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 | 搜视 | 电影 | 电视剧 | 直播 | 点播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房产 | 家居 | 论坛 | 访谈 | 博客 | 星播客 | 网尚文摘

《东方之子》节目组成员

央视国际 (2003年04月14日 14:00)


  制 片 人·张朝夕

  1991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编辑专业;1993年进入东方时空;此后一直荣任《东方之子》热爱委员会委员;业余担任过东方时空五周年、七周年节目的总编导;也曾在《百年人物》任编导;现在是《东方之子》的大当家。


  策划统筹·周文飞

  "一个人的品质其实被无数人悄悄拥有着。"如果爱〈东方之子〉需要一个理由,我希望这就是。

  从当老师到干电视,从井冈山到北京城,"风后面是天空,天空上面是天空,道路前面还是道路。

  "如果要为变化找一个理由,我相信这就是。"


  执行策划·瞿贵祥

  1995年加盟《东方时空》,一直从事策划、编导工作,现任《东方之子》组执行策划。


  执行策划·王冲霄

  生于70年代,感受时间的变化却苦于无法表达。大学时代为了学英语看了一堆美国片子,知道了活动影像所有的种种好处。毕业,进入了辽宁电视台。三年后飘入北京《东方时空》又是三年。至今仍然热爱各种DVD、VCD、CD,一边谴责盗版一边暗自感受幸福。


  执行策划·马 明

  学的是新闻,曾经的梦想,今天的行动,明天的抱负都是一名新闻人。干过报纸,周末则坐在直播间接听听众热线。1994年,至报道部副主任,顿感没了方向。某日,熟悉的音乐响起,幡然醒悟:原来还有梦。于是在新世纪的第一个冬季,毅然北上,投奔《东方时空》。随身细软包括:衣物,文凭,获奖证书(皆为包装之用)。普通话一级甲等证书(抵御"北佬"之歧视)。痛并快乐着》(了解痛,更想体验快乐) 


  执行策划·杨晓凌

  从前是《焦点访谈》的前方记者。现在是《东方之子》的后方策划。从前嗜辣、脾气暴躁、眼里揉不得沙子,所以去做《焦点访谈》。现在吃辣椒的本事退化了,心气儿平和了许多,想追求人生进步了,所以来做《东方之子》。


  外 联·刘 博

  一副火暴脾气,自学生时代就常得罪人,此乃天生之本领,却自觉这是爱憎分明,且死不悔改。大四的时候有幸进入《东方之子》组实习,就此混入组织至今。


  编 导·姜德贤

  记者是一个讲求良知的职业,需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需要执着地追求精确和分寸。 从事新闻工作整整7年了,常言道:12年一个轮回,我在新闻圈依然经历着从记者到记者的轮回。1995年开始在社教中心《神州风采》实习,1996年开始做独立编导,现供职于《东方时空》。


  编 导·金明哲

  素有大志仍庸庸碌碌。1998年,广播学院进修完毕,来到《东方时空》至今。


  编 导·陈开

  从小的志向当一名国家级体育健将,年少时候的梦中曾无数次捧起奖杯和姑娘的鲜花……一觉醒来,怀里抱的往往是至今也舍弃不了""足球"。几次受伤后,这份梦想就永远留在了记忆里。走上社会后,曾经有一位道人似有似无的点拨:三年要动一动。加盟《东方时空》原本是多年的夙愿,在经历了一场生死一线之隔的车祸后,这个心愿变成现实。或许,人生有时就是如此,坏事是好事的开始,好事也可能是坏事的开始。


  编 导·沈公孚

  千禧年从寒冷的白俄罗斯回国,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去那儿?其实很简单--上学。

  从小就梦想做一个电视人,新世纪的夏天走进了《东方之子》。

  对于一个生性就喜欢不规律生活的人,可能搞电视正适合我,但这只是一个开始。


  编 导·王伟达

  其实我的本名叫王昉,其实我想当个音乐家。


  编 导·王 芳

  在很多个聊天室里以及QQ上,我叫"牛豆",不是因为长得小也不是因为害天花,它的本意是"很牛的土豆",生得土不是我的错,能土得足够牛也是一种境界,哦?

  我衷心地热爱新闻,很多年的梦想都是做一个了不起的记者。2001年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毕业后我来到东方之子,在这里开始了痛苦和幸福羼杂的我的新生活。

  欢迎大家到QQ上找我,我们可以一起探讨一下如何让土豆变地瓜的问题,呵呵……


  编 导·马金瓯

  1994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

  1999年加盟《东方时空·东方之子》。


  编 导·刘 斌

  毕业于中国新闻学院,2001年3月加盟《东方之子》。

  照片是五、六年前的,焦点虚了,很抱歉。

  但希望片子能够做得好看一点,对得起大家。


  编 导·李晓燕

  金牛座,祖籍山东,北京大学毕业,法学学士学位。

  1995年进入央视,曾担任过《金融之窗》与《军事百科》主持人、编导;广告部与《商务电视》编导;现任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东方之子》编导。在《东方之子》工作我感到很幸运,除了名牌栏目的光环之外,更吸引我的是我们的采访对象,他们犹如当今中国一本本厚重的史册。走进他们的光辉与梦想每每好似读了一本沁人心脾的好书,听了一场美仑美奂的演讲。我渴望把这份感动与我的电视观众共享。


  编 导·岳海弘

  一个从牛肉拉面飘香地方走出来的大学生,在千禧年初的时候"触电",先在一个以运动为乐趣的频道落脚。后来在摸爬滚打中来到《东方之子》。虽然刚毕业不久,但天生一 "成熟"的脸,常被不幸归入中年人行列,希望能在以后的工作中体会越来越多成熟的乐趣。


  摄 像·刘洪波

  1995年进入中央电视台 摄像。

  中国德国牧羊犬协会  会员;

  中国动物保护协会   会员。

  "人以动物为本,动物以人为本。"


  摄 像·郭宏峰

  参加工作20余年,到《东方时空》就八、九年,没有什么大毛病,有的话,就是工作认真。


  摄 像·王忠仁

  毕业于"舞墨"专业,人却长得虎背熊腰。

  喜文字,且钟情摄影。本人属虎(猫科),喜欢虎。据字典解释一为哺乳动物,二为比喻勇猛、威武。

  "丫真有意思,属啥像啥。"(此话是校园T台猫步后的结果)。

  后来相师说,应该找个属鼠的,诧异后,想想也不无道理,猫走不走直线,不是完全取决于耗子吗?


  摄 像·杨 帆

  我来自北方重镇沈阳,怀着对电视事业的渴望,毅然来到《东方时空》。

  年幼轻浮的我在这里慢慢地沉积,经验寡薄的我在这里逐渐的沉积。我相信,随着岁月的流逝它会把我磨砺成真正的电视人。


  后期技术·张东升

  本人最大的特点就是缺点太多,以至于找不到一点优点,像我这样的人也很难得。

  我的爱好广泛,喜爱参加各种活动,而且是随叫随到,但每月却都是透支生活。

  我还有一个最大的心愿就是摆脱目前如此苗条的身材,加入胖子的行列。


  后期技术·闫小刚

  2001年7月加盟《东方之子》


  秘 书·张 涛

  1994年加盟《东方时空》至今。

责编:晓星


[ 新闻发送 ] [ 打印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