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健康频道 > 六朝古都美食情 > 北京 > 正文

老北京的茶汤

央视国际 2004年09月26日 15:08

  茶汤是传统风味的老北京小吃,与传统意义上的茶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但那一把镶着两条金龙的大铜壶,壶嘴咕咕地蒸汽直冒,一副随时准备悬壶高冲的状态,还是酝酿了几分茶家泡饮的氛围。老实说,就是那个别具一格的大壶吸引着来自八方的食客们。身为一个北京现代,对于北京的吃文化也是知之甚少,一次我在“城乡交流中心”商业大厦等朋友时,因为天气原故,我躲在了一个背阴的地方乘凉,无意间,远远的一个锃光瓦亮的大铜壶一下就把我的目光吸引主了,心地的一种冲动想上前看个仔细,便迎上前去,细细端详,果然器宇宣昂,壶柄壶嘴都镶着闪闪有光的大金龙,在蒸汽的氤氲里,颇有腾云驾雾的王者态势。

  再探头一看,一个青瓷小碗,放入些许粉末,加上糖、芝麻等,先用冷水调均,然后用铜壶里的滚水一冲,便成一碗茶汤,黏黏的,稠稠的,有点类似杭州的藕粉,幽幽的清香随着腾腾热气冉冉升起。寒风呼呼的,喝上一碗甜丝丝的茶汤,真的很爽,爽得似乎不单是那长驱直入的消化系统,还有周身的整个肌肤!

  清嘉庆年间的《都门竹枝词》中有“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老北京讲究喝前门外的聚元斋和天桥的茶汤李。而我有幸品尝的就是“天桥茶汤李”的一个分支。一款小吃能风靡几百年,到了眼下,不但不衰,还发展起连锁来,其中自有其造化与魅力的。不过我更留意的是这首词里给茶汤那黏糊的状态一个极为传神的语词———“浆粥”。这款体现着对口齿和胃力一丝不苟关怀的小吃,稀饭不像稀饭,羹汤不是羹汤,该如何措辞的,还真让我傻了眼!神妙的“浆粥”二字还让我忆起儿时母亲洗被单后的“浆被单”,那时侯的被单可真有口福!再说浆后的被单因此而收藏了阳光的气息,与肌肤相亲时,的确令人有股干舒的爽快!

  我买上一袋茶汤回家后慢慢享用,同是茶汤,还有多款内容,有鲜菱角的、有藕粉的、有油茶的……我选择了杏仁的。奶粉似的一大袋,至少可以泡十次,还配有味精似的一小袋,小袋里装的是综合配料:砂糖、红糖、桂花、芝麻、切成米粒大小的果脯……。一句话,这就是老北京小吃的魅力所在。

(编辑:吴晓洋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