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一首抗日民谣)长兴的百姓受遭难,新四军赶来救救星,杨柳叶子青啊青,打合溪啊,缴枪炮啊,缴到大炮有两门啊……
这首歌曲创作于抗日战争年间,流传在长兴,歌词里记载的是新四军战斗事迹。其中提到一门大炮的故事在当地流传最广,很多长兴的老人当年都是这个故事中的一份子,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盘踞在浙皖交界处的日军南浦旅团拥有着可怕的战斗力和最先进的武器,他们的任务是清除占领区内一切反抗力量。1944年3月29日,南浦旅团下属的小林中队近400人,又一次扫荡安徽省广德境内杭村一带,随队配备了一门崭新的92式步兵炮。中午时分,小林中队准备离去,躲藏的村民却发现,在日军身后,竟然又有一支装束完全不同的队伍从村前悄无声息的经过。
78岁的汪得林老人61年前亲眼看到了发生在这片麦田里的一幕。
同期:村民汪得林
鬼子从新杭的西面到新杭,有一条山路到广德,顺着这个路下来就到了路东这个地方,日军有重机枪、轻机枪还有大炮。
这片庄稼地不但空旷而且两面环山,新四军48团正是利用了地形特点早已在这里打下埋伏。在居高临下的牛头山上,小炮排正在瞄准日军,冲锋连秘密埋伏在另一侧山丘的竹林里,而在日军身后,第三支队伍已经紧紧锁住。一场生死较量开始了。
同期:村民汪得林
新四军从东面就发了枪,发了枪以后,日军就用大炮拼命的朝东面调,那边山边他们(村民)住的那里,(炮弹)打到房子边上,把房子梁啊全部震塌了。新四军就没有打枪,就用手榴弹就三方面朝当中合简直跟翻天一样,四面八方都喊,冲啊、杀啊、捉活的……
在广德的一条公路旁静静矗立着一座墓碑,它的主人叫郑大芳,出身于上海世家,投身革命后任新四军48团3营指导员。他是部队里的文艺骨干,能歌善舞,杭村一役,他却第一个率部冲下山岗,与日军展开白刃厮杀。那一年,他只有22岁。
同期:郑大芳烈士的妹妹郑慈
(郑大芳)他那个时候就带领一个连冲到前面去,跟敌人拼刺刀那么个情况下就把大炮夺下来了。他呢,中弹了,中在心脏部位。缴到大炮的时候那个连牺牲了很多人,有一个连长也牺牲了还有一个排长,他也牺牲了。
48团失去了一位战将,但击毙了70余名日军,最大的战果是得到了那门92式步兵炮。可是关于这门炮的故事,并没有结束。因为八路军和新四军缺少重武器,所以日军在占领区一直实行碉堡政策,但是在92步兵炮3000米的射程内,一发炮弹就可以摧毁一座碉堡。日军司令部严令上千名日伪军开始在浙皖交界疯狂搜寻。
48团为了避敌锋芒要转入山区,可如果带着200多公斤重的大炮无法迅速转移。战士们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向村民家借来几口棺材,把大炮拆开装入埋在竹林里,在埋藏地点上堆起假坟用做标记,同时又故意留下方向相反的车轮印,用以迷惑敌人。
同期:苏浙军区纪念馆研究员章志敏
(日伪军)在一些地方贴出悬赏公告,把银圆和钞票堆在桌子上叫当地人说出新四军藏炮的地方。但是人民群众始终不把大炮藏的秘密告诉日伪军。丢炮的那名小中队长也被南京侵华总司令部杀掉,不了了之。这门大炮在后来苏浙军区成立之后,在抗日战争最后期乃至解放战争时期为新四军立下了汗马功劳。
苏浙军区纪念馆内有两处地方是参观者停留最久的,其中之一就是记载了92步兵炮由来的展厅;而另一处则是纪念馆院子里的一座墓碑。在这座碑下埋放的正是共和国第一大将粟裕的骨灰,这位将军为什么会在遗嘱里提到:把骨灰的一部分撒在温塘这个小村子呢?
同期:中国军事博物馆近代革命战争馆副主任刘珂
一九四四年日军发起了一号作战行动,就是要打通大陆交通线,从南到北的大陆交通线。当时国民党一溃千里,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确定了巩固和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方针。在苏浙地区为了配合盟军登陆作战,到了一九四四年十二月粟裕带领新四军(一师)南下,跟在苏浙地区一直斗争的新四军十六旅会合。苏沪杭三角洲地带是日、伪、顽包括日军、汪伪政权还有国民党第三战区顾祝同部队重兵防守的那么一个地区,形式错综复杂。我军在苏浙地区建立苏浙军区以后可以说是在这个地区打进了一个楔子。
1945年1月6日的夜晚,16旅官兵在王必成、刘别生等人的率领下高擎火把在仰峰卡一座老宅前静静地等候,远处的黑暗里终于出现了跳动的火光,一支大部队的身影逐渐清晰,为首的人就是粟裕。那晚,随军而来的很多个名字都令日本人极为头痛,一大批战斗精英的悉数到达令默默无闻的仰峰卡老宅一夜间将星如云。从那天起,这里就成为统领苏南、浙西战场的最高机构——苏浙军区司令部。
1945年2月5日,在中央军委电令下,新四军苏浙军区成立大会在48团驻地的门前召开。大会宣布粟裕任军区司令员,下辖四个纵队。 48团所属的16旅改编为第一纵队。
同期:新四军老战士徐国强
前面有四到六门八二式迫击炮都整齐的在前头,还架了七八挺重机枪。在主席台前面,部队整整齐齐。
苏浙军区成立后首要任务就是扩建根据地,学校、医院、地方抗日政府甚至银行等机构在极短的时间里陆续成立。
同期:苏浙军区纪念馆馆长吕伟宏
新四军苏浙军区政治部、司令部、供给部在我们长兴,在这一带还有新四军政府的领导机构,比如苏南地区行政公署,也有培养我党我军领导干部的新四军苏浙公学。并且我们新四军后勤保障比方说有鞋子厂、被服厂,还有修枪所。新四军负伤疗伤有新四军后方医院疗养所等等。这一切都在这一块地区,因此这一带地区就有一个美誉叫江南小延安。
台基村的这座宅院曾经是新四军培养干部的学堂,学员选自军区内各个部队的年轻骨干,他们在这里学习军事和文化课程,学员共400名,包括一个学习财会的女生班,学期为两个月。粟裕是这里的校长,他经常骑马从仰峰卡的住处赶来这里讲课,据说在他讲课时,连这块空旷的院子里都坐满了人,而其中很多学员在后来的解放战争中都成为骁勇善战的年轻将领。
在苏浙军区成立后短短一个月里就有1600多名当地年轻人成为了新四军战士。越来越多的人以不同的方式加入到抗日的洪流中,这其中竟然还得到了一位日本军人的秘密帮助。今年95岁的抗日英雄郎玉麟至今也没有忘记那位叫山本的战友。
同期:新四军老战士郎玉麟
![]() | |
有一次我的三哥被日本鬼子抓去,没有打也没有骂。他(日本人)问我三哥郎玉麟是你的弟弟呀?我三哥说是的,他(日本人)说你回去吧,我叫山本,以后有什么事情要我帮忙,我尽量办。我想和你弟弟交个朋友。我三哥出来了跟我一讲,我奇怪了,日本鬼子要和我交个朋友?那好吧 我们就试试看。当时我们就写了个条子叫我一个警卫员姓严带进城去送交给他(山本),跟他说我们部队需要医药用品,请他代买一些医药用品。果然他替我们买了许多药、纱布买了不少东西。那么他进一步要求要跟我交个朋友见见面。我们部队几个人就商量和鬼子见面这合适么?最后说可以,约他(山本)出来,他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怕他什么,以我们就指定比较秘密的一个地方。(山本)跟我说我今天来看看你就是为了表明我自己的身份,我反对我们国家来侵略中国,我是反战同盟的成员。所以以后你需要我做什么事情就跟我说。抗战结束以后他假如还在(活着),他一定到湖州来,他是宪兵队的在湖州呆了这几年,他知道我的关系,他一定回来找找我,叙叙旧。
爱好和平是所有善良人类的本能,然而另一种观念时至今日也依然存在。
同期:苏浙军区纪念馆馆长吕伟宏
有两位日本客人当时通过旅行社导游介绍过来,他们站在门外没有进来,让导游先进行了联系。导游跟我说了他们的来意,他说这两位客人是在我们这一带侵华日军的子女,他们的意思是沿着他父辈侵华的这条路来走一走。当时我感觉到很气愤,因为我们现在要沿着革命先烈的足迹追寻革命精神,像他们这种目的、行为,我感觉到非常气愤。因此我跟导游说,这样的情况我不欢迎。
1945年8月15日,侵华日军正式宣布投降,此时,中央军委给苏浙军区下达了新的任务。
同期:新四军老战士张岱
司令部把指导员集中起来开过一个会,要保密。大家一律整理自己的服装听从命令,要一律北撤让出苏南。我们都是苏南的人啊,要离开家乡啊,好多战士哭啊,许多老百姓像我的那个房东,他知道后流泪,他说你们这么好要走了,我们什么时候再见面?
为了和平,1945年9月,苏浙军区全体将士挥师北撤,至此,以温塘村为中心的抗战岁月始告终结。今天,数以千计的英魂就长眠在这片土地,与他们相伴的是一个永远不会褪色的名字。
责编: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