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09月06日 11:27 来源:
温塘——战斗的岁月(上)
在浙江省长兴一带的村子里,随处可见当地人盖起来的新式民宅,高大气派。但在它们中间却夹杂着一些看上去并不协调的建筑,当地人也说不清这些老宅子究竟建于何时,他们只知道几十年来,这些房子的主人始终没有出现过,于是富裕的村民们曾一度想把这些似乎无主的老宅拆掉,在原有的地基上搭建新房。但是2005年年初,这些老房子里无一例外地出现了一张由政府机构签发的通知,
其中明确规定——禁止村民擅自拆毁。这是为什么?难道仅仅是因为这些建筑年代久远么?究竟有些什么人在这里生活过?他们因为什么而来到这里又因为什么一去不返呢?
长兴县有一个叫“温塘”的小村子,外来人第一眼就会注意到立在村口的一块刻石,上面的几个字让人不禁联想到千里之外的革命圣地,这个偏僻的小村子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响亮的名字呢?
在白岘乡茅山上有一眼清澈的山泉常流不息,附近的人们世世代代从这里挑水,但在60多年前,泉边经常会出现一些外来人的身影,他们不是来喝水,而是来清洗伤口。
81岁的曹抱娣那年还是个姑娘,她清楚记得一觉醒来,忽然发现几步之遥那座荒废的祠堂里住进了很多陌生人,他们中的大多数竟然都有伤。
同期:村民曹抱娣
![]() | |
我们不知道,有时候晚上来,谁知道啊?晚上全抬过来了,住在祠堂里来几个不知道。
这些新邻居究竟是什么人?为什么行迹如此隐秘呢?
这座竹林深处的祠堂原本连当地人也很少靠近,但据曹抱娣回忆,这些新邻居到来之后很快把这里改成了一座小型医院,手术室、内外科室、病房以及近50名医护人员的宿舍就分布在祠堂周围的12间房子里,而祠堂里面则是重伤员病房。
同期:曹抱娣
没了一条腿,只有一条腿,还有的两根拐棍撑着走路,有的没有手这样挂着,一只手好的,有的右手没有,有的左手没有。受伤的我跟你说,大多是二十三四岁的样子,还都是小伙子,都不大,年纪还很轻。
每天都有新的伤者被送到这里,医生和护士们们只能用最简陋的设备和最快的速度来挽救生命。
解说:在这张手术台上,每天都有人死去。
同期:曹抱娣
葬在山上,那时侯的荒山很荒的,现在那些荒草都已经割掉了。你们去看的葬坟的地方,那时侯都是荒山,看见他们抬上去,抬着去埋葬,死掉的有薄皮棺材。一定说葬了多少我们不知道,就埋在地下用点泥土盖盖,上面也没有高起来的坟头就是平的。
茅山的竹林里究竟安葬了多少人?他们的名字是什么?这些都已经无从考证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让他们洒出热血的那场战争早在1937年就已经开始了。
1937年,日本法西斯发动了侵华战争。11月,上海失陷,日军分两路进攻南京,一路沿沪宁铁路正面进犯,另一路沿嘉兴、湖州直驱长兴、广德,对南京进行外围进攻。同年11月25日,日军攻陷了位于太湖西岸浙皖交界的要地——长兴。
同期:新四军老战士徐国强
他(日军)不管男女老小,看见就打。打的最多的地方是长兴老区住宅到李家巷这条公路上,横一个竖一个很多很多,塘西桥西埠这个秧地里,日本人在塘西桥架起机关枪(老百姓)全部被打死。为什么叫二十九个半呢?还有一个孕妇正怀着孕。(日军)到了长兴城底下,就烧,整个这个城房子烧光。
长兴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的这些老房子今天看上去已经毫不起眼,但在抗日战争年间,这里却是地方武装领导中枢的所在。众多群众武装中,原本只是一名教师的郎玉麟所组建的部队最具战斗力,让日本人百思不解的是这支中国平民组建的“杂牌军”何以会屡次战胜装备充足的日本军队呢?
同期:新四军老战士郎玉麟
开始的时候风起云涌,这里一个部队那里一个部队,三个人三支步枪自称大队长,就是这样子一哄而起,都是不愿做亡国奴这个思想,这是一个基本情况。以后上海来了两个同志,一个是红军的一个师政委,一九五五年评的中将—— 彭林,还有一个是王文林,当时已经是地委书记。这两个同志和我一个同学联系,到了我这里。我们三个人就合在一起,我们也是由他们两个人介绍参加了共产党。我们三个人就组成了一个支部,王文林是支部书记,彭林是参谋,我在部队主持工作,那个时候自称大队长。开始的时候有二十人以后扩大到两百多人。
事实上,自抗日战争爆发起,在长兴附近的群众武装里都有中共地下党员加入,他们对外身份隐秘,对内组织群众,高效的指导战斗,同时在传播这样一个信息——一支打鬼子的正规军队就要到来了。
1943年初,温塘及附近的村子里,陆续出现了一些陌生人,他们平民打扮,三五一组在村民家里借宿,白天出去,夜晚回来,说是来这里跑买卖,通常是几天后便匆匆离去。然而细心的村民发现,这些买卖人的身上带着短枪。
温塘村最大的一座古建筑,建于清咸丰年间,前后两进、共有房屋46间,占地2000平米。相传是一对秀才兄弟所建,但二人娶妻纳妾却均未生子便疑风水不好,举家迁走,从此这里就变成无主的荒宅。
解说:那些奇怪的买卖人离去不久后的秋天,温塘村这座荒芜的古宅里忽然秘密进驻了一支部队,村民们并不知道这支陌生的队伍就是中共中央军委领导下的——新四军。这支第一个进入浙西的队伍就是新四军一师十六旅的主力——48团,先前的那些买卖人正是乔装的新四军侦察员。素有“老虎团”称号的48团此次任务就是开辟苏南、浙西战场。当时,团司令部就驻扎在这座院子里。团长刘别生化名方自强。
同期:中国军事博物馆近代革命战争馆副主任刘珂
四十八团是一个非常英雄的战斗团队。在一九四三年左右,四十八团已经到了苏浙地区进行抗日游击战争,打了很多胜仗,在老百姓中有很多神奇的传说。团长叫刘别生,是一位非常有名的战斗英雄。这个团的特点就是打起仗来不要命,团长带着往前冲。
![]() | |
方自强的化名让日本人误以为这只是一支规模不大的游击队,不足为患。同年,由王必成率领的16旅旅部也顺利来到长兴,会合48团并集结了当地的群众武装 ,开始着手建设浙西根据地,进一步壮大自己的力量。
离温塘村不远的石臼村里有一座古香古色的宅子,很难想到这里就是当年新四军的兵工厂。为了打击装备充足的日军,兵工厂的建设至关重要。
同期:四军老战士徐国强
我们长兴警卫连只有一挺轻机关枪是捷克式的,“老家伙”一打就卡了就要拿通条去戳了。其它步枪火铳(土枪)还是算好的。当时子弹很宝贵很宝贵,我是给连长当通讯兵还好一些,我弄了五发子弹,其他人两三发。
在这个院子里,60名工人日夜赶工。当时的东房是翻砂和铸炼车间,北房有木架车床,用于制造手榴弹弹柄,西房有脚踏铁车床,为武器最终装配车间。
武器通过马拉人扛的方式源源不断地送出,在确保了装备的基础上,16旅48团开始向敌人发起了大规模的反击,仅在1944年,他们就攻克敌人据点80处,毙俘日伪军6000多名。其中很多次战斗就是在48团司令部的这间参谋室里精心策划的。
1944年3月29日,侦察员报告——日军南浦旅团小林中队正在安徽省广德境内清乡扫荡。旅长王必成、团长刘别生立刻把所有营级以上干部召集到这间屋子里,战前参谋会紧急召开。大家都明白,南浦旅团训练有素,不但凶悍而且配有日军当时最先进的武器。
在中国军事博物馆内,有一件展品见证了1944年3月,新四军48团与日军南浦旅团的那场恶战。这件展品今天就保存在一楼的兵器馆内。
同期:中国军事博物馆近代革命战争馆副主任刘珂:我们这个厅是功勋武器厅,只有在战争年代立过功勋有战功的武器才能进入这个厅展示。比如说战斗英雄王海的飞机,还有董来福的功臣号坦克都在这个厅里展示。
与功勋武器厅内其它大型武器相比,角落里的这门炮并不起眼。这是一门日本制造的70毫米步兵炮,因为定型于公元1932年即日本神武纪元2592年,故名“92”式步兵炮。日本人造的炮为什么会成为中国人民的功勋武器呢?这门炮究竟见证了一场什么样的战斗?
责编: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