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特别节目《一年又一年》之《甜蜜的回忆》
央视国际 (2005年02月05日 14:36)
[大片头]记忆
[采访]王刚
我记得我老在大门洞倚着门帮盼着我爷爷回来,因为每次回来,他一定给我带俩糖球。
[采访]王静
时间长了它还化,我印象最深的拿起来好长,然后嘴接着。
[采访]李阳
我这牙为什么后来全都换了,都磨了呢,就是吃糖吃得太多,一口虫牙(龋齿)。
[采访]张秋歌
搁到嘴里永远有那个咔、啪一声。
[小片头]一年又一年 之 甜蜜的回忆
[解说词]
2005年元月9日,上海市闸北区工人俱乐部内正在举办一个小型展览,主题是金鸡报春收藏展,这是一家民间收藏组织开展的定期活动之一。每个月的第二个星期天,组织内的收藏家们都会碰个面,交流交流各自的藏品。活动正式开始前几分钟,一位50多岁的先生走了进来。一进门,他就给在座的每个人发糖。莫非他遇到了什么喜事?可是,既没人询问,也没人客气,都是习以为常地拿起糖来就吃。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位名叫曾优良的先生,收藏的专项是糖果包装纸。为了得到一张糖纸,他经常要花十几元甚至几十元钱买回一包糖,每次组织活动,他都会拿上一些糖果来供大家分享。但是,在曾优良的童年记忆中,每次过年才能吃到的糖果,却是一种一分钱一块的“求是糖”。
[采访]曾优良
我小时候吃到过求是糖我印象很深的,好像我还有这张糖纸,吃的时候啊还有一个很大的,糖里面是一圈一圈的,一层层花纹的,一层层红的。吃上去很软的,就是像这个糖很简单,在我印象当中,当时是六十年代了。
[解说词]
上个世纪60年代,刚上小学三年级的曾优良就喜欢上了收藏,那时候,父母每月给他的零花钱只有两元,既要买书报,又要买文具,于是,他收藏的专项就选中了可以不用花钱买的糖果纸。但那时,糖纸也是不容易得到的,因为对很多人来说,糖是一种难得的奢侈品。
[采访]张秋歌
我就记得小时候我们哪吃得起包纸的糖,那时候我记得我们当地叫光腚糖,就是不穿衣服的糖,然后我还记得,因为我们家乡很冷,那个糖在外面买,商店也很冷,虽然有个大铁炉子红红的,但是东西是从外面拿进来的,那糖冻了,然后我记得用那个铁的器具搓那个糖的时候,出那个声就像下冻饺子,那种声音我还都记得。
[采访]王刚
当时有一年,不知道谁,我二大爷,居然带回了一盒方糖,方糖现在是人们弄咖啡呀,放在里面调什么的,那就是干吃呀,或者是我记得老在掂量,冲一杯糖水嘛,是放一块方糖,还是放两块呢,其实放两块才正好,但是真舍不得,我特别喜欢看,就像这样一个玻璃杯,灌满了水,然后这个方糖下去了,它慢慢慢慢下来,然后开始冒泡,然后糖渐渐溶解了溶解了溶解了。
[解说词]
那时候,糖在人们生活中的特殊地位,是现在的年轻人很难理解的。
在北京的王府井步行街上,有一座著名的百货大楼;百货大楼门前,矗立着一位普通劳动者的塑像,他就是已故全国劳动模范张秉贵。
张秉贵从1955年开始在百货大楼糖果组工作,您现在看到的是一段拍摄于1977年的新闻纪录片。
[资料片]张秉贵卖糖
[解说词]
如今,张秉贵工作过的糖果专柜已经改了模样,但他的儿子张朝和仍在继承着父亲当年的事业。
[现场同期声]张朝和卖糖
[解说词]
很多上了年岁的人还能记得,张秉贵有一手绝活,叫作一抓准,无论您想买几斤几两糖果,他用手一抓,基本上相差不到一两块。再上秤一称,就准确无误了。看张秉贵卖糖,在很多人的记忆中,成了一种独特的享受。张秉贵这手绝活是怎样练出来的呢?
[采访]张朝和(张秉贵之子,北京市劳动模范)
咱们北京有那老瓦房,那个瓦块都是半圆的,有的就给他砸碎了,
是一把一把抓,是一斤多少,经过好几年练习,所以说父亲终于练就了一抓准,算帐一口清,接一问二联系三。
[解说词]
张秉贵跟糖果打了一辈子交道,他的儿子张朝和小的时候过年,能吃到些什么糖呢?
[采访] 张朝和(张秉贵之子,北京市劳动模范)
都是化了的糖。为什么呢?工资少啊!父亲的工资他养着一家人。就是在百货大楼那儿买,一角钱一包的,差不多半斤啊;有一斤一袋的,两角钱就一斤多。什么呀?全是化了的糖,都内部处理了。感觉吃到嘴里都牙碜,含到嘴里以后呢,把这个等于脏的,把糖果拿出来之后,唾一口唾沫,把那脏的都给吐出来。为什么呢?那时候买不起糖。
[解说词]
因为糖是不容易吃到的,能吃到糖被赋予了一种特殊的象征意义,糖纸也就不仅仅是一张小小的纸片了。那个年代的很多孩子,都有过收藏糖纸的经历。这也许正应了那句老话,物以稀为贵吧。
[采访]张秋歌
在孩子的时候,我们拿这种糖纸来显示自己,显示自己的富有,我记得小的时候我们那个书本,或者是笔记本,或者是作业本什么的,早上起来总要挑几张,一看这个特别好,看一看,今天到学校去显摆显摆。
[解说词]
收藏糖纸基本上不用花什么钱,一般是捡来的,平时在路上走,只要多加留意,就可能有所收获,捡来的糖纸要洗净压平,捡得多了,还可以跟别的孩子去串换。捡糖纸、换糖纸也有许多说道,糖纸也分三六九等。米老鼠奶糖价格高,它的包装纸也就金贵,一张米老鼠糖纸能换好几张水果糖或者是别的普通的糖纸。那时候,没有人觉得满地捡糖纸是一件多么丢人的事情。
[采访]卢奇
我们经常跑到火车上去,跑到火车站,当然外地来的很远的火车,在那儿一下火车,马上钻上去,钻上去干什么,到处去找糖纸,陈家吃的糖纸,把这个糖纸,这是北京的,这是新疆的,我这个远,越远那个越好。
[采访]王静
就是比谁的糖纸好,那是什么呢,得拿到手上,手上不就哈气嘛,热,然后它就卷起来,这是最好的糖纸,然后我们去换,当地的糖纸,长春的糖纸不行,必须北京的糖纸NO1(最好)。
[解说词]
谁也没有想到,这一捡竟捡出了一个精彩的大千世界。这些由当年孩子们捡来的老糖纸,完整地勾勒了一部新中国社会发展史。在上个世纪50年代,我们能看到公私合营;60年代,有抗美援越;文革期间突出政治,毛主席语录、样板戏都上了糖果包装纸;改革开放后,一切与国际接轨,米老鼠商标的使用,也得到了迪斯尼公司的正式授权。
[解说词]
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实行低收入、低物价政策,很多生活必需品短缺,人们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一些糖果,久而久之,糖与年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有一种糖果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年,它的广告词几乎家喻户晓:七颗大白兔等于一杯香浓的牛奶。
四十多年来,上海的曾优良先生收藏了不同时期、不同种类、不同样式的一系列大白兔糖纸,其中最早的是由爱民食品厂生产的“三喜”牌大白兔奶糖,据曾先生介绍,这个糖果家族总共有过四十多个品种。它们的老大哥,在1972年还曾经承担过特殊的任务。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上正常化轨道。在尼克松访华期间,中方赠送给美国代表团的礼品中就有大白兔奶糖。据说,这还是周恩来总理亲点的。当年的大白兔奶糖是手工包装的,包糖女工陆秀琴一分钟能包三十几块,荣获过上海市劳动模范奖励。至今,她和她的几位老同事对那段往事还记忆犹新。
[采访]陆秀琴(原爱民食品厂包糖女工 上海市劳动模范)
当时我们厂上去开会了,开了会以后,他回到厂里就传达了这个消息。我们也感到很高兴,大家都加班加点,把这个糖赶出来。
[采访]蒋茂有(原爱民食品厂车间负责人)
要求很高的。都是白的,不能有灰点子,都要干干净净,要消毒,都要达到这么个要求。因为他(尼克松)吃的东西,要经过化验,肯定要化验的,所以我们等于一个政治任务。
[解说词]
这样一个政治任务,是怎么落到大白兔身上的呢?蒋茂有告诉我们,大白兔奶糖诞生于1959年,是国庆十周年的献礼产品。那些年,大白兔奶糖在消费者中一直有很好的口碑。1972年,正是“文化大革命”闹得最厉害的时候,很多工厂搞武斗、打砸抢,而当年生产大白兔奶糖的爱民食品厂,是能够维持正常生产的为数不多的企业之一。
据曾优良了解,大白兔中选还有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三年困难时期,周恩来总理经常要饿着肚子工作到深夜。工作人员怕他身体受不了,就在办公桌上备了几块大白兔奶糖。那香甜的滋味给周总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大白兔就有了这次在外事活动中崭露头角的机会。
[采访] 蒋茂有(原爱民食品厂车间负责人)
做了一批以后,他们美国人吃到我们这个糖,他们吃了我们的糖公认还是不错的,后来都分光了,没有了,结果再做第二批。我们拿出去很少,都抢的。
[解说词]
在很多年里,大白兔奶糖一直属于紧俏产品,即使在它的产地上海都很难买到。
[采访]张云英(原爱民食品厂供销科员工)
上海糖烟酒公司说,你们生产多少我们吃多少,我们销售多少,计划经营。另外一个就是,有几个关系比较好的来呢,少量地也给他一点。大白兔特别吃香。
[采访]周香凤(原爱民食品厂检验员)
商店里来要大白兔的话,把最低档的糖搭给他们,你买几百斤大白兔,要搭给你多少多少最低档的糖。因为大白兔紧张啊。
[解说词]
那么,当年生产大白兔奶糖的工人们,过年都吃些什么糖呢?
[采访] 张云英(原爱民食品厂供销科员工)
过年时候,什锦糖厂里发一点。
[采访]周香凤(原爱民食品厂检验员)
亲戚朋友叫你,因为你在这个厂里做吧,人家就托你,厂里买不到。
[采访] 张云英(原爱民食品厂供销科员工)
厂里对外是一律不卖糖的。这个规矩一直做到现在,不卖糖。你要糖到商店里去买,给你票子你去拿。
[解说词]
为了应付那些不断找上门来的关系户,厂里供销科还专门安排一个人开票子。凭了这种票子,才能在商店里买到糖。如今,大白兔奶糖已经不再像当年那样紧俏了。如果您想吃,很容易就能买得到。现在,老糖纸反倒成了紧俏商品。一张普通的老糖纸也要卖到一两元钱,虽说算不上贵,但已经是糖果本身的好多倍了;公私合营时期的糖纸更贵些,每张要卖两三元;文革糖纸一般则要卖到10元;有的糖纸,您就是花钱都买不到了。北京有位名叫许善斌的老人,一次偶然发现了一种巧克力糖纸,图案是八个样板戏。他马上花90元钱买了下来。过去巧克力曾经是一种昂贵的奢侈品,很少有人能够吃得起,所以,这套糖纸存世量很少。许善斌为凑齐这套糖纸努力了很多年,最终也只收集了其中的7种。对于喜爱收藏老糖纸的许善斌来说,这也许将会成为他永久的遗憾了。
责编:木铎金声 来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