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做常识分子
央视国际 2003年08月04日 15:54
巴 丹(向幼姝)
在形形色色的知识竞赛节目中,常识让人们感受到知识的快乐,但你很难把这些娱乐节目的参与者与知识分子挂起钩来。有人把他们比喻为“常识分子”。当然,无知是不幸的,但常识也不过是知识的泡沫,并不能让人体验到驾驭知识和追求真理的快乐。
从学习知识中树立科学精神,比简单地记住一些知识更重要。
很多书籍是传播科学知识的。因此,读书的配餐中,知识书籍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但是,许多知识书籍并没有令我们的小读者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树立科学精神、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特别是要在科学知识中,感受人的精神。如果知识成为装点门面的傀儡,它又能给我们的生命什么营养呢?这些书籍在告诉孩子们这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时候,很少给予孩子们发现真理的乐趣,很少激发他们说出自己的主张。这不仅是某些科普类知识类书籍的诟病,更反映了对知识的迷信与膜拜。我们对已有的知识津津乐道,缺失的是批判与反省;忽视对未知事物的兴趣、渴望和探索,知识的积累反而成为孩子们科学探索和前进的掣肘。人们不禁担心,知识分子会不会退化为常识分子?他们知道的东西确实不少,但他们只是知识的皮囊。这也就是一些人,从科学崇拜者会一下子变成伪科学信徒的原因吧。科学不是机械的,实用主义的。它应当充满了人文精神,具有丰富人性化内涵,它告诉孩子感悟生活的方法,鼓励孩子去梦想,激发他们去实践。我们的科学前辈是从不知道为什么,或者不相信前人的答案而成为真理的发现者。尊重但不迷信,追问并能够质疑,继承并能够批判,是我们对待既有知识的科学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