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读书
央视国际 2003年06月06日 16:40
巴 丹(向幼姝)
经常被书感动着。
童年,陷在文字里,迷失在作者编织的故事里。为着书里主人公的悲情而落泪伤心。“看那孩子,明明是看着书,她却涕泪横飞。”妈妈不忍我总随书而泣,告诉我,那是作者编的故事。是假的。但我还是不由自主地被感动着。所以,每每读书,特别是读悲情的浪漫的故事,都是自己准备好手绢,或者是手纸,让它们承载我的感动。读完了,哭完了,悄悄地用冷水沾巾敷眼睛,免得眼睛红红肿肿,被人知道是因为读了小说。我知道,在别人眼里,那是一种多么幼稚而丢面子的事呀!
也有时候,读着书,就笑得人仰马翻,那也是为书中的情节所动。小说就是虚构,我当然知道,可还是不能自己,常常为之感动。
这种感动的读书一直蔓延着,读诗感动,读传记感动,读英雄故事感动,读美学感动,读哲学也感动。
感动是什么?为什么我会感动?
诗可以兴。作为艺术,诗有意象,有意境,有韵味,那是艺术本身的魅力令人感兴,感动。真正的文学作品可以涵养心灵。人们可以在文学艺术作品中汲取人生的营养,通过艺术形象丰富对社会对人生的体验,感受艺术作品所提示的真善美假恶丑,激发内心的爱恨情仇。面对真正的艺术品,心灵怎么能不为所动?心为之动,才能真正融入艺术情境中,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那文字的生命力,便灌注到自己的生命中,诗里的小溪会在心田流动起来,诗里的豪情会在血脉里奔涌起来。艺术作品的感人之处便是以情动人。我感动,因情而动。这是一个情的世界,我怎能不为情所动。
读传记和英雄故事,当然也会感动。那是为人生,为生命,为崇高而感动。许多细节会令人怦然心动,许多壮举会叫人心灵感撼。在渺小与伟大之间,在卑微与高尚之间,心路与书中的主人公同行,通过读书,可以感悟完全不同的人生,可以领略完全陌生的世界。让书牵着手,去探察另一个人的生命。总是有一些可以感动的人和事,让你掩卷沉思。那种感动是与天籁的对话。一个人,可以独自想些什么?一个人,灵魂可以走多远?走吧,只要你想,你就能够。这样的作品是以真实令人感动。我感动,为生命感动。我活着,又怎么不为人生,为命运而感动。
读哲学,也同样会感动。最初,是对哲学家,思想家的一种感叹。为什么他们会这样想?这样的思考有什么意义?在形而上的层面上,你会发现那完全是另一个世界。那是思想的领域,是智慧的领域。原来,思想也是快乐的事啊,而思想更具有动人的魅力。我感动,因发现思想,因感受智慧。我思故我在。笛卡尔如是说。
用心灵触摸文字。这是读书的首要。
如果,那些文字是粗糙的,俗浅的,丑陋的,虚假的,你当然会抛弃它们。你要选读好书。
其实,感动并没有任何实用价值,没有功利色彩。但是,它灌溉了你的心灵,升华了你的灵魂,丰富了你的思想。那是一种无法替代的独特的体验。阅读,只为你的心灵,只为你的感动。
读书的时候,你感动了吗?
我想,感动,是阅读的本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