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2006年4月植树感言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4月17日 16:22 来源:CCTV.com

  刨坑、标齐、填土、浇水,这是植树的一系列动作。今天,我们这些实习小编们也感受了一把植树的快乐。三个多小时的运动,让每张灰不拉几的脸上都挂上了笑容。

  感受过北京春天的人都会抱怨这个大都市,风大,沙大,似乎一张口涌入的都是灰尘。在北京,随着经济的发展,车辆多了,人多了,高楼大厦多了,但是树木却不见增长。你也许会觉得“全民植树”是句空话,说实在的,在去内蒙通辽三北防护林植树之前我也以为这句国家倡导的口号和自己相隔很远。虽然每年一到春天各大媒体都会竞相报道全民植树的胜景,但是,我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看一看,赞叹一下,算是精神支持吧。

  通辽之行算是圆了我们诸多编导的植树梦,因为大多数人都和我一样是大姑娘上轿——头一次。按照国家规定,每人每年至少种植四棵树,所以我们制片人牟老师有了这样的感言——“想一想,我们从小到大欠了多少棵树呀!”欠债是要还的,过度汲取的后果不用多说,那是大自然向我们追债的苦果。我们电视人在倡导别人的同时,自己却不能履行口号,是有些光说不练的尴尬。

  到达植树现场,一幅幅平常我们见不到的画面开始不断涌入视线。通辽地处我国的东北部,照常理推算应该是黑土,黑土啊,那可是富含养料的上等土壤,但是,我们看到的却是黄色的沙子,偌大的土地全部都是沙子。这种土壤,别说种庄稼了就是种仙人球我觉得都活不了!纱巾蒙面是居住在此地村民统一的着装。初见这些人时,小编们还以为是少数民族的习俗,后来发现很多汉人都是这种打扮,才知道这是应对沙尘无奈的装束。很夸张的。也许在北京偶尔会看到骑自行车的阿姨有此扮相,但是全民都是这样就有些过了!捎带提一句,在返回北京的前一天,我们每个人都感受了一把沙浴,大白天下黄泥点,一位小编刚换上的白色运动上衣就这样瞬间变了颜色,爽,爽毙了!

  做电视的人,每天奔波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我们用镜头见证社会的发展,监督各种不良现象。理性成为电视人具备的基本素质,但在一次次节目制作的过程中,感性分子却不断地往上冒,于是造就了一群社会“愤青”。今天这群“愤青”终于愤怒了自己一次,很是感慨呀。“全民植树”言之有理,应当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坦白说,也只有树木才是那片沙地的真正征服者,真正的主人。住在城市这个大监牢中的人渴望见到绿色,渴望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渴望蓝色的天空,渴望夜晚明亮的星星。这一切的前提都是生态环境的改善,生态环境,短短的四个字关系到太多的东西。

  (王玮)

责编:西寻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