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屯堡人——戍边者的后裔》  第一集 《移民》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06月14日 14:45 来源:CCTV.com

  [一组集市上屯堡女人特写,跳集市大全(人声,音乐)]

  在贵州腹地的大山深处,生活着一群屯堡人,他们又被称作是老汉人。

  [远山,史书,地戏打斗]

  公元1381年,明朝洪武十四年,皇帝朱元璋派遣30万大军远征西南,史称太祖平滇。屯堡人把这次征战叫做调北征南。

  [顾成墓一组,对面的九溪村]

  在安顺九溪村的文笔山上,有一座硕大的坟茔,是明代大将顾成的衣冠冢。每年清明,周围的顾姓后裔都会回来拜祭。

  顾成,祖籍湘潭,后来移居扬州,是朱元璋平定西南的前锋。公元1414年,85岁高龄的顾成在贵州任上去世,时任贵州都指挥使。

  [屯堡人的家谱,地戏,祖坟]

  和顾成一样,30万征南大军都是来自地肥水美的江淮地区。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从此再也没有回过自己的故乡。

  [采访郑正强:

  30万大军每天一个人消耗一斤粮食

  就要30万斤粮食

  贵州交通当时非常艰难

  要从江淮地区把粮食运过来

  那要很大的运输队伍

  [农耕的妇人拉出远景山间的田野,屯堡村庄]

  屯田是明朝广泛实行的军事制度,规定军队战时七分作战,三分屯田,平时三分戍守,七分屯田,以补充军队庞大的开支。

  [四合院的空镜、女人(背景音乐)]

  据说,为了稳定军心,当年的明朝大军是携妻室儿女一同前往的。

  [张晓松采访

  他们想象的是

  朱皇帝对他们很关爱

  不是让你一个兵士一个人去打仗送死

  而是让你的家属陪伴在你身边

  你的整个家庭都跟着你走

  虽然说可能永远会回不去

  但当时也许他们还没有这种想法

  但至少是

  一个家庭随着军队开始迁徙

  那一路扶老携幼

  当时那个场景一定非常壮观

  据史料记载,明初,中央政府在贵州有20万大军屯田,也就是说,是20万军户扎根在了贵州高原。

  [九溪井边跳地戏,小铺子里的老人]

  朱元璋先后发动了两次征南战争,才使明朝在西南的政权得以稳定。

  为了巩固战果,也为了进一步开垦边疆,朱元璋又下令从中原、湖广、江南等地强行征调大批的农民、工匠、犯官等迁入贵州,名曰“移民就宽乡”。这一行动被屯堡人称作调北填南。

  [采访张晓松

  你看他的路程

  从南京起程

  就是溯江而上

  先是坐船 过长江

  然后过洞庭

  进入贵州的时候

  他们分了两 三条线路

  那么最主要的就是洞庭湖

  经过一条沅水 一条江

  就到了我们今天的

  叫做镇远的一个古城

  然后到了镇远以后

  水路不通了

  然后就在那里换乘马车

  或者骑马 或者步行

  一路向着西行

  在贵州的西线布开了这么一条(战线)

  沿着军事驿道

  走到了我们今天的安顺地区

  实际上他的先头部队呢

  一直到了今天云南和贵州交界的

  主要在云南境内的曲靖]

  [九溪井边的人们]

  大量的填南移民,和屯军一起,形成军屯军堡,民屯民堡,商屯商堡。

  屯堡人就是这些来自江南的明朝先民的后代。他们,构成了今天安顺一带独特的汉族社会群体——安顺屯堡。

  [火车,公路,]

  滇黔古道是中国由内地通往西南边陲的最便捷的道路,今天,高速发展的公路、铁路也是沿着这个方向不断地向西南延伸。

  [安顺市一组]

  安顺,古称普定卫,是扼守这条通道的咽喉,也是朱元璋西南屯田的首选之地。

  [采访郑正强:

  安顺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史家称安顺为“黔之腹,滇之喉,粤蜀之唇齿”。]

  从今天的屯堡村落分布图上可以看出,安顺周边的屯堡非常密集,这也是为什么今天独独在安顺地区保留下了完整的屯堡文化的原因。

  [1547采访郑正强:朱在全国很多地方屯田,发展军卫制度,但是只有在贵州保留下来,跟填南很有关系。调北填南为巩固战争成果,从文化上讲,他实际上也巩固了屯堡文化。很多地方就是因为没有填南。

  调北征南和调北填南,带来的不仅是政治军事上的震动,同样带来了江淮先进的农耕文化。

  [采访郑正强:当时贵州人烟稀少,有些专家统计,大概近20万人进入云贵,主要是在屯田的地方。用江南的财富填实云贵。还有一个细节,就是为了让这些人生活得更好,还组织了一部分商人。]

  明初的移民活动是对贵州的一次重要的开发,公元1413年,也就是朱元璋调北征南后的第32年,贵州第一次作为一个独立的行省进入了中国历史。

  在安顺城的东北,还保留着一组古建筑,这就是安顺文庙。

  安顺文庙建于明朝初年,虽然规模不大,却是精工细作。尤其是大成殿前用整块巨石雕刻一对透雕云龙狮柱,更是美仑美奂。

  1382年,也就是调北征南的第二年,朱元璋下令全国各地的孔庙在春、秋两季祭祀孔子,而在此之前,只有山东曲阜的孔庙每年祭祀,朱元璋的这一命令显示着儒家思想在明王朝统治中所占据的主导地位。

  千年的儒家精要,在屯堡只幻化成两个字——忠孝。虽然历经了600年的风云变幻,屯堡人依旧坚守着自己的品格。

  [采访张晓松:当年奉了]

  [顾之炎拿祖谱]

  安顺九溪村的顾之炎是顾成的第22代孙。今天,他负责安顺地区顾氏族谱的修订。

  [采访顾之炎:屯堡人对族谱啊,不说是比生命还贵,但懂文化的,它确实比生命还贵。如果你把它轻视,没有族谱,就说明你对你的姓不忠诚。]

  屯堡,是大山深处一座座青灰色的石头堡垒,它们既流露着军人凛然不可侵犯的威严,也透出了屯堡人对寨墙之外的世界的谨慎的观望。

  正是因为这种观望,使屯堡人固守着自己独特的语言、服饰、生活习俗,和不变的对家乡的思念,使他们既不同于原住的少数民族,也不同于后来的汉族移民,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使我们得以在600年之后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一股飘荡在群山之间的“大明遗风”。

责编:李菁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