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孩子的思维
------——童话作家金波访谈
央视国际 2003年06月10日 15:45
问:您认为现在的同学为什么都喜欢童话?
金波:因为童话是有感情的,可以与人交流,童话它所写的不是现实生活当中所发生的事情,它是孩子们心目中幻想出来的,可能想象出来的故事,跟他们想象的事情很接近,所以他们很喜欢童话。
问:站在一个儿童文学家的角度来看,您觉得童话的灵魂是什么?
金波:童话的灵魂当然是幻想,如果童话没有幻想,那就不叫童话了。作家之所以会产生幻想,幻想是现实生活所启发出来的。如果一个孩子喜欢哭,为了不要让他那么懦弱,那可能童话作者就在爱哭的孩子这些现实生活当中引发出来幻想,想象力,它就是这么一个童话。所以同学们看了都感到很有兴趣,所以童话的灵魂主要是幻想。
问:您是怎么写出童话来的?
金波:我刚才讲到,童话是哪儿产生的,童话是现实生活当中产生的,现实生活当中有些事情使我非常感动。但是如果我想这篇故事我是写给孩子看的,或者是某一段年龄的孩子看的,就用一点童话的手法,这样,幻想的成份要多一些,语言要精美一些,故事的情节要很曲折、生动、活泼;或者我想让孩子们看了增长一点知识,还是让他们看了哈哈大笑高兴,还是在故事情节上感动他们,这些想法,我都是要在写作之前想好的,然后我才拿起笔去写。
问: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写童话的,您小时候有没有写过童话呢?
金波:我小时候听过一些民间故事,民间故事里面有一些像童话一样。我记得有一次,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老师给我们出作文题,作文题他没有限定,他说只要是一个故事就行,那次我就编了一个故事,可是老师并没有给我很高的分,因为我编得不是太好,实际上我编的故事一半是从民间故事上套出来的,不生动、活泼。到后来我上了大学中文系,在课余时间,我读了很多古今中外的儿童学名著,而我又特别喜欢文学,所以在上大学的时候我就开始写童话,童话诗,这些年我写的相对来说多一些,主要是因为孩子们喜欢童话这种形式,所以我们写作当中应该多给他们一些童话。
问:您写作的时候是不是把自己当做书里的主人公?
金波:我记得有一次小同学问我,您怎么写童话?你写什么样的主人公,你就要变成什么,假如我写小猪,就要把自己当做一只小猪,或者写一个非常调皮的孩子,我想我就是这个调皮的孩子,所以给儿童写东西,都不要任何的文艺炒作,都是要作家把他的感情投入进去,给孩子写东西,就得变成那么大孩子的思维,贴近他们的感情,贴近他们的想象力。所以我们搞儿童文学创作的人,对自己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要求,你给多大的孩子写东西,你的思想感情就得贴近多大的孩子,否则你写的东西不是过深了,就是过浅了。
问:您编过哪些童话?
金波:我编的童话相对来说短篇的多一些,中篇的也有,比如说《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这篇童话已经编在中学的课本里面了。还有《小老鼠上灯台》、《花瓣鱼》。在生活当中,有时候我就会想,是写成童话,散文,还是歌谣,那就要看内容了,童话大概还是最主要的一种。
问: 我爸爸编的童话我不爱看,可为什么您编的童话我就爱看呢?
金波:给孩子写东西,最主要的是要了解孩子的思想感情,不要抱着什么目的给他们写童话,比如我要教训你,等孩子看了以后,他就会说:我知道你就会批评我的。我也不爱看这样的童话。给孩子编童话的时候,就不要把道义这东西写得非常的直白,这样孩子读童话就会觉得在受教育,在受批评,这样不好。首先,写童话就要有一个非常好玩的故事,读完故事以后,要引发他们思考,这样是比较好的。当孩子读童话的时候,几乎忘记了周围的世界,忘记了这个童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都是一些非常生动的形象,活泼的形象,优美的语言,我觉得这就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