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香港”《CEPA一年后》
央视国际 (2005年01月28日 10:39)
如果说,香港是亚洲经济的领跑者的话,那么于2004年1月1号正式实施的CEPA,也就是《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无疑又为香港的发展增添了一支强心剂。2003年6月29号, CEPA的签署仪式在香港礼宾府举行。商务部副部长安民和当时的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梁锦松分别代表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签字。之后的2004年8月27日,商务部副部长安民和现任香港财政司司长唐英年签署了《CEPA扩大开放磋商纪要》。CEPA实施一年来,真正实现了双赢,共有1108个香港原产产品,可以零关税优惠进口内地,并签发了逾3200张原产地证书,涉及货殖超过12亿港元。
香港被誉为最受旅客欢迎的亚洲城市,2004年,到港旅客达2180万人次,其中,内地游客最多,2003年7月28日,北京、上海、广东等8个城市的居民到港“自由行”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旅游经济的发展。
具体说来,CEPA着力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贸易投资便利化这三个方面。由于实施了零关税,使得香港产品在内地的竞争力大大加强了,很多产品的关税优势甚至超过10%,为此,港商每年可以节省约43亿港元的资金,并为香港创造大约9000个就业机会。
钟表业,是香港重要的出口加工和创汇行业,有着20年发展历程的运年表业集团,是第一个在名表之都—瑞士开设生产线的港人企业,面对CEPA带来的这一大好商机,他们已和其他9家钟表企业联手在内地的杭州开办了一座香港名表中心。
内地的美容化妆品市场是香港的8倍多,如此庞大的市场,让香港从业者心有所动。作为香港富有传奇色彩的品牌化妆品连锁店——莎莎化妆品国际有限公司,虽然已经在香港和东南亚拥有62间一站式分店,但他们还是把内地看成是未来最重要的发展地,随着今年3月25日、莎莎在上海淮海路的第一家店开业,内地消费者可以轻松享受到400多个品牌、超过15000种的国际化妆品。
显而易见,CEPA的实施为香港经济的腾飞带来了无限希望,并为内地市场和企业开辟出一个新局面。CEPA实施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内地与香港的共同发展,这是一个内地与香港地区互惠互利的协议。一方面,香港的商品可以零关税进入内地,内地消费者可以低价买到高质量的商品,另外一个方面,香港完善的服务体系,又能够带动内地相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实现双赢。
由于香港企业有95%以上都是中小企业,因此零关税对于企业产品进入内地非常有利,奇华饼家就在计划着在深圳开设内地首间专卖店,把港制食品运到内地出售。而2005年预计总产量可增加10%的构想,更是让集团上下充满信心。
有此想法的还有清泉纯蒸馏水有限公司,CEPA之后,他们要面对的消费人群不再是香港的700万,而是全中国的13个亿。这一次,他们不仅要带高质量的产品,更要带去优质的服务和管理经验。
面对CEPA,从事服务行业的港人受惠良多。因为服务业对香港经济举足轻重,其产值占 GDP的比重接近九成,CEPA使得像管理咨询、会议展览、律师服务等18个香港比较成熟的行业商机无限。
以律师业、旅游业等为代表香港服务业,其优势在于,它一方面在服务意识和管理经验上比内地领先,另一方面又比外国同行更了解内地,文化、语言方面的障碍相对要少。
林月明律师,是取得内地律师事务所实习证的香港律师第一人,她对未来进驻内地充满了希望。
作为亚洲的金融中心,银行业在香港发展中的作用可见一斑。CEPA降低了香港银行进入内地的门槛,资产限制从200亿美元降低到69亿美元,这将促进更多港资银行进入内地参与竞争,中型银行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除此之外,香港的物流行业在CEPA实施之后也前景看好。香港一向是世界一流的物流枢纽,多年来一直都保持着世界最繁忙货柜港及国际航空货运中心的地位。目前,香港7成以上的物流订单来自广东;在珠江三角洲拥有6万家工厂的香港企业倾向选择香港物流公司为其服务, BAX GLOBAL正是看准了这一优势,决定进入内地市场的。
可以说,CEPA是一个双赢的协议,它不但大大加强了香港作为国际商务中心和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必经之路的吸引力,也大大有利于内地经济的发展。尤其是CEPA 第二阶段正式实施后,不仅零关税港货达到了1108个,而且在服务业的开放程度也大幅提高。
香港实业界普遍认为:CEPA的实施,是中央政府为香港提前打开的一扇财富之门。在CEPA签署之后,香港股市的恒生指数由2003年6月29日的10479点升至现在的13500多点,这段期间累计上升了3000多点,升幅达30%,失业率由去年的8.7%回落到目前的6.5%,就业人数创下333万人的新高。CEPA更进一步推动了香港经济顺利转型,使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得到更大的巩固和发展。CEPA,让香港的明天更美好。
责编:朱亚菲 来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