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屯堡人——戍边者的后裔》第四集《走进的和远去的》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06月14日 15:17 来源:CCTV.com

  屯堡文化近20年所遭受的冲击,远远超过了以往的600年。

  沿着古驿道,在云鹫山的峡谷半山处,有一个美丽的山寨,云山屯。

  从前这里商家云集,热闹非凡。据说,在安顺城里买不到的东西,在这里也可以找到。

  [采访村民:古戏台]

  今天的云山屯却显得冷清寂静,甚至有些破败。大部分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剩下的多是老人和孩子。

  走

  屯堡人几乎一直处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不为外人所知。而一旦开放了,他们便走的很远。

  1984年,安顺蔡官屯地戏队受到邀请,远赴法国,参加巴黎秋季艺术节的演出。

  [采访:我们没到他们国家之前,提前一个月打了广告。社会上的人扯不到票,估计都是官员来看了。一开始演出,就鸦雀无声,演出完了,巴掌就哗啦哗啦地拍,10多分钟停不下来,欢迎了三次,都谢不下幕。

  采访:蓬皮杜总统夫人和我们合影,我们就名声大震了,轰动整个巴黎。]

  紧接着,地戏队又受到西班牙的邀请,演出同样大获成功。

  [采访沈福馨:当时法国的各家报纸是铺天盖地的,没想到民间艺术到这个地方会有这么大的反响。]

  地戏是屯堡人向外界敞开的一个窗口。就在屯堡人逐渐地让世界了解自己的时候,屯堡人也在被慢慢的改造着。

  杨正洪18岁开始和父亲学习雕脸子。

  1981年,他和父亲一起为石头寨雕了一堂三国的脸子后,附近村寨的地戏就基本恢复完了。

  从此,杨正洪开始雕刻面具,雕刻的风格随着市场的要求而不断地变化。

  [采访:别人要什么样就雕什么样。]

  今天,在杨正洪家里,雕刻面具已经变成了流水线生产,商业的味道越来越浓,传统的东西却越来越少了。

  传统的保存是渗透在所有的生活细节中的。

  古老的石头寨挤进了贴着瓷砖的新式房子,越来越少的年轻妇女肯穿“长衣大袖”,屯堡人的生活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有人担忧,再过50年,长衣大袖和石板房会不会在大多数屯堡村落消失?

  [采访郑正强:屯堡村寨农民手里有了钱,他就想盖小洋楼,把原来的屯堡房子拆掉,贴上瓷砖,认为这就是现代化生活。这不算错。祖祖辈辈的生活都是艰难的,现在居住环境要改变一下,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农民群众理解不到文化意义上的保护,对屯堡文化的原生态是一种破坏。]

  当年,沈福馨带着蔡官地戏队出国演出时就已经意识到开放可能会使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更加困难。

  [采访沈福馨:我们在压缩,在人为地改变。]

  沈福馨研究屯堡文化多年,收藏了大量的地戏面具。他说,现在已经很难找到一个明朝时期的面具了。

  [采访沈福馨:我们非常强调保持原汁原味的东西。我发现就收。使传统的原貌能够尽量保持住。]

  1987年,从国外演出回来后,蔡官屯建起了一座地戏博物馆,以纪念自己的荣耀。

  如果没有600年屯堡文化的传承,就不会有地戏演出在世界范围内受到的广泛关注。在和世界的接触中,屯堡人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价值。

  天龙镇,从前是滇黔古道上的一个重要的驿站。

  相传,明初时,有张、陈、沈、郑四大姓的始祖随征南大军在此驻扎。

  后来,在朱元璋下令就地屯田之后,这四人结拜为异姓兄弟,共同开发这块陌生的土地,使天龙成为了一个横跨在古驿道上的军事重镇,成为了护卫安顺市的东大门。

  2001年,天龙镇率先扛起了屯堡文化旅游的旗帜,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旅游资源,力求为游客呈现一个原汁原味的屯堡生活。

  [采访天龙:首先就是保护建筑,我们一直就是住这种石头建筑,石头建筑是屯堡文化很重要的特色。

  只要与屯堡文化不相适应的建筑,一律拆除,另外的特色就是大袖子,我们制作了几百件这样的服装送给村民。

  采访天龙:来到这的客人,他们最大的感受就是身临其境,好像一进入天龙,有时光倒流600年的感觉。]

  今天,天龙已经成为贵州西线旅游的一道风景。对旅游的开发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屯堡,也让屯堡人重新找回了自信。

  鲍屯是屯堡最古老的村寨之一。

  今天,在鲍屯还保留着鲍家拳和108路的棍术,只是会的人已经很少了。但是,鲍屯人相信,他们的武功不会失传。

  [采访鲍灵佑]

  改变是必然的,可是很多传统的东西也是根深蒂固的。

  [采访张晓松:文化冲击下的变化是自然的。因为人们关注研究他们,他们又反过来在想,漫漫又自信了。所以好的东西会保留,不适应的消失。文化保存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渐进的过程。但是,文化的母体,根本的东西不会改变。我是一个屯堡人,不会变。]

  云山屯是一条蛰伏在山中的长龙,龙头是明代的建筑,龙身是清代的风格,而到了龙尾,则能看到典型的民国时期的西洋建筑。

  走进云山屯,就好像走进了一条历史的通道。

  2001年,云山屯被认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这让村民们开始看好旅游经济。

  金保友在街边开了一爿铺面,现在,又在盖新房子,他相信,总有一天,冷清的云山屯会热闹起来的。

  熊光明老人也在云山屯住了一辈子,虽然,他和老伴儿都是苗族,可是他们同样也是屯堡人,一提起屯堡旅游,老人家就来了兴致,一定要唱上一段。

  正月十八是吉场屯抬汪公的日子。八方来客,汇聚一堂。处处都涌动着屯堡人对春天的期盼,对美好未来的企望。

  我们当然希望屯堡这道美丽的风景永不消逝,但是,我们更祝愿屯堡人的生活能够越来越好。

责编:李菁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