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词:画面中的人叫马恒昌,他三次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并任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他所在的班组也以他的名字命名,叫做马恒昌小组。这个班组全国闻名,自1949年成立以来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绩,1999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这个小组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的光荣称号。马恒昌小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为什么五十多年这个小组能一直保持先进?
出片名:五十六年的接力
解说:带着这些问题,2005年早春,我们来到了马恒昌小组所在的齐齐哈尔第二机床集团。为了更好地向我们介绍小组的情况,集团的宣传部长张云祥领我们来到了马恒昌小组展览馆。
在交谈中,我了解到马恒昌小组1949年4月28日诞生在沈阳,是当时沈阳第五机器厂一个车工小组,有十名成员。在1950年9月,当时的小组组长、四十三岁的马恒昌就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小组也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集体,他们为什么会荣获这些荣誉呢?为此我们采访了齐齐哈尔第二机床集团前工会副主席段继革,研究马恒昌小组多年的他给我们讲述了发生在1949年初的一件事。
![]() | |
齐齐哈尔第二机床集团前工会副主席 段继革
组员们冒着敌机的轰炸,提前完成了生产任务,高射炮一响,国民党的飞机再也不敢来了。就这样,马恒昌小组的成员们努力生产,有力地支援了解放战争。
解说: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工厂要部分搬迁,进行战备疏散,马恒昌小组的所有成员带头报名参加了这次搬迁。而当时是怎样的情形呢?小组的第二任组长、现在已是89岁高龄的徐景荣给我们讲起了那段往事。
小组第二任组长 徐景荣
尽管困难重重,北迁到齐齐哈尔后两个月,组员们就投入了生产。不仅如此他们还向全国职工发出爱国主义劳动竞赛的倡议,从而拉开了我国工人阶级劳动竞赛的序幕。当时他们为什么要提出这个倡议呢?反响如何呢?
这个运动被称作马恒昌小组运动。这对启发工人阶级觉悟,巩固新生的共和国政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56年国家开始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马恒昌小组成员们的工作热情更加高涨,1956年、1959年两次被授予全国先进集体的称号。他们一直保持着优质高产,在一五期间,小组用五年的时间完成了十四年的工作量,以后也是年年超额完成任务。他们是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的呢?后来成为工程师的当时的组员胡国英的话也许会给我们一些启示。
十年动乱期间,马恒昌小组面临很多严峻考验,但他们仍坚持生产,而且年年季季超额完成国家计划,是什么精神支撑着他们?从1968年开始任组长的马江林谈了当时自己的想法。
1970年,当时担任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总机械师的老组长马恒昌已经六十三岁了,他做了一个决定——要把自己和马恒昌小组掌握的先进技术推广到全国各地,同时把各地的先进刀具都学回来。段继革给我们讲述了他们在鞍钢和著名的劳模王崇伦的一次技术交流。
1985年一直关心着小组的马恒昌去世了。马老师傅一直信奉着一句话“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他用自己的言行树立着榜样,因此尽管他已去世,但他所树立的优良传统却深深地扎下了根。
![]() | |
在改革开放之后,马恒昌小组一直保持着优良的传统,并与时俱进,在全国班组中最先建立了岗位责任制,班组建设的先进经验也在全国推广,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新的贡献。现在小组是怎样的情形?我们来到了小组所在的齐齐哈尔第二机床集团的铣床分厂。
目前,工厂正处于发展的新时期,小组的十四名成员和其他的工人一起加班加点地工作着。根据小组里的年轻人较多的具体情形,小组把提高组员的技术作为重点,通过传帮带,老组员把自己多年研练的绝活教给年轻的组员,并不断地搞技术革新和技术攻关,从而取得了许多成绩:平均提高工效3倍,质量合格率百分之百,年完成工时也从5万小时跃升到11万小时。
1991年11月,孙普选师傅成为小组第十七任组长,他一直用老组长马恒昌的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这句话来要求自己,用自己的行动来带动其他组员。尽管他现在已是全国劳动模范,并从1992年连续三届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但他从来没有忘记自己刚到小组时在小组会上立下的誓言。
![]() | |
这位年轻的组员叫马兵,看他干活的麻利劲儿,大概没人会想到他去年8月份刚刚调到这个小组,而且以前他学的并不是车工。他是马恒昌老师傅的孙子。对他调动的事家里人是怎样想的,在他的家里我们见到了他的父亲。
现在,在组里老师傅的帮助下,再加上自己的努力,马兵已能很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了。不但如此,他还不断地学习。尽管每天的工作压力很大、工作时间也很长,但为了掌握数控车床方面的新技术,马兵还是制定了新的学习计划.
自1949年成立至今的五十六年里,马恒昌小组曾十二次荣获国家级荣誉,7人荣获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形下,每一届组员们都努力工作,他们用汗水和智慧继承着小组的优秀传统,而且这种传统必将得到更好地发扬!
责编: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