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手记:有多少思念可以重来
央视国际 2004年03月22日 16:48
时间:二零零二年八月廿三日——九月三日
人物:集通公司 聂明远 刘树栋
内蒙古电视台 昊搏雷
北京电视台 华艺 何明 胡宁扬
地点:集宁至通辽的广袤草原
我们的故事开始了——
火车
记得我上台抽签念出“草原上的子弹头”这个选题后,台下欢声雷动。历次异地采访都是这样:抽到公认不好拍的选题,都能赢得兄弟台热烈的掌声!大家熟悉、喜欢这种交流方式,所以每次抽签热闹得像个联欢会。不过,事后怎么想怎么觉得“火车”是个上上签。
子弹头列车夕发朝至,白天一趟,晚上一趟,拍摄外景的过程让我想起电影《平原游击队》。摄制组到达一个站台后要等到第二天的同一时刻才能再看上火车一眼,每天就是这样等待和倾听着远处传来的汽笛声,当火车出现在视线之中,摄像师何明便目不转睛地盯住子弹头,一直拍到它又消失在视线之外。我们“埋伏”在可能看到火车的各个地点:山顶、路边、铁路桥上……能抢到两三分钟的镜头也备感珍贵。当火车行驶在弯曲的司明义大桥上,长焦调过来,白色车厢穿越紫色的暮霭和深绿色的草原,那个镜头美极了!火车内部的拍摄同样颇费周折,机头驾驶室几平米的空间,话筒杆都耍不开,为拍摄车身镜头,何明半个身子和一条腿探出车门,另外半个身子被两个人拦腰抱着,这样的危险操作被编导华艺用DV机拍摄下来编成拍摄花絮,我们再看时都觉得后怕!
浓浓的火车情结一直延续到了现在,回北京后偶然看到与公路并行的火车,每次都兴奋地喊:火车!火车!身边的人总问:你没事儿吧?
草原
在编辑《车窗外的草原》时,我们没有直接抒发赞美之情,而是设计了几位人物的采访:湖北游客讲述自己走走停停的愉快经历、达里诺尔的垂钓者告诉我那片湖水是鸟的天堂、子弹头列车的乘警长绘声绘色地形容狍子尾巴尖儿上的白颜色……就是从他们由衷的情感里,我们感受到了那份对草原的眷恋,这眷恋流淌在蒙古人沸腾的血液中,这眷恋洋溢在我们这些初识草原的人惊喜的笑容里。
草原给我的震撼是从令人沉醉的夜色开始的,四子王旗的蒙古包外,我看见远处有一点亮光(当时竟愚蠢地以为是楼房里的灯光!)突然,就在那个方向,月亮从地平线上升起来!我无法控制自己发出惊声的尖叫,各个台的兄弟们也先后跑出来,兴奋地看着、叫着、架起机器拍着。那天应该是阴历十五,一轮满月就这样静静地把月光铺满整片草原。月升的过程不像日出那样眩目,但却能撩拨起心中最柔软而不敢触碰的深情。当时,我感觉月亮像个赤裸的姑娘,让你不敢看却又忍不住不看。那天晚上躺在蒙古包里,我特别希望能被月光照亮梦乡……
在内蒙听到了一首好歌:《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当我每一次站在草原上,沉入那超然的静寂之中,我都仿佛听见了这首歌,还能听到的是自己的心跳、呼吸和鲜血在体内奔涌的声音!就这么贪婪地凝视着草原,在那里,有鹰,有雄健的甩动白色鬃毛的骏马,有大片大片让你想拥入怀中的野花,有太多在城市中永远看不到的闪闪烁烁的星星。
优待
从正镶白旗到大板,草原上的天气阴晴不定,老天特别“厚待”我们这个摄制组:赶路和吃午饭的时候永远晴空万里,一架机器就阴天!这倒让我们捕捉到了草原的另一重色彩。当太阳终于穿透厚厚的云层,离我们最近的那朵白云镶上了一层金边儿,令白色愈发纯净,像孩子的眼眸;还有那道车窗外的彩虹,给雨后的清新倍添妩媚,象姑娘们七彩的蒙古袍。
其实,这里指的优待是集通公司特许:子弹头列车归北京电视台调度三小时!走还是停全听我们安排。列车长、乘警、驾驶员、调度员各自手持对讲机,我们一声令下,车上车下各方传达配合,紧张得像打仗。除了我们,他们也是头一回碰上这种事!拍摄一个列车迎面驶来的特写镜头,摄像机就放在铁轨上,摄像师从巡像器里感觉不到火车已近在咫尺,只听见汽笛震天地响,拎起机器赶紧闪。驾驶员也出了一身冷汗!事后责怪我们:你们不要命了!
集通线沿线各站、段的领导职工都以最高礼遇招待摄制组,待我们如上宾。回北京后录制主持人串词时,我的搭档常贵田老师问我:这次去吃着烤全羊了吗?我得意地说:差不多天天吃!常老师为没能同往深感遗憾。
遗憾
内蒙台的顾副台长和集通公司的白总都答应送我匹马
这两匹马至今未送至北京!
感谢
其实我们内蒙人不讲这些虚礼儿,你如果说太多客套话,反倒让人觉得不实在。但还是想说——
谢谢集通公司的白总。每天打好几个电话询问北京台的三位同志到哪了?吃住习惯不习惯?您送我们的蒙古袍非常精美,要是穿上它走在北京街头,准震了!
谢谢聂叔叔。出发前给我们带了那么一大包药,可谁知我们特别适应草原的水土,没一个人生病,天天吃肉喝肉汤,都红光满面的。
谢谢刘树栋。此行拍摄有你这个人民警察陪同真让我们放心!因为有你,我们六个人的摄制组团结紧张又严肃活泼。
谢谢内蒙台对外部的领导和同仁,在你们的领导和帮助下,昊搏雷领导和帮助了我们。他身兼队长、录音师、摄助多职。扛着架子跑在最前面的是他;车厢里睡得最晚的是他;替我们喝酒最多的是他;喝多了唱歌最好听的也是他。内蒙台的小伙子都是这样出色吧?
其实要感谢的人太多了,如果现在还在内蒙古该多好!大家会举起酒杯豪爽地喊:什么都别说了,喝酒!
片尾
我是在舟山群岛休假的时候写这篇稿子的,置身江南的空山灵雨,几乎没有时间怀念草原的苍茫大气。直到有一天,在沈家门码头的海鲜夜排挡,刚叫了一桌子菜,就有三个小伙子背着吉他,问要不要听歌?我问:你们最拿手的是哪首?他们立刻唱起腾格尔的《天堂》。“我爱你—我的家—我的家—我的天堂——”
夜色中渔船灯火忽明忽灭,小伙子们激情嘶吼,半条街的人们都朝这边看过来,好多人跟着一起唱。我鼻子酸了,赶紧干了一大杯啤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