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从《见证?亲历》“二十五年流行语” 节目的成功策划想到的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06月10日 10:23 来源:CCTV.com

  

张玮

  2004年是建国五十五周年,也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第二十五年。历经多年的沉滞,中国走上了迅速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和过去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首二十五年,我们有太多的感慨和惊叹,老百姓的生活逐步迈上小康水平,无须豪言壮语和慷慨激昂,无论“大家”、“小家”,方方面面,变化之多,变化之大,不胜枚举。

  于是,在2004年的春节过后,《见证?亲历》栏目便开始策划一个反映二十五年社会变化的系列节目,意图通过普通老百姓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变化来反映我们国家改革开放这二十五年来所取得的成就。为了能避开大而全的模式,我们在策划之初就将以小见大,在细微之处反映巨大社会变革作为这个系列节目的宗旨。我们想以这个节目在2004年的十月,为建国五十五周年、改革开放二十五周年献上一份礼物。

  节目策划过程并不轻松,摄制组的几位编导经过多次、反复的沟通,最终决定以搜索流行语的形式,找寻生活中的点滴变化。我们发现每一个年代都有它的流行语,这些经常被老百姓使用的话语,展示了百姓的生活状态,生存状态。也正是这些不断涌现的流行语,真实地记录了我们的生活。既然是流行,有些也许很快就会消失,有的流行语今天我们要费点力气才能想起来,想起时,略微会有一点时空交错的感觉。也正因为流行,那么自然就带有流行的那个年代所特有的品质,特定的时间出现的特定流行语从某一个侧面记录下了那一个年代的我们。

  而且为了更加贴近百姓,我们认为所采访的人物应该以普通老百姓为主。解说词也要杜绝沉重,力求轻松、生活化、娓娓道来。

  正是基于以上的理解,摄制组的人员几乎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所有的流行话语,然后经过多次的讨论与沟通,筛选出具有代表性和时代特色的流行语,然后进行分类,每集三到四个,制作成六集系列片《二十五年流行语》,其中包括“下海”、“下岗”、“海归”、“飘一族”、“跟着感觉走”、“单人房双人床”、“丁克家庭”、“吃农家饭”、“自驾车旅游”、“新手上路请多关照”、“一路畅通”……从各个不同的侧面讲述老百姓生活的变化。

  为了体现“流行”的概念和不同的时代特色,让更多观众产生共鸣,我们在每集节目的配乐上也打破了以往的风格,运用具有时代特色的流行音乐和流行歌曲。除此之外,我们还制作了单独的片头和片花来突出这个系列节目的个性和完整性。

  节目播出后,得到了许多观众和专家的反馈,认为节目的形势和内容十分新颖,突破了《见证?亲历》以前的节目样式,是一个成功的尝试。

  而对于我们编导来说,回想起整个节目的制作过程,发现这个系列的成功,大部分归功于“策划”的成功。虽然看起来节目的前期策划时间较长,但也正是因为前期准备的充足,并且我们采取了边拍摄边讨论的团队创作方法,因此在后期的编辑过程中相对比较轻松,并且效果很好。

  从《二十五年流行语》这个系列的制作过程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还是节目策划在节目创作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在媒体激烈竞争、电视栏目过盛的今天,电视台、电视栏目要想求生存、图发展,就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节目策划的重要性,有了好的策划,才能制作出让观众锁定遥控器的精品节目。

  一、电视节目策划概念

  1.策划是什么:

  “策划”一词古已有之,只是说法各异。它与现在的计划、计谋、对策、计策意思较为接近。简言之即出谋划策。当年诸葛亮在隆中为刘备全面剖析战争局势的韬略实际上就是一个巧夺天下的大策划。古之成大事者身边都有一位谋士。这位谋士当然就是一位策划大师了,专门为其出谋划策,从而达其目的。如周文王与姜太公,刘邦与张良等。策划学里有句行话叫做:不做总统就做策划师。可见策划地位的显赫与荣耀。

  《哈佛企业管理》一书对策划有了更具体的表述:策划是一种程序。在本质上是一种运用脑力的理性活动。策划的步骤是以假定的目标为起点,然后订出策略、政策以及内部作业详细计划,以求目标之达成,最后还包括成效的评估及回顾,而返回到起点,开始了策划的第二次循环……。

  从上可见策划是以“目标”为起点,以“信息”为基础、根据素材,围绕“创意”这个核心,展开的思维活动与实践活动,有一套详细、系统、科学的工作程序。其策划思想一直贯穿整个活动,且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创意。电视节目策划要想日见日新,惟有将它铭刻心中才能抓住观众视线。

  2.如何认识电视节目策划:

  电视节目策划必须围绕观众来做文章。二战时期美国有种“魔弹论”,意思是把观众当靶心,信息所到之处是传一个倒一个,所向披靡。然而在当今电视银屏大放异彩的年代,不可能让观众都中你的“魔弹”,但应尽可能地扩大收视群体。这就需要对节目进行精心策划。

  好策划必有一个好创意,而好创意来自对大量信息的捕捉、采纳、串联,打破常规重新组合。电视节目的策划就是在广泛搜集、了解目标受众的基础上,梳理揣摩出观众的收视心理需求,有的放矢地通过有关专家学者或节目编导集体创造出的对电视节目整体战略的运筹与规划。它必须是一个切实可行的节目制作方案、是为观众设计的能达到一定目的和效果的、有创意的节目构想。

  二、电视节目策划的重要性

  凡事预则立。经过精心策划出来的节目,观众肯定会喜欢看。

  电视最大的功能就是提供信息服务,给观众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权力在电视把关人;如何来提供服务、采取什么方式与内容把观众伺候得服服贴贴、主动接受服务就是策划的目的。首先得摸清“市场行情”――观众现在的口味如何,是东北菜还是四川菜?确定后就去组织原料加工制造,然后呈现在观众面前。这样体贴入微,观众会不买账吗?于是收视率就会提高了。

  但是,节目策划不是天马行空、可任意妄为。电视作为现代传播工具,其影响之大决定了它必须按“游戏规则”办事。

  三、电视节目策划应遵循的原则

  1.导向原则

  电视节目的策划既要考虑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观众,又要考虑观众的需求,把握两头,巧妙结合,才是节目策划的出发点。

  2. 心理原则

  制作电视节目的根本目的是要让观众爱看。节目策划要想吸引观众,就得搔到观众的痒处,打在观众的麻筋上,必须分析受众心理。

  受众心理包括一般心理和特殊心理两部分。一般心理指绝大多数观众共有的心理;特殊心理指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层次和不同性别等特殊观众的心理。掌握观众的一般心理可以使我们在宏观上把握广大观众的心理需求,尽可能地去满足他们的正常需要,并加以适当引导,掌握观众的特殊心理,才能从微观上根据不同观众制作出满足不同需求的节目,才能使不同观众接受,向社会作全方位覆盖与渗透。

  3. 创新原则

  策划本身最大的特点就是创新。没有创新,节目就没有市场;没有创新,电视就没有前途。节目策划人作为总的节目思想的建构者,必须每期都有创新,必须做开拓创新型的人才。

  节目策划的创新不是凭空臆想出来的,它是建立在广泛的旧的知识、信息基础上的新组合。其实要想创新并不太难,问题在于要敢于创新,善于从不同角度作发散性联想思维,勇于打破传统知识结构和思维习惯,不受经验的羁绊,在固有的节目形式基础上寻求一点突破就是创新了。

  四、怎样进行节目策划

  1、“选题”是节目策划的关键所在选题策划,是节目创作的第一步。

  某一个栏目或某一期节目的选题,对于这部分电视节目的制作来说,无疑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独特作用。同时,策划对于电视台节目的整体设想及其运作而言,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际上,在电视传媒业的发展过程中,多少年来,电视节目的具体拍摄制作一般也都是要通过选题策划这一关键环节的,所不同的只是大家对选题策划的重视程度及发挥水平有一定的差异而已。经过认真选题、精心策划之后才慎重推出的节目,如果其预见性、可视性很强,收视效果就好。而匆忙上阵、粗枝大叶地拟定的节目选题,不是在制作过程中常常“卡壳”,出现细节上的纰漏,就是因为按照惯用模式运作缺少特色,这样的节目其收视效果也就不会好了。要想真正制作出具有创造力、感染力、生命力的节目来,就必须对选题策划进行一个综合性的评估与调整。需要跳出固有的思维定势,拓展思路、开阔视野,科学地、全面地、客观地考虑到组成节目要素的各个环节,一边进行全面的思考、分析、评估,一边不断认真地推敲、取舍、调整,尽量把选题策划这个节目的雏形搞得丰满、完善并符合电视节目创作的一般规律。同时,在考虑节目本身要素的过程中,还不得不考虑一些与节目要素密切相关的因素,譬如编创人员的基本素质、节目运作所需的财力、物力等方面,这些客观条件必须与制作节目的各个环节相适应,否则,滞后的客观条件将会制约节目水平的正常发挥。

  2、“求新”的多角度实现是电视策划的追求方向

  当今世界各种事物的发展变化之快,恐怕没有什么词语能比“新”字的涵义更能概括得 了,电视节目的策划同样如此。受众对电视节目的需求,其核心也基本围绕在一个“新”字 上,包括新的表现形式、新的节目内容、新的艺术风格等等。具有创新意识的选题策划不仅 要满足观众的这种需求,也是制作优秀节目的必备条件。无论我们是否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实际上在每一次节目策划时,最让人感到困惑的就是“求新”的艰难。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在五彩缤纷的电视屏幕上,已经很难找到带有开先河性质的原创型节目了,似乎所有的创作空白都已经被人们涂上了各式各样的色彩。所以,要想达到“求新”的目的,就必须尝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求实现。

  首先,既不能一味地模仿别人,也不能一味地重复自己,即使是同类的、相关的选题, 也要力求做到有特点、有新意。策划节目的过程也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而创造不仅是要发现事物之间的相同之处,更重 要的是在于发现事物的相异之处。对于“求新”而言,就是在有比较、有参照的条件下,既 要借鉴总结经验,又要开阔拓展思路,这样就更容易达到“求新”的目的。这就需要我们了解现有节目所缺乏的内容、形式、风格,及时掌握受众的收视动态,使节目的每一次策划都能从不同的角度融进新的内涵,努力做到节目常办常新,选题“活水”不断。

  其次,要在激烈的电视节目的竞争中,寻找能够让自己发出璀璨光彩的舞台。随着电视传媒在人们生活中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以及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收视思想的不断成熟,与此同时,信息网络技术也在飞速发展,诸多因素的作用促使电视行业内部以及与其它门类的传播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人们常说“众口难调”,面对广大的电视观众,可以说大家欣赏节目的要求就像人们在饮食中的口味一样,要想烹调出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所接受的精神菜肴来,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这也正是搞节目策划的艰难所在。

  第三,在“求新”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时代发展的步伐,要多角度地反映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无论从哪个方面说,电视节目的选题策划及创作,都会或多或少地反映出其所处时代的特征来。充满朝气的时代精神可以使电视节目不断焕发出迷人的光彩,而不注意把握时代脉搏,就会跟不上受众收视需求的变化,因为能够受到人们普遍关注的事物往往更富有时代性、现实性与迫切性。与其它各类媒体相比,电视传媒无疑是最能生动地、形象地体现出人类情感的载体了,正因为如此,才使通过收看电视节目来获取相关信息,逐渐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3、、受众的需求反映是电视策划效果的晴雨表

  许多从事电视节目创作的同仁大概都有过类似的体验,自己辛辛苦苦制作完成的节目,播出之后会不会受到观众的欢迎呢?心里总不免有些担心。其实,这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状态。在得到观众认可之前,如果将要推出的节目是经过精心的选题策划之后才完成的,那么,这种担心比起自信来,自然就要小得多。

  我们在电视屏幕上可以常常看到一种现象,那就是如果某种形式、内容及风格的节目在观众中受到的欢迎程度高了,要不了多久,就会出现许多雷同的翻版节目,这样新节目却是以“老面孔”与观众见面了,失去了新鲜感,本来应该是很有特点的节目也因为“面孔”的相似而变得平淡无奇了。还有另外一种情况,那就是由于为了完成日常的节目播出任务量,每一期节目的制作周期都排得比较紧张。这样,就使得编导们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详尽的节 目策划,不能“精雕细刻”,如果是长期这样运作的话,就很难出“精品”出“名牌”了。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阳春白雪”、“小桥流水”各有其妙,电视工作者要想策划并制作出让观众满意的节目来,就必须认真分析、努力满足观众不同的收视需求,应该多站在观众的角度思考。“换位思考”的方法特别有利于同观众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使观众在收看节目时,更容易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当观众把收看某个栏目的节目当作生活中的一项内容来对待,就会把自己的情感随着节目策划所设定的情感脉络融入到节目内容中去,从而产生对节目的忠诚度。

  总之,在多种传播媒体激烈竞争的今天,对于电视节目策划的重要性,应该成为所有电视工作者的共识。

责编:李菁

相关视频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