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频道 > 当代教育 > 正文

《当代教育》栏目将推出7集系列节目《解读“问题”孩子》

央视国际 (2005年05月26日 10:53)

  “六一”国际儿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将举办“未成年人的成长,成年人的教育——关注未来行动”主题宣传周,为配合宣传周活动,《当代教育》栏目将推出共7集的系列节目《解读“问题”孩子》,节目播出时间为5月30日至6月5日的每晚21:10。

  1、小陈皓的幸运

  13岁少年陈皓的父母忙于生意,无暇管教他,竟把他寄养在网吧里。他迷恋网吧,逃学、旷课、打架,成了一个“坏“孩子。有一次他偷了家里2万元现金离家出走。父母找到他以后,把他送进了工读学校。班主任唐老师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到正是母亲的溺爱和父亲的打骂让陈皓形成了孤僻和乖张的双重性格。唐老师通过让陈皓参加演讲比赛等方法鼓励陈皓,同时帮助他的父母改变教育方法,陈皓由此开始转变。

  2、我为明天走四方

  江苏省淮安市的徐向阳教育训练工作室从1998年开始,就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择差教育,专门针对差生进行特殊的行走训练,使差生转变,让他们重新找到信心,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学习。

  3、走过去是个天

  通过行走学校的野营拉练生活,这些所谓的差生,在离家的日子里学会了自立,在行走队伍中找到了友情,在艰苦境遇下体会到了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4、“假小子”和她的魏妈妈

  于小玲,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脾气暴躁、爱打架,成绩不好,成为全校的风云人物。魏老师走进了她的生活,用细心和爱心改变了这个外表强悍但内心脆弱的孩子。

  5、一起走过的花季

  2002年的深秋,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将全校学习成绩最差,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集中在一起,成立了潜能生班,一时间,反对、质疑声一片。 小华是个成绩优秀的学生,爱好广泛、相貌出众,可从初二开始,她经常接到男同学的情书,谈起了恋爱。作为“差生”,小华进入了潜能生班,在两年后的中考中,她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一所重点高中,潜能班为什么能让小华发生这样的变化呢?

  6、康风的“网”事

  康风曾经被称作一个网瘾少年。当考入重点班的康风第一次考试就排名倒数之后,大大地挫伤了他的自信,他开始在网络游戏中寻找成就感。被父母发现后,康风遭受了一顿痛打。对儿子无计可施的父亲想到了请教“专家”。汪传华曾经十几年从事中学德育教育,在汪老师的指点下,康风的父亲当着众多亲属的面为打儿子的事向儿子道歉。父亲放下架子与儿子平等交流,康风慢慢理解了父母的用心,他戒掉网瘾,专心学习,积极备战今年的高考。

  7、网瘾少女

  曲倩从小到大一直是公认的好学生,初中毕业时,她以全校第一的优异成绩考入武汉市一所重点中学。然而在高手如林的新环境里,第一次考试,她就被排到一百名以后,这沉重的打击让她实在难以接受,而此时的母亲却没有意识到曲倩的心理变化,反而责问她。随着母女矛盾的激化,曲倩开始向网络寻求解脱,有一次,她竟在网吧里待了七天七夜不回家。曲倩不得不休学回家,百般无奈之下,她的母亲向媒体求援。华中师范大学客座教授陶宏开走进了母女二人的生活,半年后,网瘾少女重新找到了方向。

责编:英子  来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