不洁和没有接受定期检查的饮食摊点是病毒病层层传播的途径。而密切接触的方式包括乘车、近距离与病毒携带者共同生活、共同活动。
当年上海甲肝流行就是因为不少人吃了不洁毛蚶、饮用了受甲肝病毒携带者排泄物污染的水。
家庭成员之间共用碗、筷、牙刷等日用品而造成体液或者分泌物相互传染,这也是不少地方乙肝传播的主要方式。有的地方美发、美容,刀子、毛巾什么人都用,再加上消毒不严格,应该说这些器具上潜藏着乙肝病毒。
病毒病的第四条传播途径包括吸毒、性生活混乱,与动物不恰当的接触等等。比如当前人类第一杀手的“艾滋病”多是通过吸毒者共用针头,性生活混乱而造成的。
现实生活中,病毒与病毒病的传播途径并不是单一的,通常情况下往往是多种途径交织在一起,因而每一天,不同的场合我们都不能放松对病毒与病毒病紧绷着的弦。
病毒的善变,病毒传播途径的复杂,给人类提出了一道道从未碰过面又十分棘手的难题,破题的过程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复杂和艰难。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人类从来没有在这样的难题面前彻底溃败过,在一次又一次的破题阻击中,在一代又一代科学家与由病毒带来的疫病的搏斗当中,人们找出了阻击它们最有效的三种基本的武器。
首先是管理和控制传染源。比如:甲肝、乙肝病毒的传染源是食品和排泄物,那将从规范饮食市场,定期进行卫生检查,防止“病从口入”着手。狂犬病的传染源是狗,国家就得强化饲养管理,做到登记造册,防疫注射,规定放养时间和地点,并由专人看管。特定时期非典传染源是发病病人,那么对他们果断严格的隔离,严密监控和检疫,以及对他们周围的疑似病人的严格诊治和管理都是控制其流行最采用和有效的方法。
接下来就是要切断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需经一定途径感染其他人。消灭蚊子,就斩断了通过蚊虫叮咬人而导致疟疾这一途径。严格控制管理输血,注射当中的针头、针管,尽量做到一次性使用。小心母婴传播,即使在家庭内部也要碗、筷、牙刷等严格分开,经常高温消毒等都是有效堵截乙肝传染途径的好办法,坚持每天开窗通风,让空气经常保持流动状态,看似是细微之举,实际上是切断像非典这样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途径的有效措施。
第三种最基本的办法就是要“保护易感人群”。
对于不少传染性病毒病。尤其是新发现的病毒病,我们大多数人都容易受到感染和侵袭,小孩、老人和体弱者更需要得到有效的保护。而在特定时期内有针对性地注射疫苗是保护易感人群最好的办法。
种种办法都是在提醒我们应该注意提高人自身对疾病的免疫能力。人类经过漫长的进化,在体内建立了一整套对抗外来病原微生物的系统,专家称它为免疫系统,这是一个深邃神奇的领域,这套系统究竟有哪些特点?它又是如何与外来入侵者展开生死搏斗的?我们将在下期节目里看到这一较量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