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侯成名老先生家住山西省晋城市,曾经在1992年的时候,将自家产的1000斤面粉,存进了当地的一家国营粮店。当时粮店的承诺是无价存粮、存取自由。可到他们想把面粉取出来的时候,粮店却要他交钱。这事,已经困扰了老侯家10来年了。让老侯怎么也没想到的事,就在今年年初,晋城电视台的一档节目帮他把这事解决了。
(出片名 有难事 到这儿说)
非正常拍摄:
你说我们这个粮食就取不出来了,在这存的面就取不出来了,我们也解释不清楚,这是国家政策问题,能给你解释清,这不能是政策问题,咱存在你这的面,还能到现在取不出来,我也给你解释不清,存的好好的 咋能不让取了,这上面写着
存粮自愿 取粮方便 存啥取啥 保证兑现,咱存的面就是跟你要面,咱又不是和你要大米,经理不在说这个没用,我也不能给你胡说,我解释不清,经理不来了。
解说:粮店不同意老侯取走面粉的原因,是当年老侯存粮的时候,面粉每斤是1毛8分钱。后来随着粮食流通领域的改革,市场放开了,面粉的价格不断上涨,粮店要求老侯把其中的差价补齐,这样才可以取走面粉。
同期:侯成名
我们这个心里头感到不平衡,就是说是我们的面粉放进去,拿自己的钱去买自己的面,本来这个面粉的所有权,就是我们的,我们再掏上钱买回自己的面来,这个道理感觉太滑稽,不符合逻辑 也不公正,也不合理呀这个事情。
解说:老侯的家人从1995年就开始试图取出面粉,粮店要求缴纳的差价也从当年的每斤几毛钱,涨到了现在的近1块钱;粮店要求补齐差价,老侯认为我不应该补,这面粉也就拖到现在还是没有取出来。
同期:侯成名
再一个你承诺的很清楚,无价存粮,广大老百姓、特别是农村广大农民,他的理解都是认为是不要价钱的储存,无价储存,第一条就规定无价储存,方便群众 方便农村社员么,结果这个事情不但没有方便了,一直取了多年也没取出来,一年一年地跑,反正抽空就去跑一趟,去了以后换了好几任领导,找来找去年轻的领导咱也不认识,也不知道人家是回避呢不见,也不知道从咱面前走过去,咱也不认识。
解说:一个偶然的机会,老侯从报纸上看到了晋城电视台的一档叫《行风大家谈》的节目,邀请市民对粮食部门等单位进行评议。事实上,这时的《行风大家谈》已经开办有一年多了,每期节目都要提前半个月,在报纸、电视、网上公开哪些单位将是这期节目的参评单位。老侯就将自己的情况反映到了电视台。可是没想到在节目现场,晋城市粮食局的局长对当年粮店和老侯签订的那个小本子做了这样的回答。
同期:晋城市粮食局局长 张茂林
谁也不能说这是一份合同,谁能说这是一份合同。
解说:《行风大家谈》是由晋城市行评办、纠风办和晋城电视台联合举办的一档电视节目。晋城市50个部门和行业的一把手都要轮番来到节目中,现场解决老百姓提出的问题,接受大家的直接评议。如果现场解决不了的问题还会接着开局长联席会议。就粮食局局长提出的问题和老侯取不出来自家面粉的苦恼,晋城市行评办在次日下午召开了局长联席评议会。而开会的地点就在晋城市电视台。
同期:晋城市纠风办主任 李宏庭
今天我们特意邀请市物价部门 市司法部门,市粮食局 还有市工商部门,以及粮食部门的上级主管部门,一块儿和群众代表,面对面地来评议这个问题,下午咱们主要对这个问题,有个说法 给群众一个答复。
同期:晋城市粮食局局长 张茂林
代民存粮,它的初衷是方便群众,它的提出不是什么政策,不是哪级政府提出的政策,是我们行业开展的一项活动。
解说:晋城市粮食局局长认为,当年的代民存粮只是他们自己行业的一项活动,谈不上什么合同关系。他的这个说法是否占得住理儿呢?
同期:晋城市司法局办公室副主任 王东
从合同法来说,当时提出搞这个活动,从合同上来说首先是粮食部门,提出来一个要粮的问题,然后储粮户把粮食送过去,跟你签订这个合约,就等于是承诺
然后就形成了一个合同,当然就应该遵守这个合同。
同期:晋城市粮食局局长 张茂林
从价格角度讲,一毛八成一块一了,企业就需要补足九毛钱,这九毛钱从哪里来。
解说:这其实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同样份量的粮食在不同的时期有了不同的价格。这变动后的差价到底应该由谁来承担呢?
同期:晋城市物价局局长 闫培烈
客观上 储户出了钱,把这个粮食放到你这儿,你粮食部门不用出钱,拿上这部分去周转运营,或者受益 亏损,那属于管理问题,但是客观上拿上这部分(粮食)运营了,这是需要搞清的,当时背景是为了便民,但客观上,这个粮食不会是你十年前存进去的,今天还拿的是你十年前的粮。
同期:晋城市司法局办公室副主任 王东
企业改制后产生的,这些债权债务关系,它应该和它改制之前主管部门,和它改制之前的主体,共同承担这些债权债务关系,它不能把这些债权债务关系,由此而产生的风险,转嫁到储粮户的身上。
解说:几乎每一个在电视节目现场解决不了的问题,都会开这样的局长联席会。这样做,为的是让一项工作能够得到方方面面的监督,让监督资源形成一个合力。
同期:晋城市委副书记 市纪委书记 石正民
我们考虑纪检部门,它是一个能力监督,它有一定的权威性,可以查处可以追究;
舆论监督 通过新闻媒体,这个职能能够使大家都看得见,能够调动广大群众;第三个群众监督,这就是群众了解情况,有更直接的效果,所以把这三个监督有机地结合,就和电视台搞了一个行风评议大家谈。所以把纪检部门的能力监督,和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和人民群众的群众监督,三者结合起来。
同期:晋城市纪委纠风室 主任 聂永平
这些全是群众举报的原始记录,我们转交给有关的参与单位,参与单位进行整改,
整改后把整改的结果报回来,然后重新进行存根,再就是他们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到底是什么原因 怎么解决,解决的办法是什么,这里面都有。
解说:老侯的面粉到底能不能顺利取出的事情,也在记录中。根据当天的局长联系会议决定,粮食部门同意将老侯的粮食退还给老侯。并且承诺要进一步落实还有多少类似的存粮户,一并将历史遗留问题解决。
同期:侯成名
感谢电视台 纠风办 举办《行风大家谈》这个栏目。
解说:在所有解决了的问题中,有个反映者始终坚持自己不到节目现场,并且,希望得到保护性拍摄,他也像老侯一样,在感谢着《行风大家谈》。他当时反映的是安监部门乱收费的问题。
晋城电视台《行风大家谈》节目片断
同期:反映者
去年十一二月份的时候,城区安监局牵头,对我们这个石料场进行联合验收,在验收过程中,有个安监局的人对我说,需要对验收的这十几个部门来的人,每人发二百块钱所谓的补助,去了多少人,总共去了有四十个人左右,四十个人,这样就花了我八千块钱,那你如果每个人,不给他们二百块钱会怎么样,就会产生人家拒绝签字,不签字以后我这个企业,就不能顺利地被验收,就不能进行生产
我就想问一下市安监局的相关领导,这个费用还会不会继续发生在其他石料场,这个费用到底合理不合理。
节目现场 同期:晋城市安监局局长 谭宽年
凡是进行什么验收呀 认证呀,收二百块钱的验收费 补助费,巧立名目的这些费用都是不对的,我们下去以后将对这件事做一落实,要如数退还。第二件事,今后验收,一律不发生任何这种费用。
节目现场 同期:节目主持人 陈颖
刚才那个小伙子说了,如果我们不给这个钱,人家不给我验收证,那我损失的就不是这一万块钱了。
节目现场 同期:安监局局长 0524带TC000307
所以我现在可以郑重地向全市的矿产企业承诺,类似这个情况你可以直接找我。怎么跟您举报呢?你可以写信、电话、见面都可以,我的手机号码13935679888。可以直接举报,写信的话,可以直接寄到局长办公室收,这都没有问题。
同期:晋城电视台副台长 郭雷
节目播出20天以后,我们就收到市纠风办,转过来的八千块钱退款,纠风办让我们找反映问题的当事人,把这个钱转交给他,我们也和当事人取得了联系,把这八千元退给他了,同时当事人也和我们说,自从节目播出以后,安监局还对采石场进行过几次检查,但是再没有人要补助和伙食费了。
解说:在晋城市,通过《行风大家谈》节目,目前已经有5000多位群众的困难得到解决。这些困难涉及经济、执法、教育等当地政府的50个部门和行业。看着一个个棘手问题的解决,老百姓们几乎没有一个不叫好的;可同时,隔一段时间就要上一次电视节目的局长们,也真是别有一番感受在心头。
同期:晋城市劳动局局长 缑广顺
以前可以糊里糊涂当官啊,没人找你么,人民群众找你,你可以推辞啊,但是作为纪检部门找你,这个问题你就必须得有一个说法了,所以说这就是有组织监督
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两者结合到一块儿,你必须得认真 必须得负责,否则的话,你这个官就不是很好当啊。
同期:晋城市财政局局长 王克平
我们有个深刻体会,如果不敢正视问题,越遮遮掩掩,(工作)难度越大,如果动真格的 越大干,(工作)难度越小,效果也越好。
同期:晋城市委副书记 市纪委书记 石正民
让我们的被评议领导干部和评议代表、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对话,就像老百姓经常说的一句话,青石打沙石,石(实)对石(实)地解决问题。
解说:小李大学毕业一年来,单位始终只给她发170元的基本工资。和有关政策差了一半。她分别找到单位和有关劳动部门,4、5个来回后,还是没有结果。
下个月,《行风大家谈》节目评议的单位将有晋城市劳动局,小李已经报名了,她也要找《行风大家谈》节目说说这个理儿。
责编: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